摘要:她才刚过完45岁生日,平时身体健康、家里家外一把抓,连感冒都少得很,结果一次体检,医生看着报告皱起了眉头,说她宫颈出现了问题,可能和HPV病毒有关。
她才刚过完45岁生日,平时身体健康、家里家外一把抓,连感冒都少得很,结果一次体检,医生看着报告皱起了眉头,说她宫颈出现了问题,可能和HPV病毒有关。
她当场愣住了,脱口而出:“我一个家庭主妇,咋还会得这种病?”
像她这样的误解,在我们身边太常见了。
人们一提到HPV,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正经”“乱来”,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感染,不仅仅是年轻人专属,中老年女性也可能“中招”。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感染后身体没啥明显感觉,等到发现了,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
那女人感染了HPV,身体会有哪些信号呢?这3个地方如果出现异常,千万不能当小事看!
宫颈,是HPV病毒最“中意”的地方之一。
HPV病毒传染后,很多年都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但它会在宫颈这个地方悄悄“扎根”,慢慢引起细胞变化。刚开始只是细胞轻度异常,时间一长,就可能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
但问题是,很多人没有体检意识,等身体出现“提示”时,比如白带发黄、异味重、不规则出血,已经不是早期了。
不少上了年纪的姐妹说:“我都绝经了,哪还会得什么妇科病?”这就大错特错了!HPV感染和年龄无关,年纪越大,免疫力下降,病毒更容易“赖着不走”。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超过10万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50岁以上女性。
别等身体“敲警钟”才重视,定期做宫颈筛查,比如TCT和HPV检测,真的是救命的事。
除了宫颈,HPV也可能感染到外阴皮肤。
很多人觉得外阴只是“门口”,没什么大不了,其实这个部位一旦被病毒入侵,症状往往更明显。比如出现小肉疙瘩、刺痒、皮肤变厚或有疣状突起,这些都可能是尖锐湿疣的表现。
这种病虽然听起来不至于要命,但它的传染性强、复发率高,而且治疗过程让人很受罪。有些人一听尖锐湿疣就觉得“丢人”,默默忍着不说,结果病情反反复复,影响生活质量。
医生经常劝大家:身体的症状不是羞耻,是信号。哪怕是一点点异常,也值得去医院看看。不看医生,才是真的对不起自己的身体。
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皮肤变薄、抵抗力下降,一点小感染就容易“惹大祸”,别总想着“忍一忍、拖一拖”,健康不是靠忍出来的。
这个地方很多人想不到:咽喉。
是的,HPV病毒也可能通过口腔传播,感染到咽喉部位。近年来,咽喉部的HPV感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女性,出现长期喉咙干痒、说话嘶哑、吞咽异物感,但查不出感冒或其他炎症时,就要提高警惕了。
2022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指出,HPV相关的头颈部肿瘤正在逐年上升,很多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者当成慢性咽炎误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咽喉的位置隐蔽,平时也不像皮肤、宫颈那样容易观察,更容易被忽略。如果你发现自己老是清嗓子、声音嘶哑、咽部有异物感持续超过两周,那就别拖了,早点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
说到底,HPV就是一种病毒,和感冒病毒、水痘病毒一样,它不会因为你“正不正经”就不找你。
它通过皮肤黏膜接触传播,性行为是主要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方式。共用不洁毛巾、贴身衣物、不注意个人卫生,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不是“乱”,是“常”,才是对HPV最正确的认知。
就像我们农村老家的婶婶说的:“我天天洗得干干净净,从不乱来,怎么还会得这种病?”这就说明很多人对HPV的了解还停留在很早以前的认知上。
超过80%的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一次HPV,大多数人靠自身免疫力就能清除,但有些人免疫力差,病毒就像“赖皮狗”,怎么都赶不走,久而久之就出问题了。
HPV的可怕,不是它来得突然,而是它来的时候你根本没察觉。
要对付它,最靠谱的做法是两点:细心观察身体变化,定期做筛查。
比如每年做一次宫颈筛查(TCT+HPV联合检测),尤其是有过性生活的中年女性,哪怕绝经了也不能忽略。
还可以关注身体的一些“小信号”,比如白带变多、颜色或气味异常、阴部瘙痒、喉咙持续不舒服等,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接种HPV疫苗。虽然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是9-26岁,但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表示,超过26岁打疫苗也是有保护作用的,尤其是没有感染高危型HPV的女性。
疫苗只是多了一层保护伞,不能代替筛查和自我观察。
除了筛查和疫苗,生活中也有很多细节可以帮助我们降低HPV感染的风险。
内裤要单独清洗、暴晒、勤更换;公共场所用自己的毛巾、坐便器前垫纸巾或使用消毒液;夫妻双方都要注意卫生,互相保护;不要觉得“都老了,还查什么”,身体的事,没小事。
我们农村有句老话:“房子旧了,也得修修补补,才不漏雨。”身体也是一样,年纪大了,更要上心。
声明:本文所涉及的HPV病毒、宫颈筛查、HPV疫苗等内容,均基于权威医学资料,仅供健康科普参考。文章不提供具体诊断或治疗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HPV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研究》,2022年第57卷第9期.
[3]世界卫生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指南》.2021年更新.
来源:内科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