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同行!央视大型专题片,镜头对准东北985名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07:21 1

摘要: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5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

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5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除新工科专业以外的所有招生专业。学校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55%。

C919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长征5号运载火箭、“天问一号”火星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智能化工染料、高性能工程塑料……从国之重器,到大国工程,都可以看到大工人的身影。

提起大连理工大学,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称呼?是“最文艺的理工院校”,还是“全国唯一连理照打卡地”?其实除了这些浪漫的标签,大工也有超硬核的底色:“由党创办 与国同行”就是这所学府深厚底蕴与雄厚实力的证明。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出品的十集大型电视专题片《大道同行——校史里的中国》播出,第六集将镜头对准大工,讲述学校与国同行的奋斗故事。

今天,一起跟随央视镜头走进大工吧。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在这所学府自我介绍的开篇里,简明扼要地点明了她的红色基因。

将时间拨回到1949年,那个注定改写历史的年份里,大连大学正式建校,大工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

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赫赫有名的大连工学院

师生亲手建设主楼

成立之初,主要创始人之一屈伯川为招揽精英人才四处奔走,请来了多位行业翘楚,搭建了当时十分“豪华”的师资团队: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任应用物理系主任;
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钱令希任数理力学系主任;
中国军事通信工程奠基人毕德显担任电讯系主任;
催化科学奠基人之一张大煜任化工系主任;
内燃机事业先驱者之一胡国栋任机械、造船工程系主任……

屈伯川

他们怀揣科学报国之志,辗转来到大连,为大工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深厚的积淀之下,党办大学的红色基因不断熔铸在大工人的血脉中,造就了一流学府的办学底色,滋养着大工不断奔涌向前:

从1960年开始,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名单中,大连理工大学的姓名从未缺位。

“理工立身 科技强校”。

从诞生之日起,大连理工大学就坚定地践行着这一理念,从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个现代化油港……这些共和国的科技第一,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港珠澳大桥、C919大飞机、南海岛礁等国之重器和大国工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之上,大工从没有忘记自己“与国同行”的选择与使命,也从未停歇过跟随祖国卓越发展的步履,在众多充满未知与空白的科技画卷上书写下一道道“奋进之笔”。

在助力航天强国建设的征途中,大工人解决了我国弹箭体结构设计很多关键难题,为保障我国大型运载火箭性能的可靠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飞天背后,结构优化研究成果助力长五“轻身”飞天,为火箭成功减重645公斤,单发火箭节约发射成本2000万元

大工人在海南文昌发射现场

“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大工,也积极深耕蓝色国土,76年来,研发战舰、勘探深海、造船掌舵、修港通贸……大工人也始终奋斗在海洋强国一线。2018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工水利系海洋石油建设工程专业1983届校友尹海卿、土木系港口及航道专业1991级校友梁桁、土木建筑学院交通土建专业1996级校友高纪兵等都在其中投入了匠心和智慧。

此外,在精密制造、精细化工等众多领域,也有无数大工人冲上前锋。例如郭东明院士领衔的高性能精密制造创新团队接力攻关20多年,解决了一批高端装备研制和批产中的高性能精密制造难题,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成为2019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创新团队。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新时代的浪潮奔涌不息,大连理工大学,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激荡起更为壮阔的发展波澜。

本文素材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网、官微,青塔官微等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