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法部、省司法厅部署开展“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以来,福州市司法局强化公证行业党建引领,推动公证业务与党建有机融合。“三聚三化”出实招,以深化“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奋勇争先”专项行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十项举措为抓手,精简办事材料、优化服务模式、强化数据赋能、
司法部、省司法厅部署开展“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以来,福州市司法局强化公证行业党建引领,推动公证业务与党建有机融合。“三聚三化”出实招,以深化“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奋勇争先”专项行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十项举措为抓手,精简办事材料、优化服务模式、强化数据赋能、拓展业务领域,认真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宣传优秀典型,在全市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媒体开展相关宣传报道47篇,其中学习强国4篇、福建法治报2篇、福州日报5篇、福建司法公众号6篇、法治福州公众号12篇、省公证协会公众号4篇、市公证协会公众号13篇。三年来,全市办理公证68.8万件,连续两年收费破亿元,业务收费总额近3亿元。福州市公证处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福州市“榕e证”“互联网+公证+N”智慧便民惠企品牌,入选全省148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聚焦“减证便民”
持续简化服务流程
01
精简证明材料
严格落实司法部《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2023年版)》,明确“清单之外无证明”。创新“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机制,对75岁以上亡故被继承人继承公证实行亲属关系承诺制,遗产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遗产继承推行承诺制。完成市公证协会公证平台与省、市无证明管理系统对接,运用电子证明替代、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推动公证服务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目前,50项公证事项所需证明材料中49%的材料可通过电子证照平台获取,21%的材料可通过无证明管理系统获取,合计70%的证明材料可“免提交”。9家公证机构推出法人资格公证等事项零材料“免证办”,其中福州市公证处18%公证事项实现“免证办”。2025年以来,全市“免证办”办理公证5983件。
02
深化部门协作
为进一步提升福州市公证行业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福州市司法局积极协调市大数据委,福州市公证协会成为全省首个以行业协会为主体接入福州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协调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与福州市公证协会合作推出继承公证与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线上智能联办”业务。群众在公证机构办理完继承权公证后,公证书的电子证照通过定制接口即时共享给不动产部门,群众即可线上办理不动产登记并领取对应房源的电子不动产权证书,实现联办业务两部门之间全程“零跑动、零上传、零负担”。该项服务入选福州市2024年首批精品“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
03
优化服务模式
做优重点群体服务,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台胞侨胞、企业等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接待办理。鼓楼公证处依托“福州市云上视频审批系统”在线答疑解惑;推出党员公证员“大堂经理”式走动服务,引导重点群体在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接受群众业务咨询、帮助复印、打印材料,保证群众等待不超过20分钟。玉融公证处提供“一站式”延伸服务,代办翻译、鉴定、邮寄、附加证明书、台湾公证文书核验、代写文书,代办产权变更等服务。
04
创新行业宣传
2023年,福州市司法局、福州市公证协会联合推出访谈节目《公证在线》,聚焦居住权、保全证据公证、涉外及继承权等群众关切的重点公证事项,通过福建新闻频道与海博TV同步播出,节目累计观看量达4.19万次,有效提升了公证服务的社会知晓度与影响力。市公证协会和各公证机构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速递“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动态。创新运用视频号、抖音平台,以生动形式普及公证常识,拓宽法治宣传覆盖面。
聚力“提速增效”
全面优化服务效能
强化数字赋能
01
市公证协会办证系统与福州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对接,申请数据接口权限54个。公证机构可供政务部门查询的公证书电子证照由原先的8项扩展至50项,实现公证书电子证照转换率由16%至100%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全市查询数据信息17.02万次,查询和下载电子证照52.25万次,发起部门协查2243次。通过数字赋能,有效精简证明材料,提高信息核验准确性和效率。
压缩办证时限
02
全市公证机构均支持线上预约办证、证明材料预受理,群众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公证机构微信小程序即可获取公证服务,实现所有公证事项的办证期限缩短至4个工作日。多家公证机构提供普件速办、急件特办服务,对有紧急出证需求的最大限度提高办理速度,并结合延时服务、协助翻译、代办认证等相关服务,全力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出证。新增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公证“跨省通办”事项,“跨省通办”公证事项扩大至6项。
保障中心工作
03
公证机构积极派员入驻旧城改造、征迁一线,提供公证咨询、纠纷调解、选房摇号现场监督,加急办理继承、赠与、分割等公证。为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会等重要赛事活动提供现场监督、保全证据公证服务,保障赛事活动公平公正开展。
拓展服务网络
04
福州市司法局联合市公证协会、市司法鉴定协会,在宦溪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福州市公证、司法鉴定进农村服务联络点”,为村民提供公证业务咨询。在永泰县霞拔乡后官村开展“公证、司法鉴定进农村”活动。公证机构通过进驻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将公证服务送进社区、送进乡村,延伸服务触角。马尾公证处在各司法所设置公证服务联系点,在村居委会试点建立公证服务驿站,实现公证“就近办”。闽清县、永泰县公证处组建“流动公证服务队”,上门服务行动不便群体,提升公证服务覆盖面。
深化品牌建设
05
福州市着力培育特色公证服务品牌矩阵,整合市公证协会公证平台、微服务平台、数据共享系统,打造“榕e证”“互联网+公证+N”智慧便民惠企品牌,入选全省148工作典型经验做法。闽侯县公证处与闽江学院搭建“公证连心桥”。马尾公证处在“侨胞之家”设立“惠侨公证法律服务点”,打造“亭满意”公证服务品牌。各地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有效提升公证服务质效。
聚效“规范优质”
着力强化服务根基
(一)优化涉企服务。出台《公证行业深化“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奋勇争先”专项行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十项举措,印发《福州市“公证规范优质”行动任务清单》。公证机构积极拓展在线服务渠道,开设涉企公证“绿色通道”,与企业开展党建共建、战略合作,提供法律顾问服务。通过深化“公证+金融”“公证+知识产权”等协作机制,为企业融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存证等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公证支持。指导建成福州市公证协会金融人才库,首批入库成员达42名。公证机构联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活动,累计开展公证服务进企业15次。福州市公证处入选福建省商务厅主办的“闽企出海”专业服务联盟首批成员名单。2023年以来,全市办理涉企公证1.16万件。
(二)助力闽台融合。全市公证机构对台胞台企办理公证业务全面开通“绿色通道”,并在福州市台胞台企交流服务中心设立公证服务受理点。该项公证惠台新举措在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开幕式上,入选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第二批政策。在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设立福州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台胞台企提供台湾公证书线上核验比对服务。与福建海峡银行合作,协调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入驻“台青综合服务平台”法律服务专区,在海峡银行闽江支行设立台胞台企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台胞在榕创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2023年以来,全市办理涉台公证2.85万件。
(三)深化司法协作。闽江公证处、玉融公证处与多家法院、银行联合推出“司法+公证+金融”服务模式,提供执行案款公证提存服务;为法院强制腾退房屋提供保全证据公证,确保执行工作透明、规范。闽江公证处和5名公证员入选晋安区人民法院特邀名单,探索拓展民商事调解服务。
(四)拓展新型业务。深化“公证+金融”协作机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福州市公证处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公证服务,涉及金额逾2亿元。闽江公证处与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开拓赋强公证;推出“公证+检察院”合作机制,探索执法公证服务新模式。连江县公证处为施工合同工程款办理提存公证,在助力政府民生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的同时,也为施工企业后续取得合同款项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窗口标准化建设,统一服务标准,设立“党员先锋岗”,编制通俗易懂的材料清单和办事指南。公证机构普遍提供延时服务、节假日轮值、“周末不打烊”,依托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等实现公证服务“全时段覆盖”,在服务大厅配备老花镜、放大镜、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和适老物品。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