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取消中考”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引发广泛关注。原因是最开始上海JW印发的《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将推动普通高中“扩优提质”,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并推
近日,“取消中考”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引发广泛关注。原因是最开始上海JW印发的《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将推动普通高中“扩优提质”,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并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及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这些内容被部分舆论解读为“上海将取消中考”。
随后,“上海将实行‘免中考贯通’”的消息在各大平台迅速传播,持续刷屏一整天,不少家长对这一可能落地的新政策充满期待。不过,任何重大教育政策的推进都非一蹴而就。预计上海将与北京、成都等城市类似,采取“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稳妥策略,在部分学校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并完善相关机制。
那么中考会取消吗?先说结论,中考不会取消。与其说取消中考,更准确的说法是未来进入高中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将形成自招、名额分配、统招和贯通培养、中本贯通、中职分流等多条升学路径,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现象。
例如成都开展的“小初高”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学校包括了8所学校展开两种方向培养:
开展“小初高十二年一贯制”培养的学校有: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完全中学)、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都江堰嘉祥外国语学校(与锦江嘉祥外国语学校联合开展)(九年一贯制)、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开展“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培养的学校包括:成都列五中学、四川天府新区香山中学、温江东辰外国语学校、温江嘉祥外国语学校(与锦江嘉祥外国语学校联合开展)、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这些试点学校中既有公办也有民办,但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都属于“一贯制”学校。无论是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还是完全中学,它们都具备从低学段向高学段自然衔接的教学体系,这正是实现“贯通培养”的基础。
此外,试点通常是从一两个班级开始小范围推进,并非全校同步实施。
事实上,一贯制学校在贯通培养方面确实更具优势。以上海为例,这类学校在小升初阶段,小学部学生通常可以通过校内摇号直接升入初中部,竞争范围限于校内,摇中几率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未来,在这样的学校体系中,预计将有大量学生无需参加统一中考,而是通过校内选拔或内部摇号等方式,直接升入对应的高中阶段,真正实现“小初高”无缝衔接。
然而,冷静审视,“免中考”并非等同于“教育压力的彻底消除”,而是意味着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的“重心转移”和“标准重塑”。
1、选拔门槛依然存在: 贯通培养不等于无条件直升。以上海小升初的“校内摇号”为例,它虽然避免了全市范围的激烈竞争,但在校内仍存在一定的筛选或运气成分。未来的初高中贯通,大概率会设立内部学业考核或综合素质评价作为直升门槛。竞争的范围从全市缩小到了校内,但竞争的实质并未完全消失。
2、评价体系更为多元: 统一中考主要依据单一的笔试分数。而在贯通培养体系内,学生的平时成绩、项目式学习成果、综合素质档案、特长发展等过程性评价将占据更重要地位。这要求学生的学习从“应试”转向“常备”,从“冲刺”转向“长跑”
这种改革趋势,对家庭教育和学生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机遇:
避免重复应试: 学生可以避免为中考进行长达一年的重复性、高强度训练,节省出的时间可用于发展兴趣、深化阅读、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连续性: 学校能设计更连贯、更具深度的课程体系,避免初中和高中教学内容的脱节与重复,更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系统培养。2、挑战与应对:
“过程竞争”加剧: 由于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直升资格,学生将面临持续性的学业压力。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避免“阶段性松懈”或“持续焦虑”。信息搜集与整理: 了解不同试点学校的贯通政策、直升比例、选拔标准变得至关重要。这要求家长成为“政策研究员”,密切关注各校的动态信息。附上海市16区一贯制学校情况(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来源:魔都升学消息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