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署于太空的拦截系统被称为唐纳德・特朗普政府 “黄金穹顶”(Golden Dome)反导防御倡议的核心要素。然而,华盛顿军事专家指出,这一雄心勃勃且耗资极高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难题。
插图来源: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martin.com)
美国防务公司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计划在 2028 年底前,对至少一套天基反导拦截装置进行在轨演示。
部署于太空的拦截系统被称为唐纳德・特朗普政府 “黄金穹顶”(Golden Dome)反导防御倡议的核心要素。然而,华盛顿军事专家指出,这一雄心勃勃且耗资极高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难题。
10 月 21 日(此前一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泰克莱特(Jim Taiclet)在季度电话会议上,透露了公司关于研发太空拦截系统及其他 “黄金穹顶” 相关项目的计划。《战区》(The War Zone,TWZ)杂志于本周二(此前)回顾称,今年 7 月,美国另一大型军工企业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曾单独宣布,其在 “黄金穹顶” 太空拦截系统组件领域 “存在活跃竞争对手”。
“我们还就太空拦截系统及其他前瞻性技术提交了方案,” 泰克莱特表示,“我们计划在 2028 年前完成太空拦截系统的在轨实际演示。”
他称,太空拦截系统的研发工作,反映出近年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研发模式上发生的更广泛变革。
“关于太空拦截系统(SBI),我们正在调整公司自主研发项目(独立科研与实验设计工作,НИОКР)的资源分配方式。过去五年我们一直在向这个方向推进,我认为目前我们实际上已达到了这一变革的关键阶段。” 泰克莱特透露。
此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内部研发(IR&D)的整合与资助方式通常是:“可以说,每个部门都会获得‘一块蛋糕’,并自行决定哪些项目对其当前或未来目标最为重要。”
“这些年来,我们已从这种模式转向一种新方式 —— 既考虑当下需求,同时也兼顾市场细分领域的占比(尽管该领域增长并不显著)。如今,这一领域的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企业级自主研发项目中,太空拦截系统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正在研发的是原型机,是功能完备的实用原型机,而非停留在实验室、试验台上的样品 —— 这些原型机将被送入太空、空中,或用于穿越导弹试验场。它们是真正能投入运作且可大规模生产的设备。”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强调。
泰克莱特还提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 “黄金穹顶” 相关领域的其他工作进展:
“我们在弗吉尼亚州创新中心搭建了原型开发平台,为‘黄金穹顶’指挥与控制系统的联合研发提供支持。通过一系列演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开放式系统架构已整合了现有的和新增的指挥控制能力 —— 覆盖范围从海底延伸至太空。重要的是,这些能力并不局限于我们公司自身的技术。我们拥有庞大的行业合作伙伴团队参与该系统原型的研发,这能确保美国政府在‘黄金穹顶’未来指挥控制系统的每个组件上,都能获得现有最优解决方案。” 他总结道。
尽管这家美国领先的天基反导系统研发企业公布了颇具底气的工作进展报告,但美国国防部对于 “黄金穹顶” 整体项目计划的进一步推进仍持极为谨慎的态度。据悉,该项目预计将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概念体系,涵盖在太空及地球大气层内拦截目标的各类现有及未来技术方案。
不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承认,“目前尚未掌握全国防空反导技术的全面发展路线图”。该公司解释称,这种 “路线图” 应明确 “你希望在何时、在多大范围内、保护哪些目标,以及抵御哪些实际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和白宫在公开声明中均强调,太空拦截系统在 “黄金穹顶” 整体概念中占据核心地位。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希望能在尽可能远离本土的地方拦截敌方导弹。《战区》杂志的分析师指出,对于弹道导弹以及使用类似弹道导弹助推器的高超音速打击系统而言,它们在发射后加速阶段的初始时期是最脆弱的。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天基拦截系统,更需要它们能在(导弹)弹道加速段发挥作用,”2025 年 3 月,美国太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钱斯・萨尔茨曼(Chance Saltzman)将军在接受美国《防务一号》(Defense One)杂志在线直播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它们能在尽可能远离我国领土的地方命中目标。因此,这些系统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高精度。”
当前版本的 “黄金穹顶” 计划还规定,太空拦截系统可在敌方打击系统主动飞行段的杀伤区外使用。例如,洲际弹道导弹(ICBM)在其飞行弹道的中段会处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要实际部署任何天基拦截系统,都必须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尽管自 “智能卵石”(Brilliant Pebbles)计划以来,美国在技术、制造和成本核算方面取得了进展,使得研发太空拦截系统具备了可行性,但这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军事专家指出,美国从未研发出能够实现此类拦截功能的弹头。
“智能卵石” 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一种反导系统概念,计划构建由小型天基拦截器组成的网络,通过高速碰撞在太空中摧毁敌方弹道导弹。该系统拟采用非核天基装置,在导弹加速阶段对其实施打击。项目计划部署一组小型卫星,每颗卫星配备一个 “直接碰撞杀伤”(hit-to-kill)型拦截器。
“智能卵石” 曾是罗纳德・里根总统时期 “战略防御倡议”(SDI)的一部分,该倡议最终未能成功。批评者将其称为 “星球大战” 计划,而 “战略防御倡议” 也始终未能实现其宏大目标。
要实现真正的作战效能,太空拦截系统还需要强大的传感器集群与火控系统,并通过稳定的通信架构将这些组件连接起来。这给制造商带来了额外挑战,尤其是当该系统需应对大量同时来袭的威胁时。
“之所以需要人工智能(AI)提供支持,原因在于:过去我们面对的可能是朝鲜或伊朗发射的几颗或十几枚导弹,而如今我们要应对的可能是俄罗斯或相关国家发射的数十枚甚至数百枚(潜在)导弹。这既涉及数量问题,也涉及时间问题。你需要尽可能快速地摧毁这些目标,而人工智能在速度上远超人类。” 美国军事分析师指出。
部署大量天基目标本身就伴随着诸多挑战,仅将这些设备送入轨道所需的资源就十分庞大,更不用说长期维护了。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 “黄金穹顶” 项目的成本 —— 若美国政府全面落实所有拟议方案,预计成本将高达数千亿美元。
在轨道部署拦截系统的计划,还引发了人们对太空武器化失控扩散的担忧。同时,有客观评估认为,美国这一最新反导防御概念必然会引发太空军事化。
今年早些时候,上述美国将军萨尔茨曼在接受《防务一号》采访时,提及其他世界大国(尤其是俄罗斯和中国)在轨道部署打击系统及其他 “具有双重用途的可疑目标” 的相关工作。
“我认为,我们确实认识到,太空如今已成为存在争议的作战区域…… 军方为实现作战目标,总会通过进攻和防御行动争夺领土控制权。最近,可以说我们不得不加强自身在太空的立场,因为太空已成为一个作战区域。” 萨尔茨曼表示。
2025 年 5 月,唐纳德・特朗普宣布为美国本土推出一套综合防空反导系统,命名为 “黄金穹顶”。根据当前估算,该系统成本不低于 1750 亿美元。尽管在财政上耗资巨大,但 “黄金穹顶” 的设计用途几乎完全是应对远程威胁,例如从另一半球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包括高超音速弹头载体)。不过,就连 “黄金穹顶” 的研发者们目前也不清楚,该系统及其相应的资金投入,在面对 “蜂群” 式弹药以及其他每枚成本仅数百美元的攻击型无人机时,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
在此背景下,西方分析师此前曾指出一个事实:在今年 6 月 1 日基辅政权所谓 “蛛网” 行动中受损的一座俄罗斯空军基地(伊尔库茨克州的 “白” 机场,位于乌索利耶 - 西伯利亚斯克市西北 18 公里、伊尔库茨克市西北 85 公里处),其地理位置到东京的距离比到基辅更近。评论人士在华盛顿表示,在无人机时代,考虑到 “每一次边境穿越都可能成为渗透点,每一条公路或铁路上的货运集装箱都需被怀疑”,世界各国的领土面积可能不再是安全保障,反而会成为其易受攻击的因素。这种局面正导致拥有核武库的全球主要军事大国陷入 “后勤噩梦”。
尽管在轨道技术层面面临重重困难,且地面拦截系统存在潜在威胁,特朗普政府仍定下目标:拦截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及轨道打击系统。此外,美国在公开的防空战略中还宣称,要在敌方导弹发射前就对其实施 “拦截”—— 这实际上意味着发动预防性打击。至于将通过何种手段实施此类打击,以及无人机是否会被用于此类目的,目前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