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市场迎来巨变!资本巨头趁机下场,国家出手整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2 17:59 1

摘要:10月20日的A股盘面,说乱也乱,说有规律也有规律。上午指数还靠着科技股撑场面,机器人板块里的三联锻造突然拉出2连板,本以为科技要扛起大旗,结果下午风向急转,资金全往银行、煤炭这些防御板块里钻,活生生把行情玩成了“上午炒概念,下午求安稳”。

10月20日的A股盘面,说乱也乱,说有规律也有规律。上午指数还靠着科技股撑场面,机器人板块里的三联锻造突然拉出2连板,本以为科技要扛起大旗,结果下午风向急转,资金全往银行、煤炭这些防御板块里钻,活生生把行情玩成了“上午炒概念,下午求安稳”。

在这乱糟糟的盘面里,煤炭板块简直是独苗。

当天整个板块涨超4%,几乎所有概念股都飘红,大有能源更是猛,7天里收获6个涨停板,安泰集团、云煤能源也跟着封板。

要知道,最近市场震荡得厉害,连板高度一直卡在4板,大有能源能突破这个桎梏,还走出5连板的强势行情,显然不是小打小闹,背后肯定有大资金在推动。

从交易数据就能看出来端倪。大有能源从10月9日第一次涨停开始,融资客就没停过手,天天净买入。

到10月17日,单日融资买入直接冲到7079.21万元,融资余额飙到8609.43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55%,这个比例已经超过历史90%的时间段,说明资金对它的关注度已经到了高位。龙虎榜数据更有意思,前期游资、量化资金全凑齐了。

同花顺上显示,T王、流沙河、粉葛这几位知名游资轮番接力,量化资金也趁机进场捞一把。

不过到10月17日,情况有了变化,T王率先离场,卖了2197.86万元,沪港通专用席位也开始减持。

好在流沙河接了盘,买了1821.76万元,沪港通专用席位也反手买了3616.08万元,才让大有能源在10月20日继续涨停。

但要注意,当天换手率超过12%,这么高的换手,说明资金分歧已经开始显现。

面对股价的疯狂上涨,大有能源自己都发了风险提示公告,明确说股价涨得太离谱,已经偏离了上证指数和煤炭开采加工行业指数的涨幅,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

而且特意强调,间接控股股东的重组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相当于给市场泼了盆冷水。

但资金显然没把这个公告当回事,依旧照着炒。核心原因,还是盯上了“重组并购预期”。

今年9月25日,大有能源收到通知,河南省政府要对它的间接控股股东河南能源集团和平煤神马集团进行战略重组。

虽然这次重组只是集团层面的整合,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实际控制人还是河南省国资委,但大有能源的身份特殊。

它是河南能源旗下唯一做煤炭开采的上市平台,在河南煤炭市场占了不小的份额。市场琢磨的是,一旦两大集团重组成功,资源会不会向大有能源倾斜?

毕竟整合之后,集团在煤炭领域的话语权会更强,作为唯一上市平台,大有能源很可能成为资源整合的直接受益者。

也正是因为这个预期,消息出来第二天,大有能源就直接涨停。

而且不只是大有能源,之前河南好几家煤炭公司,还有其他地方的煤炭企业,都陆续传出过重组消息,整个煤炭行业的重组预期被彻底点燃。

再加上最近指数反复震荡,资金本来就没什么安全感,高股息的资产自然成了香饽饽。现在中证银行指数的股息率大概在4.3%,而煤炭ETF的股息率直接冲到4.8%,比银行还高。

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来说,煤炭显然更有吸引力,这也是资金扎堆涌入煤炭板块的重要原因。

不过必须得提醒一句,重组这事儿不确定性太大,能不能落地、整合会不会成功,都是未知数,后续还得盯着这些关键节点。

除了重组预期,煤炭板块能起来,基本面的修复预期也不能忽视。毕竟光靠概念炒作,行情走不长远,得有实实在在的基本面支撑。

先看价格,最近煤炭价格确实有动静。今年上半年,国内煤炭市场那叫一个惨,供需严重失衡,供太多,需太少,煤价一路往下掉。

动力煤价格跌到了5年低点,焦煤和焦炭更夸张,创下8年来的新低。进口煤也没好到哪去,价格没优势,还得跟国内煤抢市场,进一步压低了煤价。

上半年多数煤炭企业的业绩都不好看,行业一片哀嚎。这种情况下,“反内卷、反超产”成了煤炭行业的关键词。

6月之后,监管层开始出手,7月10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促进煤炭供应平稳有序的通知》,核心要求很明确:只要煤矿1-6月单月原煤产量超过公告产能的10%,一律停产整改。

这个政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纠正上半年部分煤矿的“自杀式”生产.

为了弥补煤价下跌带来的损失,拼命超产,结果导致市场上煤炭越来越多,价格越跌越狠,形成恶性循环。

这次整改,也算是煤炭行业的第二次供给侧出清了,第一次还是2015-2016年的时候,当时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

跟现在的光伏行业比起来,煤炭行业这次是真刀真枪在控制供应,不是嘴上说说。政策落地后,效果很明显。

今年7月到9月,陕西公开通报的停产煤矿涉及产能约7000万吨,加上之前已经关停的7座煤矿,累计缩减产能约8000万吨。

内蒙古那边也没闲着,核查出93处煤矿超产,涉及产能2630万吨,全部责令停产整改。国泰海通的研报预测,2025年全年原煤产量大概在47.5-48亿吨,跟去年基本持平。

但如果下半年行业继续严格控产、出清落后产能,实际产量可能会比预期还低,到时候供需格局可能会发生逆转,行业表现说不定会超出预期。价格已经开始反映这种变化了。

今年10月以来,煤炭价格全面上涨。秦皇岛港动力煤(Q5500)价格从9月底的850元/吨涨到10月底的920-930元/吨,涨幅超过8%;陕西榆林动力煤(Q6000)坑口价从650元/吨涨到710元/吨;内蒙古鄂尔多斯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也跟着涨。

需求端也有看点。三季度本来就是迎峰度夏的用煤旺季,需求有支撑。到了四季度,国信证券的研报分析,今年秋冬可能会出现双重拉尼娜天气,冷冬的概率很大。

一旦天气变冷,供暖用煤需求会大幅增加,这对煤炭价格是个重要利好,煤价中枢有望涨到750元/吨。

不过东证衍生品研究院的预测相对保守,认为动力煤价格会在650-720元/吨之间震荡。不管怎么说,需求端的利好预期已经形成,这会进一步支撑煤炭板块的行情。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煤炭企业和现在大火的光伏企业,在发展策略上完全是两种风格。煤炭企业赚了钱之后,选择“躺平”。不扩产,而是把利润分给股东。

就拿陕西煤业来说,2022年之后就一直在提高现金分红比例,2021年股利支付率大概是52.12%,到2023年直接维持在60%,也就是说,公司赚的钱里,有六成要分给股东。

这也是为什么煤炭ETF股息率能超过银行的原因,企业愿意分红,投资者能拿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再看光伏企业,完全是另一种打法,拼命扩产。

今年10月,隆基绿能计划在尼日利亚建500-1000MW的太阳能组件工厂;通威股份更夸张,2024到2026年,打算把高纯晶硅的累计产能提到80-100万吨,太阳能电池的累计产能提到130-150GW,目的就是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两种策略没有绝对的好坏,但从当前行业环境来看,煤炭企业的“躺平”反而更明智。现在煤炭行业本来就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再盲目扩产,需求又跟不上,只会导致更多煤炭卖不出去,进一步压低价格,陷入内卷的泥潭。

光伏行业现在虽然景气度高,但疯狂扩产之后,会不会重蹈煤炭上半年的覆辙,谁也说不准。股市里有句话叫“该强不强,就是弱;该弱不弱,则为强”。

煤炭板块在市场震荡、连板受限的情况下,能走出独立行情,一方面是因为跌不动了,估值已经到了相对低位;另一方面是有重组预期和基本面修复的支撑。

但这波行情能走多远,最终还是要看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重组预期能不能兑现,二是基本面修复的力度够不够强。

如果这两个因素能持续发酵,煤炭板块可能会继续强势;但如果预期落空,或者基本面改善不及预期,资金随时可能撤离,到时候行情就危险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追高煤炭股肯定要谨慎。虽然短期看起来很猛,但重组的不确定性、高换手率带来的资金分歧,都是潜在风险。

如果真要关注,不如多盯着行业动态,比如重组进展、煤价走势、产能控制情况,等趋势更明确了再动手也不迟。毕竟投资不是赌大小,稳稳当当赚钱才是王道。

来源:科技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