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是新修订《科普法》之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也是忻州市科协开展“科普忻州行”系列活动的第十四年。忻州市科协围绕全国科普月主题,广泛联动,创新方式,多维发力,组织开展线上线下“1+4+N”(即一次主场科普宣传、四大科普活动内容、N项特色科普活动)模式精
2025年9月是新修订《科普法》之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也是忻州市科协开展“科普忻州行”系列活动的第十四年。忻州市科协围绕全国科普月主题,广泛联动,创新方式,多维发力,组织开展线上线下“1+4+N”(即一次主场科普宣传、四大科普活动内容、N项特色科普活动)模式精彩科普活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高位统筹
构建科普工作新格局
忻州市科协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中国科协和省科协开展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的具体要求,研究制定了《忻州市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了全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组织忻州市发改委等9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责任单位、忻州市心理学会等6家市直学会、忻州市地震科普馆等7家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蓝天救援队共23个单位参于忻州市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同时,14个县(市、区)同步开展主题鲜明、丰富有趣、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形成了“忻州主场—部门联动—县级特色”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亮点纷呈
打造科普服务新矩阵
01
主场引领
9月12日,忻州市科协在七一路体育广场举办市级主场科普宣传活动。联合忻州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地震局和团市委、市妇联等23家单位开展主题科普宣传,现场设置人工智能主题展示、心理学情绪集市真人模拟、真人CS射击体验、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演练、医疗义诊等互动体验专区,蚕桑科技养殖与周边产品甄别展示、忻州杂粮农产品展示等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展示专区以及卫生健康、食品安全、防灾避险等主题科普宣传专区。现场科普志愿者向广大群众就自身专业领域进行宣传讲解、展示演练、扫码答题、赠发资料。
在9月第三周,忻州市科协组织14个县(市、区)科协同步开展全国科普月主场宣传,形成全市全民参与科普的热烈氛围。
02
精准科普
围绕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四大科普内容,忻州市科协精准施策,全面服务“五大科普人群”,打造系列精品特色科普活动。
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围绕人工智能科普和科学实验表演两个主题,忻州市科协常态化开展科普二课堂活动,组织专业科普团队走进忻州市长征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编程与科学实验科普二课堂。人工智能课堂在“简易游戏制作”和“数据可视化小工具”等课程的实时演示、分组指导中,让学生掌握编程逻辑,激发青少年的数字创新热情。科学实验课堂以“趣味实验+知识讲解”的形式,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趣味实验进行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将持续至12月月底,预计共开展活动70场次,服务青少年2100余人次,为青少年发放科普手册和学习用具共500余册(件)。
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忻州市科协以全国科普月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契机,组织定襄县、代县、繁峙县、静乐县、神池县、岢岚县科协和原平农校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送科技下乡 · 助力乡村振兴科普惠农大讲堂”10场次,邀请资深农业专家围绕农业政策宣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小杂粮种植、辣椒高产栽培、食用菌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开展课堂培训和种植技术指导。活动共面向980余名驻村干部、乡镇干部、种植大户及村民代表开展科普服务,赠发《防灾减灾知识手册》《食品安全知识科普手册》《家庭应急处置科普手册》《科普助力,让银龄老人融入智能生活》《老年康养科学生活手册》等科普资料和应急包等宣传物品共2000余件,同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个性化指导,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增收注入动能。
开展社区健康科普宣传活动。9月26日,忻州市科协组织忻州安康眼科科普教育基地走进忻府区兴檀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科普进社区活动。主要围绕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等常见眼部疾病的成因、症状与预防方法进行科普讲解,使用视力表、裂隙灯、眼压计等专业设备为居民提供免费眼部筛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建立个性化用眼健康档案,宣传正确用眼知识纠正错误用眼习惯,有效提升了居民眼健康意识。
开展健康科普直播活动。忻州市科协还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科技工作者以及社区老年人群体开展“对话中医智慧 用科普守护全民健康”直播活动。9月22日上午,忻州市科协邀请山西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副会长马艳苗博士做客直播间担任主讲,就中医养生之道、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法等为观众答疑解惑。直播间观看量达3.61万人次。
03
云上赋能
忻州市科协积极打造“云上科普”品牌活动,围绕群众科普需求与社会关注热点,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策划开展了多元形式的科普活动。从“全国科普月活动预热预报—倡议全民参与—丰富的线上互动活动—总结宣传”形成云上活动闭环,先后发布了云端预报、科普倡议动画短视频,组织了语音口令抢红包活动、食品安全科普网络答题活动,创新推出了“科普中国 | 科普忻州·漫话科普”,制作了传统节日和各类主题日H5宣传视频等活动。“云上科普”以其网络传播的独特优势打破了科普传播的时空壁垒,累计网络传播量达10.32万人次,有效扩大了科普传播覆盖面。
04
资源下沉
优质科普资源进基层。忻州市科协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县域科技馆、社区科技馆、校园科技馆等科普载体作用,精准对接基层科普需求。落地五寨县科技馆县域科技馆展品展教设备50余件;建成代县滨河社区专题特色科普场馆,面向群众免费开放;组织河曲县、保德县开展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展出三个主题展区共50多件新展品。每县巡展2个月。
科普教育基地联动开放。忻州市科协组织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等6家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参加忻州市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推出杂粮种植、防震减灾、蚕桑种养以及农产品展示等与主题相关的科普展览宣传,同时加入全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动《畅通卡》手册,持《畅通卡》公众免费参观并参与科普体验活动,活动将延续至2026年9月30日。
学会联动科普传播。忻州市科协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专业性和组织性优势,广泛动员市直学会联合开展科普宣传展示活动,组织护理学会、心理研究学会、会计学会(珠算协会)、水利学会、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学会、税务学会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主场宣传,进行科普宣讲,向广场群众进行心肺复苏演示演练、机器人展示、节水护水等主题宣讲,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传播健康科学生活知识。特别是忻州市心理研究协会围绕家庭与情感心理认知常态化开展“心理学情绪集市”科普活动,每周开展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年。
效果显著
注入科普惠民新价值
忻州市科协将全国科普月主题活动集中开展和全年常态化有效结合,充分联动相关部门和县级科协,策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系列科普品牌活动。
据统计,全市共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39项,既有线上网络竞答和互动直播,也有线下的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既有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单位的科普宣传实践,也有基层科协科普资源的共享活动;既有市直学会、协会的科普知识现场解答,也有广大群众自发组织的倡导科学、破除迷信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达30余万人次。
忻州市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从线上云端的生动课程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从实验室里的复杂原理到社区广场的趣味演示,科普工作正以更鲜活、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实现“破圈”传播,更畅通了科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让科学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 源 | 忻州市科协
来源:生活晨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