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去世后,他手下3位亲信仍护顺治,杀了反清势力2员大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18:24 2

摘要:“王爷一走,这天下,怕是要翻过来。”策凌低声说道,目光扫过那些看似哀痛,实则充满审视与杀机的重臣。

顺治七年,腊月。

多尔衮的灵堂设在武英殿,哀荣至极,却寒意彻骨。

大清国的权势中枢,空气凝滞得如同冰块。

巴图鲁站在廊下,甲胄未卸,刀柄上的血迹还未完全干涸。

他身边是文士策凌,脸色比雪还白。

他们是摄政王最信任的左右手,如今,却是众矢之的。

“王爷一走,这天下,怕是要翻过来。”策凌低声说道,目光扫过那些看似哀痛,实则充满审视与杀机的重臣。

他们知道,有人已经磨好了刀,准备清算一切与多尔衮有关的人。

但他们效忠的,从来不是多尔衮的个人权势。

而是大清,是那个坐在紫禁城里,年幼却充满帝王之气的少年。

当夜,一道密旨送入他们手中。

密旨上,只有两个字:“等我。”

01

忠诚的代价:冰封的权力

巴图鲁,正红旗固山额真,多尔衮最倚重的悍将。

策凌,内秘书院大学士,多尔衮的首席谋士。

他们二人,加上内廷的苏茉儿,被称为摄政王座下的"三柱石"

此刻,三柱石摇摇欲坠。

多尔衮骤然暴毙,引发的震动如同雪崩。

朝廷中枢,以索尼、鳌拜为首的黄旗势力,迅速联合,对多尔衮的旧部展开了疾风骤雨般的清算。

策凌被软禁在府邸,名义上是"协助处理政务",实际上是监视。

巴图鲁则被要求"驻守京畿,不得擅离职守",意味着他被架空了兵权。

京城,似乎一夜之间改换了主人。

"大人,王爷的棺椁还未合上,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要挖王爷的根了。"巴图鲁的副将鄂克齐愤愤不平地说道。

巴图鲁坐在冰冷的石凳上,手中的马鞭被他磨得光滑。

"他们要挖的,不是根。"巴图鲁声音低沉,"他们要的,是权。"

多尔衮活着,他们不敢动。

多尔衮一死,那些被压制已久的力量便开始反噬。

鄂克齐不解:"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王爷的心血被毁?"

巴图鲁抬起头,目光锐利:"王爷的心血,是这大清的江山,是这中原的安定。"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鄂克齐,你以为摄政王是想当皇帝吗?"

鄂克齐一愣。

这是朝堂上人人避讳的话题。

"王爷若想,无人能阻。"巴图鲁冷笑一声,"但他没有。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保住大清,保住先帝的血脉。"

"可顺治爷……"

"顺治帝,"巴图鲁纠正道,"他年幼,但他是皇帝。摄政王尽忠职守,可终究是摄政。现在,我们面临的选择,不是忠诚于多尔衮,而是忠诚于大清的未来。"

这番话,巴图鲁只对策凌说过,从未对其他人提起。

他们三人早就心知肚明。

多尔衮的强大,是双刃剑。

他活着,能镇压一切。

他死了,必然会引发巨大的反弹。

然而,就在多尔衮死前的一个月,他曾秘密召见了他们三人。

那晚,多尔衮没有谈论国事,也没有谈论权势。

他只是指着紫禁城的方向,用一种疲惫而坚定的声音说:"我老了,也累了。福临是个好孩子,他需要时间成长。你们要记住,你们的使命,是为大清保驾护航,直到他能独立掌舵。"

多尔衮递给巴图鲁一把刻着龙头的短刀,对策凌,则是一封密封的信件。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而有人想借机动摇国本,你们便用这两样东西,去见你们真正的主人。"

"真正的主人?"巴图鲁和策凌当时面面相觑。

"对,真正的主人,"多尔衮咳嗽了两声,"能让大清安稳的主人。"

现在,他们知道是谁了。

就在多尔衮死后的第三天,策凌通过内线苏茉儿,得到了顺治帝的密旨。

密旨上那句"等我",便是顺治帝在向他们发出信号:他需要他们,但他也在等待一个动手的时机。

策凌的书房里,摆满了卷宗。

他知道,清算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危机,来自于那些隐藏在清算背后的野心家。

"巴图鲁,你我必须演一出戏。"策凌对前来密会的巴图鲁说道,声音沙哑。

"演戏?"

"对,演一出我们即将被扳倒,互相猜忌的戏。"策凌将一封伪造的信件递给巴图鲁,"把这个交给鳌拜的人,告诉他们,你对多尔衮的遗命不满,愿意为新主子效力。"

巴图鲁皱眉:"这太冒险了,一旦被识破……"

"没有选择。"策凌打断他,"我们必须让京城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们身上,让他们相信,多尔衮的势力已经被打散。只有这样,那些真正想动摇国本的人,才会露出马脚。"

他走到窗边,看向那片被白雪覆盖的紫禁城。

"朝堂上的斗争,不过是清扫垃圾。真正能威胁到大清的,是边境上,是那些心怀不轨的藩王,以及——"

策凌语气一顿,眼神中带着一丝寒意。

"那些还未被彻底清除的反清势力。"

"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巴图鲁接过信件,沉声道,"他们会认为,多尔衮一死,大清内部必然混乱,是里应外合的最佳时机。"

"没错。"策凌点头,"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引蛇出洞。而引蛇的饵,就是我们自己。"

巴图鲁收起短刀,目光坚定:"好,我配合你。但京城这边,你一定要小心。"

"放心。"策凌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书生特有的阴冷,"我虽然不能上马杀敌,但论起布局,我还没怕过谁。"

他们都明白,这是一场拿命去赌的棋局。

赌赢了,大清平稳过渡。

赌输了,他们三人,连同年幼的皇帝,都将万劫不复。

02

暗潮汹涌:政敌的试探

策凌的"投诚"戏码很快就奏效了。

他故意在一次朝会上,表现出对多尔衮遗命的质疑,并暗示自己愿意效忠于"新的权力核心"

鳌拜和索尼对此半信半疑,但权力斗争中,任何一丝缝隙都值得利用。

鳌拜开始频繁召见策凌,进行各种试探。

"策凌大学士,"鳌拜坐在宽大的椅子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多尔衮摄政多年,其党羽众多。你既有心归顺,便该拿出诚意。"

策凌低头,姿态谦卑:"大将军有命,策凌莫敢不从。只是,王爷故去太快,许多事尚未交接。我手中只有一些关于军饷调度的簿册,和一些各地官员的往来书信。"

他故意将这些无关痛痒的"证据"交出去,让鳌拜等人忙于清查腐败和党羽,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危机。

"军饷?官员?"鳌拜不屑地撇了撇嘴,"本将军要的,是多尔衮留下的,足以动摇朝纲的秘密。"

策凌心中冷笑。

鳌拜要的,无非是坐实多尔衮"谋逆"的罪名,从而彻底巩固黄旗的权力。

"大将军,王爷从未有过谋逆之心。"策凌语气平静,但带着一丝坚决,"他唯一的秘密,就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清缴反清势力上。"

"反清势力?"鳌拜的兴趣被勾了起来。

"是的,南方和关外,仍有大量明朝的残余势力,他们虎视眈眈,就等着京城出乱子。王爷的秘密手谕中,记录了两个极其危险的人物。"

策凌适时地抛出诱饵。

"谁?"

"关外大将,冯武。"策凌压低声音,"此人曾是辽东铁骑的统领,骁勇善战,对大清恨之入骨。他掌握着一支人数不多,但战力极强的骑兵,潜伏在山海关以北。"

"另一个呢?"

"另一个,是赵恒。"策凌语气一顿,"此人行踪诡秘,传闻是明朝末代皇帝的侍卫统领,深谙潜伏之道,据说他正在联络京城中的旧臣,意图在春祭时行刺。"

鳌拜的脸色变了。

刺杀皇帝,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无论多尔衮的旧党如何,镇压反清势力始终是清廷的头等大事。

"你说的可是真?"

"大将军可以派人秘密核查。"策凌拱手,"王爷生前最担心的,就是他们趁机作乱。"

策凌的策略很高明。

他把主要的矛盾焦点,从内部的权力斗争,悄悄转移到了外部的军事威胁。

这样一来,鳌拜等人虽然仍对他有戒心,但至少会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关注边境。

与此同时,苏茉儿在内廷的行动也至关重要。

苏茉儿,一个看似普通的宫女,实则是多尔衮安插在顺治身边的最得力眼线。

但她对顺治的忠诚,却是发自内心的。

她将顺治的处境,事无巨细地通过隐秘的方式告知策凌。

"策凌大人,"苏茉儿的信件中写道,"陛下虽然年轻,但心智坚定。他知道自己现在处于风口浪尖,每日勤政,却滴水不漏。他正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皇帝。"

"但危险,也正在靠近。鳌拜和索尼虽然表面上恭敬,但对陛下的衣食住行,已经开始插手。"

"更可怕的是,有几位亲王,开始频繁私下会面。他们看似是在为王爷的丧事奔波,实则是在密谋。"

策凌心头一震。

他最担心的,不是鳌拜,而是皇族内部的野心家。

多尔衮摄政期间,得罪了太多皇亲国戚。

豪格的死,更是让许多人怀恨在心。

这些人不会满足于清算多尔衮的旧部,他们想要的是——皇位。

策凌立刻召集了巴图鲁。

"巴图鲁,京城内的局势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策凌将苏茉儿的密信递给他,"这些亲王,才是真正的毒蛇。"

"他们想做什么?"巴图鲁看完信,脸色铁青。

"他们想废帝。"策凌的声音冰冷,"他们会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比如顺治帝的血统问题,或者他亲近汉臣的举动,然后拥立一个更容易控制的傀儡。"

巴图鲁猛地将拳头砸在桌上:"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所以,我们的注意力不能只放在京城。"策凌指着地图上的山海关,"冯武和赵恒,很可能就是他们里应外合的棋子。"

"如果他们真的要废帝,他们需要一个巨大的外部危机来分散朝廷的注意力,并证明顺治帝无力治国。"

巴图鲁明白了:"他们会引狼入室,让冯武和赵恒制造混乱,然后以‘护国’的名义,逼迫顺治帝退位。"

"正是如此。"策凌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的任务,就是抢在他们发动之前,剪除冯武和赵恒。只有证明顺治帝有能力平定天下,才能断绝这些亲王的念想。"

"那好,我立刻去整顿旧部,准备出京。"巴图鲁沉声说道。

"不急。"策凌阻止了他,"你现在的一举一动,都在鳌拜的监视之下。你需要一个光明正大,且无法被鳌拜阻拦的理由出京。"

03

布局:引蛇出洞的陷阱

策凌知道,要让巴图鲁离开京城,必须得到顺治帝的直接授权。

但顺治帝现在被重臣环绕,几乎不可能发出密旨。

"苏茉儿,陛下最近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行程?"策凌通过隐秘的渠道,向苏茉儿发出了询问。

很快,苏茉儿回复了。

信中写道:顺治帝为了显示亲政的决心,并安抚江南汉臣,决定在开春后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南巡,目的地是山海关附近的几处重要军镇。

策凌的心脏猛地一沉。

"南巡?这简直是自投罗网!"

山海关!

那里正是冯武潜伏的区域。

那些亲王们,显然已经掌握了顺治帝的行程,并以此为饵,引诱冯武和赵恒动手。

策凌立刻明白,他们没有时间了。

"巴图鲁,南巡就是我们的机会。"策凌召集巴图鲁,语气从未有过的凝重。

"机会?"

"对,我们可以借着‘护驾’的名义,出京。"策凌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但我们不能以多尔衮旧部的身份出现,那只会让鳌拜更加警惕。"

他们需要一个"官方"的身份。

策凌想到了多尔衮临死前交给他的那封信。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件,信封上的蜡封完好,赫然是多尔衮的私人印章。

信件的内容,让策凌和巴图鲁都震惊了。

信中并非遗命,而是一份详细的"反清势力名录",以及多尔衮多年来秘密培养的"影卫"名单。

最重要的是,信件的末尾,多尔衮用血笔写着一行字:"福临若遇危难,此名单,可调动关外三营,助其清君侧。"

多尔衮竟然早就为顺治帝留下了后手!

"王爷……他真是用心良苦。"巴图鲁的声音有些哽咽。

"王爷的忠诚,无需辩解。"策凌合上信件,"现在,我们必须利用这份名单。"

策凌立刻安排苏茉儿,想办法将多尔衮短刀和这份名单的拓本,秘密送入顺治帝手中。

他知道,顺治帝看到这些,就会明白一切。

两天后,朝堂之上。

策凌突然站出来,奏报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陛下,臣在整理摄政王遗物时,发现了一份关系到大清安危的机密!"

他将那份拓本呈上,上面赫然是冯武和赵恒二人的详细资料,以及他们密谋在山海关附近发动袭击的计划。

这当然是策凌自己伪造的,但内容却与真实情况高度吻合。

鳌拜见状,冷笑一声:"策凌,你这是想推卸责任,将罪名推给死人吗?"

"大将军,臣不敢。"策凌跪下,"但王爷生前,确实将清剿反清势力视为头等大事。这份名单,是王爷多年来的心血。如果此刻不采取行动,陛下南巡,恐有性命之忧!"

顺治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但他微微颤抖的指尖,显示出他内心的波动。

他已经通过苏茉儿,收到了真正的密信和短刀。

他知道,策凌是在为他铺路。

"策凌,你可有应对之策?"顺治帝问道。

"有!"策凌朗声道,"陛下南巡,护卫必须得力。臣恳请陛下,启用多尔衮旧部巴图鲁,率领一支精锐先行前往山海关,秘密清剿冯武。"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鳌拜勃然大怒:"启用旧部?策凌,你这是想借机集结残党,意图不轨!"

"大将军此言差矣!"策凌据理力争,"巴图鲁将军虽然是王爷旧部,但他骁勇善战,忠心耿耿。现在是危急存亡之秋,我们不能因为政治偏见,而放弃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顺治帝抬手,制止了争吵。

他目光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个人,最终落在巴图鲁身上。

"巴图鲁,你可知朕对你的期望?"

巴图鲁出列,单膝跪地,声音如洪钟:"臣愿为陛下效死!臣此去,必斩冯武、赵恒二人头颅,以保我大清江山永固!"

顺治帝点了点头:"好,朕允你调动京畿驻军五百精锐,即刻出发。但有一条,你必须听从当地守将的节制。"

"臣遵旨!"巴图鲁高声领命。

顺治帝的命令,虽然看似给了鳌拜面子——让巴图鲁听从当地守将节制,实际上,却给了巴图鲁一个合理合法的出京理由。

策凌暗自松了口气。

计谋成功了。

巴图鲁这枚棋子,终于被放了出去。

04

杀局:京城里的陷阱

巴图鲁出京后,京城里的气氛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紧张。

鳌拜知道,巴图鲁带着五百精锐,一旦脱离他的控制,将是巨大的威胁。

他开始对策凌施加更大的压力。

"策凌,巴图鲁走了,你身上的责任更重了。"鳌拜在策凌的府邸,毫不客气地说道。

"大将军有何吩咐?"策凌恭敬地问道。

"你不是说赵恒要刺杀陛下吗?"鳌拜冷笑,"如果你不能在陛下去南苑狩猎前,找出赵恒的藏身之地,那么你和巴图鲁,都将是谋逆同党!"

鳌拜这是在逼策凌交出真正的底牌。

策凌心如明镜,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了。

他必须在京城制造一场混乱,彻底转移鳌拜的注意力。

"大将军,赵恒行踪诡秘,但臣认为,他必然会通过京城中的某个旧臣,获取情报。"策凌故作迟疑地说,"臣怀疑,是礼部侍郎陈德。"

陈德,正是那几位密谋废帝的亲王手下的一条重要联络线。

策凌这是在借刀杀人。

鳌拜果然上钩了。

他立刻派人逮捕了陈德,并开始严刑拷问。

京城一时间风声鹤唳。

所有人都以为,鳌拜正在全力清算多尔衮的旧部。

但就在这个混乱的时刻,真正的杀局,却是针对巴图鲁的。

巴图鲁带着五百精锐,一路急行,抵达了山海关。

他刚到军营,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当地的守将张铭,表面上对他恭敬有加,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戒备和轻蔑。

"巴将军,您舟车劳顿,不如先歇息一晚。冯武的事情,我们早就有所准备,不必劳烦您。"张铭的态度,摆明了要架空巴图鲁。

巴图鲁心中冷笑。

他知道,张铭恐怕已经被那些亲王收买了。

"张将军,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巴图鲁语气强硬,"陛下的安危,比任何事都重要。我带来了陛下的密旨,命你我即刻部署,进行清剿。"

他拿出了顺治帝给他的令牌。

张铭一看令牌,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勉强答应。

当晚,张铭就给巴图鲁设了一个陷阱。

"巴将军,根据我们最新的情报,冯武的先头部队正在三十里外的黑风峡集结。这是一个绝佳的伏击机会!"张铭极力鼓动巴图鲁。

巴图鲁心知有诈,但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计划,他决定将计就计。

"好!我亲自带人去。"巴图鲁说道,"张将军,你留守军营,随时准备支援。"

他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共计一百人,连夜赶往黑风峡。

进入黑风峡后,月光被山峦遮蔽,峡谷中一片漆黑。

巴图鲁立刻感觉到,这根本不是什么伏击地点,而是一个标准的死地。

"停!"巴图鲁猛地勒住缰绳。

"将军,怎么了?"身边的鄂克齐问道。

"我们被骗了。"巴图鲁沉声说道,"这里没有冯武的部队,只有——"

话音未落,峡谷两侧,箭如雨下!

"有埋伏!是自己人!"鄂克齐惊呼。

巴图鲁大吼:"撤退!这是张铭的圈套!"

他们很快被包围了。

围剿他们的,正是山海关的驻军。

张铭带着人马,站在峡谷上方,冷笑着:"巴图鲁,多尔衮的走狗!你真以为陛下会相信你?你被骗了!你和策凌,都是死路一条!"

巴图鲁愤怒地抽出长刀。

他知道,这是那些亲王们清除多尔衮旧部的第一步。

只要他死了,策凌在京城也会被立刻逮捕。

"杀光他们!一个不留!"张铭下令。

一场血战在黑风峡展开。

巴图鲁虽然勇猛,但寡不敌众,他们只有一百人,而张铭的部队足有五百。

就在巴图鲁准备背水一战时,峡谷的另一侧,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住手!"一声娇喝响起。

苏茉儿!

她竟然出现在了这里!

苏茉儿带着一队从内廷秘密调出的"护卫",手里拿着顺治帝的"金牌令箭"

"张铭!你敢擅杀朝廷命官!你可知这是谋反之罪!"苏茉儿厉声喝道。

张铭看到金牌令箭,脸色瞬间惨白。

这金牌是皇帝私用的,如朕亲临。

他怎么也没想到,苏茉儿会在这里。

"这……苏姑姑,你听我解释!巴图鲁他意图叛变!"张铭慌乱地解释。

苏茉儿冷笑:"叛变?巴图鲁奉旨清剿反贼,你却设下杀局,我看叛变的是你!"

她将手中的令箭高举:"奉陛下密旨,张铭擅杀忠良,罪无可恕!巴图鲁听令,即刻将张铭就地正法!"

巴图鲁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苏茉儿的出现,挽救了整个局面。

他没有丝毫犹豫,长刀一挥,直奔张铭而去。

张铭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圈套,竟然成了自己的死局。

他被巴图鲁一刀斩于马下。

巴图鲁收起长刀,向苏茉儿拱手:"多谢苏姑姑搭救。"

苏茉儿脸色苍白,显然是连夜赶路,疲惫不堪。

"巴将军,你没事就好。京城中的局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凶险。"苏茉儿递给巴图鲁一封信。

"这是策凌大人给你的,他让你看完后,立刻行动。"

巴图鲁打开信件,策凌的字迹苍劲有力,但内容却让他毛骨悚然。

信上说:张铭不过是个小角色,真正的杀局,是针对顺治帝的南巡路线。

冯武和赵恒,已经确定了动手的时间和地点。

而这个地点,就在顺治帝抵达山海关的必经之地——鬼门关。

策凌在信件的末尾,用朱笔重重地写道:"巴图鲁,你必须提前三天赶到鬼门关!否则,大清将亡!"

05

多尔衮的终极布局

巴图鲁看完信件,心急如焚。

他立刻整顿部队,决定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鬼门关。

苏茉儿带来的消息,比策凌的信件更加惊人。

"巴将军,你知道那些亲王们,为什么要选在鬼门关动手吗?"苏茉儿问道。

"为何?"

"因为鬼门关的地形易守难攻,一旦得手,他们可以在那里控制局面,然后向京城发出虚假消息,制造顺治帝‘遇刺身亡’的假象。"

巴图鲁深吸一口气:"他们真是胆大包天!"

"更可怕的是,"苏茉儿压低声音,"赵恒,他手中握着一支特殊的火器部队。这支部队是多尔衮当年从西洋人手中缴获的,威力惊人。如果用在鬼门关,陛下的护卫队根本无法抵挡。"

巴茉鲁震惊:"多尔衮的火器部队?他竟然将如此重要的力量交给了反清势力?"

"不,"苏茉儿摇头,"是那些亲王们通过内线,将火器部队的首领收买,并谎称他们是在执行多尔衮的‘遗命’。"

原来,多尔衮为了震慑那些不安分的人,秘密培养了这支火器部队,但部队的首领并不知道多尔衮的真正意图,只听命于信物。

现在,信物被伪造,火器部队成了谋反者的利器。

巴图鲁感到一阵无力。

多尔衮虽然忠诚,但他的权力过于集中,一旦出现漏洞,后果不堪设想。

"策凌大人在信中,是否提到了如何应对这支火器部队?"巴图鲁问道。

苏茉儿摇了摇头:"策凌大人只说,要你立刻去寻找多尔衮留下的‘磐石’。"

"磐石?"

"对。这是多尔衮生前,唯一一个没有对任何人提及的秘密。他只告诉了策凌,如果京城和边境同时出事,就去找磐石。"

苏茉儿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金属盒子,递给巴图鲁。

"这是陛下让我交给你的,陛下说,这是王爷留给他的最后一个遗物。"

巴图鲁接过盒子,沉甸甸的。

他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张薄薄的丝绢,上面写着几行小字。

巴图鲁仔细阅读,脸色由凝重,转为狂喜,最终化为一种深深的敬佩。

丝绢上的内容,并非是什么军事部署,而是一封写给顺治帝的"家书"

多尔衮在信中,详细记录了他对京城内所有不安分亲王们的底细,以及他如何利用军饷和官员调动,为顺治帝留下的经济命脉。

最核心的一段,是关于"磐石"的。

多尔衮写道:“福临,我知道,我死后,你会被围攻。我的权势,会成为你的负担。但请你相信,我早已为你铺好了路。我将我所有的财富和精锐,都藏在了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鬼门关以北的‘龙脉’之下,埋藏着我为你准备的‘磐石’。那不是兵马,也不是财富,而是足以彻底颠覆政敌的……

"一份名单,和一件兵器。"

巴图鲁的心脏猛地跳动起来。

多尔衮的终极布局,竟然是在死后,彻底为顺治帝清除障碍。

他要留给顺治帝的,不是一个受制于人的江山,而是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大清。

"苏姑姑,你知道这龙脉在哪里吗?"巴图鲁急切地问道。

苏茉儿摇头:"我只知道,‘龙脉’是王爷当年秘密勘察,用来埋葬他最重要私人物品的地点。它在地势图上,被标记为一个‘X’。"

巴图鲁立刻展开了军用地势图。

他很快找到了那个被标记的"X"——它就在鬼门关后方的一座无名小山丘上。

巴图鲁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顺治帝的南巡队伍,明天就要出发。

他必须在赵恒的火器部队就位前,找到"磐石"

"苏姑姑,你立刻返回京城,通知策凌大人。让他准备好,一旦我找到‘磐石’,京城和关外,必须同时动手!"巴图鲁沉声说道。

他知道,此刻,他们已经走在了悬崖边上。

多尔衮的秘密,究竟能不能力挽狂澜?

"磐石"里藏着的,又是什么样的名单和兵器?

06

龙脉之秘:多尔衮的遗产

巴图鲁带着鄂克齐和几名亲信,连夜赶往"龙脉"所在的无名山丘。

他们抛弃了马匹,徒步攀爬。

山势险峻,荆棘密布,显然是一个极少有人踏足的地方。

"将军,王爷究竟在这里藏了什么?"鄂克齐喘着粗气问道。

"能决定大清命运的东西。"巴图鲁回答,目光坚定。

他们花了整整一夜,终于在天亮时分,找到了山丘的顶端。

在顶端的一块巨石下,巴图鲁找到了一个被伪装成石头裂缝的入口。

入口极小,仅容一人爬入。

巴图鲁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里面是一个狭小的密室,空气干燥,没有一丝腐败的气息。

密室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箱。

铁箱上,刻着多尔衮的私人徽记。

巴图鲁用短刀上的龙头打开了铁箱。

箱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两样东西。

第一样,是一份厚厚的牛皮纸卷轴。

第二样,是一把造型古怪,通体漆黑,刻满了符文的短铳。

巴图鲁首先打开了卷轴。

卷轴上的内容,让巴图鲁浑身战栗。

这不是什么谋逆名单,而是多尔衮多年来秘密收集的,关于京城内所有反对势力亲王和重臣的铁证!

包括他们贪污军饷的账目,私通反贼的书信,以及一些足以让他们人头落地的罪证。

多尔衮竟然没有选择清算他们,而是将这些罪证作为平衡的砝码,留给了顺治帝。

"王爷是想让陛下自己来决定如何处置这些毒瘤。"巴图鲁喃喃自语。

有了这份名单,顺治帝就能在亲政后,彻底清洗朝堂,没有人能再质疑他的权威!

"鄂克齐,你立刻带着这份名单,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京城,交给苏茉儿。告诉她,让策凌大人开始行动!"巴图鲁命令道。

鄂克齐接过沉甸甸的卷轴,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重任。

"那将军你呢?"

"我留下。"巴图鲁看向那把短铳。

这把短铳通体玄铁打造,沉重无比,它似乎是一件法器,但巴图鲁知道,这必然是多尔衮留下的"兵器"

他拿起短铳,发现里面已经装填好了特制的子弹。

短铳的枪身上,刻着一行小字:"克火器者。"

巴图鲁瞬间明白了。

这把短铳,是多尔衮专门针对赵恒的火器部队而设计的!

多尔衮早就预料到,火器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他留下的这把短铳,必然有着特殊的威力。

巴图鲁收起短铳,整装待发。

他必须赶在赵恒之前,抵达鬼门关。

京城,策凌府邸。

鄂克齐带着名单,一路疾驰,终于安全将卷轴交到了苏茉儿手中。

苏茉儿又立刻转交给了策凌。

策凌打开卷轴,看到上面的内容,脸色复杂。

"王爷……他真是个伟大的摄政王。"策凌叹息一声。

他知道,现在是发动反击的最佳时机。

"苏姑姑,你立刻以最隐秘的方式,将这份名单中的几条关键罪证,透露给鳌拜的亲信。"策凌冷静地说道。

"透露给鳌拜?大人,您不是要对付鳌拜吗?"苏茉儿不解。

"我们不是要对付鳌拜,而是要利用鳌拜。"策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鳌拜现在正在全力清算多尔衮旧党,他最渴望的,就是抓到那些亲王们的把柄。这些名单上的罪证,足以让鳌拜将矛头转向那些亲王。"

"一旦鳌拜和亲王们内斗起来,京城中枢将彻底陷入混乱,顺治帝才能脱身,而巴图鲁也能得到足够的时间,去对付冯武和赵恒!"

苏茉儿立刻明白了策凌的用意:釜底抽薪,借力打力。

她立刻照办。

果不其然,当鳌拜得知自己苦苦追查的"谋逆"证据,竟然在那些平日里对他不屑一顾的亲王手中时,他彻底暴怒了。

鳌拜不再理会多尔衮的旧部,而是将所有的精力,转向了对付那些意图废帝的皇族势力。

京城,彻底乱了。

07

鬼门关:血战冯武

巴图鲁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鬼门关。

鬼门关,地如其名,是一条两边高耸入云的峡谷,仅容一车通过。

这里是顺治帝南巡的必经之路,也是绝佳的伏击地点。

冯武的部队已经就位。

巴图鲁带着一百精兵,隐藏在峡谷的制高点。

"将军,冯武的人马,有一千之众。"鄂克齐的人马已经返回,向巴图鲁报告。

"不必担心,他们的目标是皇帝,不是我们。"巴图鲁沉声道,"我们必须在他们发动袭击前,斩杀冯武。"

他知道,冯武是反清势力中的悍将,只要他一死,这支部队就会群龙无首。

冯武,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辽东老将,他潜伏多年,对大清恨之入骨。

"将军,探子回报,明天午时,顺治的小皇帝就会经过这里。"冯武站在鬼门关的入口,嘴角露出一丝狞笑。

"传令下去,火器部队准备。一轮齐射,让这些满洲鞑子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力量!"

就在冯武志得意满时,巴图鲁已经带着精锐摸到了他的营地。

巴图鲁没有选择正面冲突,他知道,他的任务是斩首。

他手持长刀,身先士卒,如同鬼魅般潜入了冯武的中军大帐。

冯武正在研究地图,突然感觉到一股杀气袭来。

"谁!"他猛地转身。

巴图鲁的长刀已经呼啸而至。

"巴图鲁!"冯武认出了这个多尔衮的亲信悍将,"你竟然没死!"

"你死,我才死!"巴图鲁怒吼一声,长刀与冯武的战戟激烈碰撞。

冯武的武艺高强,经验丰富,但巴图鲁在多尔衮身边磨砺多年,刀法早已炉火纯青。

两人在大帐中展开了殊死搏斗。

冯武的亲兵冲了进来,但都被巴图鲁的精锐部队死死拦住。

巴图鲁瞅准一个空隙,一刀砍断了冯武的右臂。

冯武发出凄厉的惨叫,战戟落地。

"巴图鲁,你为什么要为多尔衮的仇人效力!"冯武怒吼。

巴图鲁冷漠地看着他:"我效忠的是大清,不是个人恩怨!"

他没有再给冯武机会,一刀斩下了冯武的头颅。

冯武的死,立刻引发了营地的骚乱。

冯武的部队群龙无首,巴图鲁立刻假传冯武的军令,让他们原地待命。

他知道,消灭冯武,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威胁,是赵恒的火器部队。

08

最后的对手:赵恒和短铳

巴图鲁刚刚处理完冯武的残局,就接到了策凌传来的紧急情报。

"赵恒已经发现了冯武的异常,他正在带着火器部队,提前赶往鬼门关!"

赵恒比想象中要谨慎得多。

巴图鲁立刻带着部队,前往鬼门关的中心地带设伏。

仅仅半个时辰后,赵恒的火器部队就抵达了。

这支部队装备精良,每个人都手持短火铳,杀气腾腾。

"巴图鲁,你果然在这里!"赵恒是一个面容清秀的男子,但眼神中却带着一股偏执的狂热。

"赵恒,你是明朝的旧臣,为何要为那些心怀不轨的亲王卖命?"巴图鲁质问道。

"为他们卖命?"赵恒狂笑起来,"巴图鲁,你错了!我为的,是复兴大明!那些亲王不过是我手中的棋子!"

"你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赵恒抬起手,"你看看我手中的力量!这是你们满洲鞑子从未见过的!多尔衮也曾想拥有它,但最终,它属于我!"

赵恒一声令下:"火铳队,准备射击!目标,巴图鲁!"

一百多把火铳同时对准了巴图鲁。

巴图鲁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一旦被这轮齐射击中,他和他的手下必死无疑。

他猛地抬起了多尔衮留下的那把玄铁短铳。

这把短铳的造型很奇怪,枪口明显比赵恒的火铳要大一圈。

"撤退!隐蔽!"巴图鲁大吼。

赵恒的火器部队率先开火,一时间,火光冲天,烟雾弥漫。

然而,就在火器射出的瞬间,巴图鲁也扣动了玄铁短铳的扳机。

"轰!"

玄铁短铳发出的声音,比赵恒的火铳要响亮得多,威力也大得多。

巴图鲁射出的,不是普通的铅弹,而是一种特制的、带着火焰的燃烧弹!

燃烧弹准确地击中了赵恒火器部队的弹药车。

"轰隆——"

巨大的爆炸声响彻鬼门关,弹药车瞬间被引爆,火焰吞噬了周围的数十名火器手。

赵恒的部队阵型大乱。

他们没想到,巴图鲁手中竟然有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

"怎么可能!这是什么!"赵恒惊恐地大叫。

巴图鲁趁机冲出,长刀挥舞,直取赵恒。

"多尔衮留下的‘磐石’,就是为你们准备的!"

赵恒慌乱之中,抽出腰间的佩剑,与巴图鲁战在一起。

赵恒虽然是侍卫统领出身,武艺不俗,但在巴图鲁这种久经沙场的悍将面前,却显得稚嫩。

很快,赵恒就被巴图鲁压制得节节败退。

"巴图鲁,你不得好死!"赵恒知道自己败局已定。

巴图鲁一脚踢飞赵恒手中的剑,然后一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说!京城中谁是你的内应!"巴图鲁厉声问道。

赵恒却狂笑起来:"你杀了我吧!你以为你赢了吗?京城里,那帮亲王已经准备好了,他们会立刻宣布小皇帝遇刺身亡!"

巴图鲁心头一紧。

他知道,策凌那边,必须立刻行动了。

"杀了他!"巴图鲁不再犹豫,斩杀了赵恒。

随着赵恒的死去,这支反清的火器部队彻底崩溃。

巴图鲁清点战场,确认反清的两大将领——冯武和赵恒,已经全部伏诛。

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将冯武和赵恒的首级,送往京城。

09

胜利的收割:顺治亲政

就在巴图鲁击杀赵恒的同一时间,京城中,一场决定命运的朝会正在进行。

鳌拜利用策凌提供的线索,已经将矛头对准了那几位意图废帝的亲王。

朝堂上,气氛剑拔弩张。

一位亲王突然站出来,高声指责鳌拜:"大将军!你这是排除异己!摄政王刚刚去世,你就要对皇族动手,你意欲何为!"

鳌拜冷笑:"本将军只是奉旨查办贪腐和私通反贼的逆党!"

这时,策凌走上前,脸上带着一丝悲痛。

"陛下,臣有罪!"策凌突然跪下,"臣未能及时发现反贼赵恒的阴谋,导致陛下南巡,身陷险境!京城已传来消息,赵恒、冯武二人,在鬼门关设下埋伏,意图行刺陛下!"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

那些亲王们脸色煞白,他们知道,他们的计划被策凌提前曝光了。

"哼,策凌,你这是在混淆视听!"一位亲王强装镇定,"你和巴图鲁,才是多尔衮的死党,你们才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巴图鲁的亲信带着血淋淋的两个木盒,冲入殿内。

"启禀陛下!巴图鲁将军不负圣恩,已在鬼门关,斩杀反清大将——冯武、赵恒!"

士兵打开木盒,两颗人头赫然呈现在朝堂之上。

鲜血和死亡的气息,瞬间镇住了所有人。

顺治帝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好!巴图鲁果真忠勇!"

策凌立刻趁热打铁:"陛下,冯武和赵恒临死前供认,他们之所以能得知陛下南巡的路线,正是京城有内应!他们受人指使,意图里应外合,推翻我大清!"

他猛地指向那几位脸色铁青的亲王。

"陛下,这就是多尔衮王爷留下的名单上,记载的逆党!"

策凌将多尔衮留下的卷轴,呈现在顺治帝面前。

顺治帝早就知道卷轴的内容。

他打开卷轴,只看了一眼,便将卷轴摔在地上。

"朕没想到,朕的叔伯们,竟然如此狼子野心!"顺治帝的语气充满了帝王威严。

他看向鳌拜:"鳌拜大将军,这些逆党,就交由你来处置!一个不留!"

鳌拜一听,立刻心领神会。

这不仅是顺治帝给他的权力,也是对他忠诚的认可。

鳌拜立刻带领禁卫军,当场逮捕了所有涉事的亲王和重臣。

京城的危机,在多尔衮三位亲信的联手下,被彻底化解。

顺治帝成功地利用了鳌拜的权力欲,清除了皇族中的隐患。

10

尘埃落定:忠诚的归宿

一周后,巴图鲁返回京城。

他没有选择风光入城,而是径直去见了策凌。

"策凌,我们成功了。"巴图鲁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

"是啊,成功了。"策凌看着窗外,语气平静。

他们知道,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顺治帝已经彻底掌控了权力,朝堂上的毒瘤被清除殆尽。

鳌拜虽然依旧掌握重权,但顺治帝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威望和力量,足以制衡他。

多尔衮留下的遗产,被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二人,很快就被顺治帝召见了。

"巴图鲁,策凌,"顺治帝坐在龙椅上,语气温和,带着胜利者的从容,"朕知道,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清,为了朕。"

"臣等不敢居功。"巴图鲁和策凌跪下。

"多尔衮摄政王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留下的忠臣,是朕最大的财富。"顺治帝说道,"朕决定,恢复多尔衮摄政王的封号和一切荣耀。"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这表明顺治帝对多尔衮的评价,是正面且肯定的。

"至于你们,"顺治帝看向他们,"朕决定,巴图鲁升任领侍卫内大臣,掌管禁军。策凌,继续担任大学士,辅佐朕处理政务。"

这个安排,既是对他们功劳的奖赏,也是将他们留在顺治帝身边,防止鳌拜再度清算。

巴图鲁和策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释然。

他们选择了忠诚于国家,而国家也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回报。

然而,三天后,策凌向顺治帝递交了辞呈。

"陛下,臣年事已高,多尔衮王爷的遗命已完成。臣请求告老还乡,为王爷守墓。"

顺治帝沉默了很久。

他知道,策凌是想避开朝堂上的纷争,给顺治帝一个彻底亲政的机会。

"准了。"顺治帝最终说道。

巴图鲁也找到了顺治帝。

"陛下,臣请求辞去领侍卫内大臣一职,去往关外,驻守边疆。"

巴图鲁的选择,与策凌如出一辙。

他们不想成为新的权力中心,不想让顺治帝再为平衡他们和鳌拜的关系而烦恼。

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是多尔衮的亲信,但更是大清的忠臣。

顺治帝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意。

"好。朕允许你们的选择。但你们要记住,你们永远是大清最忠诚的柱石。"

就这样,多尔衮身后的三位亲信:谋士策凌告老还乡;悍将巴图鲁远赴边疆;内廷的苏茉儿则留在顺治帝身边,继续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年轻的皇帝。

他们用一场惊心动魄的权谋与血战,在多尔衮死后的权力真空期,稳定了大清的江山,为顺治帝的亲政,铺平了道路。

而那些意图谋反的亲王们,以及反清的两员大将冯武和赵恒,则成为了他们忠诚的祭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尔衮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但他的三位亲信,却用他们的行动,定义了何为真正的——忠诚。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来源:小模型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