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互联网科技有望突破本年新高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09:52 1

摘要:手里捏着恒生互联网ETF的朋友,最近估计既期待又纠结——这波行情从低点涨了快20%,眼看离今年年初的高点就差口气,到底能不能冲过去?不少人盯着K线琢磨:这回是真要“破顶”,还是又要“临门一脚踢飞”?

恒生互联网憋了快一年,这次能冲本年新高吗?

手里捏着恒生互联网ETF的朋友,最近估计既期待又纠结——这波行情从低点涨了快20%,眼看离今年年初的高点就差口气,到底能不能冲过去?不少人盯着K线琢磨:这回是真要“破顶”,还是又要“临门一脚踢飞”?

其实不用瞎猜,咱们顺着市场的逻辑捋捋,能不能冲新高,关键就看这几个硬指标给不给力。

先看第一个关键:政策托底的“力度”够不够?(蓝色标注)

恒生互联网的行情,一半得看政策脸色,这点老玩家都门清。今年和去年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政策从“规范”转向“支持”,而且落地的动作越来越实。

前阵子刚出的“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不是喊口号,里面直接提到“支持平台企业在科技创新、国际竞争中发挥作用”——说白了,就是给腾讯、阿里这些龙头松了绑,让它们敢花钱、敢拓展业务。比如腾讯最近在AI大模型、企业服务上的投入明显加大,阿里的海外电商和云业务也在加速扩张,这些都得靠政策给的“定心丸”。

还有数据安全、反垄断这些过去的“紧箍咒”,现在也越来越清晰。之前担心的“不确定风险”少了,企业才能踏踏实实做业绩。就像咱们开店,要是总担心政策变动,肯定不敢进货扩张;现在规则明了,自然愿意把钱投到正经生意上。

更重要的是,港股连接内地和海外,最近内地对港股的支持也没断档——港股通标的扩容、交易费用降低,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活水”。政策端不拖后腿,甚至还往前推一把,这是恒生互联网冲新高的“基础盘”。

第二个硬茬:龙头公司的“业绩”能不能跟上?(绿色标注)

行情要想站稳,最终得靠业绩说话,光有政策托底不够,企业得真能赚到钱。

咱们翻下最近的财报就清楚,头部公司的业绩已经在“触底回升”了。腾讯今年二季度营收增速回到两位数,游戏、广告这两大基本盘都稳住了,尤其是视频号广告,半年涨了快100%,成了新的增长引擎;阿里的电商业务也止跌回暖,海外的速卖通在欧洲卖得火,云业务虽然还在调整,但亏损收窄了不少;就连之前被压得狠的美团,本地生活订单量创了新高,外卖和到店业务双双盈利。

这些数据不是虚的——之前市场担心“互联网公司没增长了”,现在看来是“触底后慢慢爬起来了”。业绩就像行情的“燃料”,只要龙头公司的盈利能持续改善,市场就有底气把股价推得更高。要是接下来三季度财报还能超预期,那冲新高的动力就更足了。

第三个变量:外资敢不敢“真金白银”进场?(橙色标注)

恒生指数是“外资说了算”的市场,北向资金和海外机构的态度,直接影响行情走势。

最近有个信号很关键:北向资金连续三周净买入港股,单周最高净流入超百亿,而且买的重点就是互联网科技股。为什么外资敢回来?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稳了,之前担心的汇率波动风险小了;另一方面,港股的估值实在太低了——现在恒生互联网ETF的市盈率才25倍左右,比美股的纳斯达克科技股低了一半,对追求性价比的外资来说,这就是“洼地”。

还有个细节,海外的主权基金和养老基金,最近在悄悄加仓腾讯、阿里这些龙头。这些资金都是“长线资金”,它们进场不是炒短线,而是看好长期价值,这相当于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只要外资持续流入,恒生互联网冲新高就有了“资金弹药”。

最后得说句实在的:这两个风险点得拎清(紫色标注)

当然,不是说一定能冲过去,还有两个坎得注意。

第一个是美联储加息的“余波”。虽然现在市场预期美联储要降息,但要是通胀反弹,加息周期延长,外资可能会从新兴市场撤资,港股肯定会受影响。毕竟恒生互联网里的外资占比高,资金一撤,行情很容易波动。

第二个是行业竞争的“新压力”。比如AI赛道,国内大厂都在拼投入,短期可能会拉低利润;还有电商领域,直播带货的竞争越来越卷,能不能守住市场份额,对阿里、京东这些公司来说是考验。这些“内部竞争”要是处理不好,也会拖累业绩预期。

到底能不能冲新高?总结就一句话

恒生互联网现在的处境,有点像“爬楼梯到了最后几阶”——政策、业绩、资金这三大“动力”都在往好的方向走,只要这三个方面不“掉链子”,突破今年新高的概率不小。但也别太乐观,得盯着美联储政策、三季度财报这两个“关键节点”,要是这俩都没问题,那行情大概率能再往上走一步。

不过话说回来,投资这事儿没有绝对。就算冲过新高,也不一定会一路涨;就算没冲过去,只要基本面在改善,后续也有机会。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手里的恒生互联网持仓现在是捂着等突破,还是打算先落袋为安?你觉得这次能顺利冲过今年高点吗?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安金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