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逃离果链,100亿还不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07:10 1

摘要:“逃离果链”四个字,听起来像一场轰轰烈烈的分手,但歌尔股份的最新财报告诉我们:分手费还没攒够,前任却已换了新发型,而且可能又要回来敲门。

“逃离果链”四个字,听起来像一场轰轰烈烈的分手,但歌尔股份的最新财报告诉我们:分手费还没攒够,前任却已换了新发型,而且可能又要回来敲门。

歌尔Q3把VR/AR业务干到35%增速,营收占比首次破三成;苹果线被压到45%以下。

数字漂亮,可账上仍有近一半收入写着“Apple”。

这就像你宣布减肥成功,结果体重秤显示:脂肪掉了,但前任的外卖订单还在月供。

更尴尬的是,苹果AR眼镜首批500万台订单,屏幕给了索尼、LG,组装名单里没歌尔。

业内却一致押注:歌尔光学大概率会杀进二级供应链——因为全球能把光波导模组做到千万级良率的,目前只剩歌尔和另一家台湾厂。

苹果可以换女友,却换不了稀缺技术。

于是出现魔幻画面:歌尔一边高喊“去苹果化”,一边默默加班给Apple Glass打样。

另一边,歌尔微电子11月登陆港股,募资5亿美元,专攻MEMS麦克风和微型光学器件。

招股书把故事讲得很性感:以后不靠苹果耳机,靠自家传感器也能活。

但市场翻完底牌发现,MEMS全球老三是英飞凌,老四是楼氏,歌尔排第五,份额9%。

要抢蛋糕,先得打价格战,而价格战最耗现金——这正是“果链”过去二十年喂给国内厂商的毒奶:赚惯了代工快钱,突然要自己做品牌,发现渠道、专利、生态全是墙。

歌尔终止94亿元收购苹果结构件厂,被解读为“壮士断腕”。

真实剧本更像“预算不够”。

收购米亚精密需要现金+股票,而歌尔账面现金220亿元,却有180亿元是应收账款和存货——苹果一旦砍单,库存立刻变砖头。

资本市场不傻,股价先跌为敬,歌尔只能叫停。

所谓战略转向,一半是清醒,一半是被迫。

但歌尔也留了一手暗牌:Meta Quest 3的核心透镜、索尼PSVR2的摄像头模组,产线都在潍坊总部。

两家客户曾私下放话:如果歌尔同时给苹果AR供货,他们不排除把下一代订单转给富士康或和硕。

苹果、Meta、索尼,三家互斥,歌尔像同时谈三个女友的时间管理大师,谁先给戒指,另两个就掀桌。

这是“去苹果化”最凶险的地雷:不是技术不够,而是客户政治。

Micro-LED更是一场豪赌。

歌尔1亿美元买下英国Plessey,对方手握0.7英寸微屏专利,却连一条量产线都没有。

苹果要的是2026年Apple Glass重量降到29克,亮度大于4000尼特,目前全球没有一家厂商能同时满足。

歌尔把Plessey当门票,却发现自己买的是“站票”,进场后还要再掏数亿美元建线。

更惨的是,三星、台积电也在同一赛道烧钱,良率每提升10%,相当于烧掉一艘航母。

歌尔年报里把这部分资产记为“商誉”,翻译成人话就是:一旦技术路线被证伪,20亿元商誉减值,一年利润就没了。

那歌尔有没有活路?

有,而且只剩一条:把“代工”两个字反向做到极致。

苹果不想自己养工厂,Meta缺光学know-how,索尼不愿重资产,歌尔干脆做“军火商”——谁给钱就帮谁造,但专利池攥在自己手里。

未来三年,歌尔如果能把手势识别、Micro-LED微屏、光波导三件核心器件的专利数从现在的1200件翻到3000件,就能让客户吵架、自己数钱。

届时不管Apple Glass、Quest 4还是小米AR,都要用歌尔专利,就像今天所有手机绕不开高通一样。

那时“果链”不再是枷锁,而是按次收费的收费站。

所以,歌尔真正的敌人不是苹果,而是时间。

AR市场爆发窗口普遍预测在2027年,歌尔必须在三年内把良率从70%提到95%,把成本从200美元压到80美元,同时养大MEMS、光波导、Micro-LED三条吞金兽。

任何一条线掉队,都会被对手抄后路;任何一次苹果砍单,都可能引发现金流雪崩。

这是一场“三箭齐发”的俄罗斯轮盘赌,枪里只留一个空弹巢。

财报发布会最后,管理层给出2025年非苹果业务占比60%的目标。

台下分析师追问:如果苹果明年把AirPods Lite转回歌尔,你们接不接?

CFO沉默两秒,答:商业决策要看ROI。

翻译过来:只要钱到位,前任也能变现任。

全场会心一笑——所谓战略转型,浪漫口号只是公关,账本上的现金流才是真理。

歌尔的故事给中国制造业提了个醒:脱离果链,不是简单的“不接苹果单”,而是把技术做到“苹果离不开我”。

分手容易,独立难。

真正的自由不是远离前任,而是让前任回头时,发现你已经掌握了门禁卡。

来源:智慧喜鹊o7ctR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