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不老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2 07:00 1

摘要:从他太爷爷那辈儿起,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那豆腐,白嫩嫩、颤巍巍,豆香味儿浓得嘞,隔老远就能闻见。

镇上老王家卖的豆腐,那可是祖传的手艺,传了多少代喽!

从他太爷爷那辈儿起,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那豆腐,白嫩嫩、颤巍巍,豆香味儿浓得嘞,隔老远就能闻见。

可到了老王这一代,唉,这生意就跟那秋后的蚂蚱——一天不如一天喽。

现如今,街上铺子林立,吃的喝的五花八门,花样百出。

年轻人图新鲜,都跑去尝那些个洋气的点心、甜腻的蛋糕了。谁还总惦记着这清清白白的豆腐呢?

老王这豆腐吧,说实在的,就是“老实疙瘩”,没啥稀奇,也玩不出新花样。

生意一淡,心里就跟揣了块冰似的,拔凉拔凉的。

幸好啊,还有些几十年的老街坊、老主顾念旧,时不时来照顾生意,这才勉强支撑着门面。

老王这人实诚,懂得感恩,对这些老主顾那是格外上心,简直是有求必应。

要说这最大的主顾,就得数镇子西头的张大爷一家子了。

张大爷家人丁旺,七口人,天天都要定上好几大板豆腐。

老王呢,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每天傍晚亲自送上门去。

这一送,就是十来年。两家人的情分,早就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了,倒像是多年的老邻居、老朋友。

这天,老王像往常一样,把豆腐送到张大爷家。

张大爷一家子热情地留他吃饭,说:

“王老板,快坐下,今儿个非得在家里吃顿便饭不可!感谢您这么多年,风雨无阻地给我们送来这么好吃的豆腐,我们一家老小吃得舒心、踏实。”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大爷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浓浓的不舍:

“唉,王老板啊,实不相瞒,我们一家……马上就要搬走了,离开这儿。心里头最舍不得的,就有您和您这口豆腐啊。”

老王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端着酒杯的手都顿住了。

惊讶、失落,各种滋味涌上心头,就像心里头那点热乎气儿,一下子被抽走了似的。

他喃喃道:“搬……搬走?这……这怎么这么突然?”

回去的路上,老王心里头空落落的,脚步也沉甸甸的。

他这才发觉,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天天照顾他生意的“大客户”,更是像张大爷这样能说说话、体谅他的老朋友。

这份情谊,比那几板豆腐可金贵多了。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攥着一个小布包。那是临走时,张大爷神神秘秘塞给他的,还笑着说:

“老王啊,这个小玩意儿你收好。别看它不起眼,说不定哪天,它能顶替我这个老主顾,给你带来新的生意哩!”

老王当时只当是老朋友临别宽慰他的玩笑话,没往心里去。

这布包里的东西,摸起来硬邦邦、糙乎乎的,像块普普通通的小石头,或者一截干枯的树根,能顶啥用?

日子还得照过,豆腐还得照做。

可自从张大爷一家搬走,老王总觉得心里空了一块,每天送豆腐也提不起劲儿。

这天后晌,天气闷得像蒸笼。

老王想起家里做豆腐的柴火不多了,就拎上柴刀,拖着步子往后山走去。

他心里还琢磨着:“唉,老主顾走了,这柴火都用得慢了……”

同路拾柴的,还有镇上有名的“快嘴李”和闷葫芦赵老三。

快嘴李一边砍着枯枝,一边嘴也不闲着:“要我说啊,老王,你那豆腐生意不行,就得想点新花样!你看人家胡记豆腐坊,又是加糖又是淋蜜,卖得俏哩!”

老王只闷头“嗯”了一声,不搭话。

赵老三则一如既往,像块石头似的,只顾埋头干活。

三人在半山腰分散开。

老王心里烦闷,不知不觉就往山林深处多走了几步。

越走越觉得口干舌燥,嗓子眼儿冒烟。

他四下张望,想找点山泉水润润喉。可这季节干旱,往常渗水的石缝都干巴巴的。

正当他渴得难受时,怀里那个一直被他忘了的小布包,不知怎地,突然变得发烫起来,隔着粗布衣裳都觉得烙得慌!

“咦?这是咋回事?”老王吓了一跳,赶紧把那布包掏出来。

这一看,更奇了!

只见那原本灰扑扑、干巴巴的“树根”,此刻竟隐隐透出一层温润的莹莹绿光,像夏夜里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

老王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渴出幻觉了。他捏着这发光的“树根”,下意识地左右晃动。

这一晃,感觉更明显了!当他朝着东边那个陡坡方向时,这“树根”的热度和光芒就强一些;换个方向,立刻就弱了下去。

“这东西……难不成在给我指路?”老王心里直犯嘀咕,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跟着那“树根”指引的方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东边陡坡走去。

那路越来越难走,荆棘丛生,乱石嶙峋。快走到坡底时,老王一个没留神,脚下一滑,“哎哟”一声,手里的“树根”没攥住,脱手飞了出去!

只见那闪着绿光的小东西,在空中划了道弧线,不偏不倚,正掉进一面爬满枯黄藤蔓的石壁底下,“嗖”地一下,就没影儿了!

老王这下可急了,也顾不得摔疼的屁股,连滚带爬地扑到石壁前,用手拼命扒拉那些干枯的藤蔓。

藤蔓扎手,他也顾不上。

扒开厚厚的枯藤,露出底下潮湿的泥土和嶙峋的怪石。

哪里还有“树根”的影子?

他正懊恼着,忽然,指尖触到一片冰凉湿润。

他定睛一看,只见在石壁最底部,紧贴着地面的地方,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洞,也就比老鼠洞大点儿有限。

刚才那“树根”,好像就是钻到这里面去了。

而此刻,正有一线极细极清的泉水,从那小洞里汩汩地渗出来,流量非常小,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那泉水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一股清新草木香,只吸一口,就觉得神清气爽,刚才的渴累烦闷一扫而空!

老王又惊又喜,赶紧用手捧起一汪。泉水触手冰凉,清澈得仿佛不存在。

他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甘甜!无比的甘甜!

仿佛集合了百花蜜、山间露所有的清甜,一口下去,不仅解了渴,连四肢百骸都透着一股舒坦劲儿,眼睛都比平时亮了几分!

“宝泉!这绝对是宝泉啊!”老王激动得心砰砰直跳。

他环顾四周,发现泉眼旁边,正好有一棵不知枯死了多少年的老松树,树干都皲裂发黑了,像个垂死的老人。

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老王赶紧用随身带的、原本准备装山泉水喝的旧竹筒,小心翼翼接了半筒这神奇的泉水。

他走到枯树前,怀着虔诚的心情,将泉水慢慢浇在干裂的树根部位。

接下来的景象,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泉水一渗入泥土,枯死的树根周围,干硬的泥土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黝黑湿润起来。

紧接着,那漆黑干枯的树干,颜色开始转深,从死气沉沉的焦黑,慢慢变成了带着生机的深褐色。

更神奇的是,就在树梢顶端,几个原本光秃秃的枝桠上,竟然奇迹般地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翠绿嫩芽!

“枯木……枯木逢春!神仙水!这是神仙水啊!”老王扑通一声跪在泉眼前,激动得浑身发抖。

他现在彻底明白了,张大爷给他的哪是什么普通树根,那是通灵的“寻宝针”,是指引他找到这眼神奇“不老泉”的仙家宝贝啊!

那宝贝完成了使命,怕是已经化入泉中,或者回归山林了。

他对着泉眼磕了三个头,又朝着张大爷家原先的方向拜了拜,心里充满了感激。

他紧紧攥着那半筒泉水,如同攥着无价之宝,也攥着生活的新希望。

这时候,远处传来快嘴李的喊声:“老王!老王!你猫哪儿去了?天快黑啦!”

老王赶紧收拾心情,用枯叶和石头把泉眼仔细遮掩好,这才应声往回走。

快嘴李看他一身尘土,手里就拿着半筒水,柴火也没砍多少,嘟囔道:“你这半天干啥呢?就找了点水喝?”

老王只是憨厚地笑笑,抹了把汗:“啊,找了口水,这山泉水,真甜呐!”

他心里却像明镜一样,这泉水的秘密,现在,可是谁也不能说。

回到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这泉水和豆子点豆腐。

做出来的豆腐,看着好像更白净细腻了些,他也尝不出太大区别。

但奇怪的是,凡是买了他这新豆腐回去吃的老主顾,没过几天,都纷纷回来找他,个个喜笑颜开。

这个说:“王老板,你最近这豆腐里加了啥仙丹?我老伴儿脸上的皱纹好像都浅了!”

那个道:“老王啊,吃了你家的豆腐,我这几天觉着腿脚轻快多了,白头发好像都没那么扎眼了!”

一传十,十传百,“老王家的豆腐能养颜、能让人变年轻”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全镇。

这下可不得了了!他的豆腐铺子门口,天天排起长龙,男女老少,都争着来买这“神仙豆腐”。

老王的生意,一下子红火得不得了,比以前最鼎盛的时候还要好上百倍!

这人啊,一旦得意,就容易招风。

老王生意太红火,自然就惹得镇上其他几家豆腐坊跟红了眼。

尤其是那姓胡的老板,本来就是个见钱眼开、心术不正的主儿。

他认定老王手里肯定有什么秘方,三番五次想来套话、偷师,都被老王挡了回去。

这胡老板恼羞成怒,竟想出了个阴损的招数。

他花钱雇了几个地痞流氓,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堵在老王回家的路上,非要逼他交出做豆腐的秘方。

老王死死护着怀里仅剩的那点泉水,任凭对方推搡恐吓,就是不松口。

眼看就要吃亏,突然,不知从哪儿窜出来几条矫健的黑影,快如闪电,对着那几个地痞又扑又咬,吓得他们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跑没影了。

老王惊魂未定,借着朦胧的月光一看,救他的,竟然是几只毛色油光水滑、眼神通人性的狐狸!

其中一只领头的白毛狐狸,走到老王面前,竟像人一样,后腿直立,对着他抱爪作了个揖,口吐人言道:“王恩公,受惊了!”

老王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吓出了幻觉。

那白狐继续说道:“恩公莫怕。我们便是先前搬走的张姓一家。我辈本是山中修炼的狐族,因感念您多年真诚相待,日日送来洁净美味的豆腐,于我族修行大有裨益。

临别之时,特将一枚凝聚我族灵气的‘寻灵木’赠予您,指引您找到那眼‘不老泉’。此泉有微弱灵气,能滋养万物,焕发生机。望能助您渡过难关。今日知您有难,特来相助,以报往日恩情。”

说完,几只狐狸再次躬身,然后转身,几个起落便消失在夜色山林之中。

老王站在原地,愣了半晌,心里头是百感交集。

他抬头望着狐狸消失的方向,喃喃自语:“原来……原来是他们……我说怎么一家人性子都那么温和,从不与人争执……”

他这才彻底明白,张大爷(或者说狐仙)说的“顶替一位老主顾”,原来是这个意思。

他们给的,不仅仅是一口泉,更是一份源于真诚和善良的福报。

打那以后,老王依旧用那不老泉的水做豆腐,生意一直兴隆。

但他始终记着狐仙的恩情和那份真诚,对来的客人,无论新老,都更加厚道。他常跟人说:

“这人呐,不管做啥生意,心眼儿得正,得讲个情分。你对人好,人是能感觉到的,说不定啥时候,这福报就悄悄地回来了。”

这,就是咱们镇上关于王家豆腐和不老泉的奇事儿。信不信由您,反正啊,这做人要善良的道理,准没错!

来源:月醒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