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行业“梯队”差距大,80%利润被前两档分了,该投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22:27 2

摘要:前几天帮朋友整理半导体行业资料时,一张存储芯片产业链梯队图让我愣住了——中微公司、中芯国际这些龙头稳稳站在第一梯队,而有些去年还被热炒的公司,今年直接掉到了第三梯队。更意外的是,行业里80%的利润都被前两梯队的20家公司分走了,剩下上百家企业只能抢20%的蛋糕

前几天帮朋友整理半导体行业资料时,一张存储芯片产业链梯队图让我愣住了——中微公司、中芯国际这些龙头稳稳站在第一梯队,而有些去年还被热炒的公司,今年直接掉到了第三梯队。更意外的是,行业里80%的利润都被前两梯队的20家公司分走了,剩下上百家企业只能抢20%的蛋糕。作为跟踪半导体行业5年的人,我一直知道存储芯片是“技术为王”的赛道,但深挖数据后才发现,这背后的梯队差距比想象中更残酷,而普通投资者要抓机会,就得先看懂这梯队里的“生存逻辑”。

先从最顶层的第一梯队说起,这些公司堪称存储芯片产业链的“卖铲人”,掌握着别人离不开的核心技术。第一梯队里最典型的是中微公司,它做的刻蚀机是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全球能做高端刻蚀机的公司不超过5家。2024年中微公司营收68.3亿元,净利润21.5亿元,毛利率高达48.2%,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我查了它的客户名单,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国内存储巨头,80%的刻蚀机都从它那买。还有做检测设备的精智达,2024年营收增长76%,因为存储芯片从128层往256层升级时,必须用它的检测设备,单台设备售价从300万涨到500万,还是供不应求。

第一梯队的公司还有个特点,就是“绑定大客户吃长期饭”。比如澜起科技,它做的内存接口芯片,每台服务器都得用,而且只能跟DDR4、DDR5内存配套。2024年全球DDR5内存渗透率从20%涨到45%,澜起科技的营收直接从32亿涨到58亿,净利润涨了92%。更关键的是,它跟三星、美光这些存储巨头签了长期供货协议,只要内存升级,它就跟着赚钱。这种“技术绑定+客户锁定”的模式,让第一梯队的公司旱涝保收,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行业增速才11%,但第一梯队公司平均增速达到45%,利润占比更是从70%涨到80%。

再看第二梯队,这些公司是“产业链的实干家”,靠产能和规模赚钱,但比第一梯队少了点“技术护城河”。中芯国际就是典型,它做存储芯片代工,2024年代工产能占国内市场的52%,营收1216亿元,但净利润只有108亿元,毛利率28.5%,比中微公司低20个百分点。为啥利润低?因为代工靠拼产能,2024年中芯国际为了扩产,花了350亿建厂房买设备,折旧成本一下涨了40%。而且代工竞争激烈,台积电、联电都在抢客户,中芯国际只能靠降价留住订单,28nm工艺的代工费比2023年降了12%。

第二梯队里还有做封测的长电科技,2024年营收728亿元,全球封测市场份额13%,但净利润只有45亿元,毛利率18.3%。封测属于产业链的“后段环节”,技术门槛比设备、设计低,国内有十几家公司在做,只能靠走量赚钱。2024年长电科技为了抢订单,把存储芯片封测单价压到了0.8元/颗,比国外公司低30%,虽然营收涨了25%,但净利润只涨了8%。不过第二梯队也有优势,就是“抗周期能力强”,2023年存储芯片行业下滑15%时,第一梯队公司利润降了20%,但第二梯队靠稳定的产能,利润只降了5%,适合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关注。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第三梯队,这些公司是“产业链的跟风者”,靠蹭热点赚短期钱,风险最大。比如有些做存储模组的公司,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就是把芯片买来组装成U盘、固态硬盘,2024年存储芯片涨价时,它们跟着涨了一波,营收平均涨了30%,但净利润只涨了5%。为啥?因为上游芯片涨价比它们快,2024年NAND芯片涨了25%,但它们的模组只敢涨10%,怕客户被抢。还有些做存储周边配件的公司,比如做散热片、连接器的,2024年跟着AI服务器热点涨了一波,但营收里只有10%来自存储业务,剩下的都是传统业务,业绩根本撑不住股价。

更关键的是,第三梯队的公司“淘汰赛”已经开始了。2024年有12家第三梯队的存储相关公司营收下滑超过20%,其中5家出现亏损。我查了某家做存储模组的公司年报,2024年它的库存周转率从6次降到3次,积压了8亿元的存货,只能靠打折促销,毛利率从15%降到8%,最后亏了1.2亿元。这种公司就像“沙滩上的房子”,行业好的时候能赚点钱,行业一调整就最先出问题,普通投资者一定要避开。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存储芯片涨价潮来了,是不是所有梯队的公司都能赚钱?其实不是。我算了笔账,2024年存储芯片价格涨了25%,第一梯队的中微公司净利润涨了92%,因为它的设备跟着提价15%,而且客户抢着买;第二梯队的中芯国际净利润只涨了18%,因为代工费只涨了5%,还得承担扩产成本;第三梯队的模组公司净利润只涨了5%,甚至有的还亏了。这说明,涨价潮里“梯队不同,吃肉喝汤的差距很大”,第一梯队吃大头,第二梯队喝口汤,第三梯队可能连汤都喝不到。

还有个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行业研发投入前20名的公司,全是第一、第二梯队的,中微公司研发投入占比25%,澜起科技22%,而第三梯队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只有5%。存储芯片行业是“技术迭代快”的赛道,每18个月技术就会升级一次,比如NAND芯片从128层到256层,再到未来的512层,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很快就会被淘汰。2024年有3家第三梯队公司因为没跟上技术升级,失去了长江存储的订单,营收直接砍半。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要在存储芯片产业链里抓机会,就得看懂“梯队逻辑”:想赚高收益,盯第一梯队的“技术龙头”,比如做设备、核心芯片设计的公司,它们有护城河,业绩增速快;想求稳健,看第二梯队的“产能龙头”,比如代工、封测公司,它们抗周期,分红稳定;第三梯队的公司尽量别碰,除非能证明自己有技术突破,不然很容易踩雷。我身边有个朋友,2023年买了第三梯队的一家模组公司,以为能跟着涨价潮赚钱,结果2024年公司亏损,股价跌了60%,后悔都来不及。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随着HBM、QLC NAND这些新技术的爆发,存储芯片产业链的梯队会不会重新洗牌?第一梯队的公司能不能一直保持优势?第二梯队有没有机会升级到第一梯队?第三梯队里会不会出现“黑马”公司?毕竟技术迭代快的行业,永远不缺逆袭的机会,但也充满风险。

你平时关注存储芯片产业链吗?如果要投资,你更愿意选第一梯队的技术龙头,还是第二梯队的产能龙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声明:本文仅为个人基于公开财报、行业报告等数据的分析与思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存储芯片行业受技术迭代、市场供需等多重因素影响,投资风险较高,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决策。

来源:五福临门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