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7月,教育部甩出数据:一年50万老外涌进来读书,中国直接蹿升全球留学第三把交椅,把加拿大、德国挤到后面。
“砸锅卖铁供娃出国,结果人家反向跑中国?
”——2024年7月,教育部甩出数据:一年50万老外涌进来读书,中国直接蹿升全球留学第三把交椅,把加拿大、德国挤到后面。
家长群瞬间炸锅:学费便宜、治安在线、毕业还能留下搬砖,这谁还非去欧美卷?
风向说变就变。
以前中介话术“英美澳加保录取”,现在直播间刷屏“北师大英文授课,一年六万全包”。
埃塞俄比亚小哥在B站晒清华奖学金,评论区一水儿“原来我才是外国人”。
非洲兄弟更拼,卢旺达整出全AI大学,线上算法老师24小时不下线,比国内考研自习室还卷。
UNESCO趁势推新规矩:网课分校也得和本部同考同证,想水学历?
先过30%本部教授直播这一关。
有人欢喜有人慌。
中美论文合作量一季度掉18%,德国英国却悄悄涨。
学术脱钩不是喊口号,是投稿系统里实打实的作者名单。
另一边,印度Ashoka和耶鲁合办人文中心,只研究南亚史,不伺候西方视角,招生门槛高得离谱,本土土豪直接捐楼塞娃。
新加坡韩国更超前,戴上VR头盔就能逛校园,元宇宙里小组讨论,完事摘下眼镜去楼下食阁吃椰浆饭,留学体验被重新定义。
说白了,学历这张纸不再绑定“西方=优质”的滤镜。
家门口的大学也能攒国际学分,非洲兄弟用贷款读职大,毕业进中资企业修铁路,路径清晰。
欧美老大哥若还端着架子,继续涨学费卡签证,下一波流失的不只是学生,是整个下一代科研劳动力。
市场用脚投票,谁性价比高,背包就去哪,管你老牌排名。
“以前拼死考雅思,现在雅思6分上同济,真香。
”
“加拿大一年学费40万,我在上海读英文硕士,一年10万不到,地铁直达外滩,值了。
”
“别光吹,宿舍抢得到吗?
留学生楼两人间,空调厨房全配,本校生还在六人间蒸桑拿。
”
“AI大学听着酷,断网就完蛋,还是真人老师靠谱。
”
“中美论文少了,咱自己发SCI不香?
省得看洋编辑脸色。
”
来源:粉红娘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