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群发通知和不通知区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21:28 2

摘要:群发通知:内容发布后,系统会向所有订阅用户推送「服务通知」(微信聊天列表的 “服务通知” 入口),部分用户还会收到手机系统通知(如锁屏弹窗、铃声提醒),等同于主动 “叫醒” 用户。

一、核心定义:先明确两种群发模式的本质区别

公众号群发时的 “通知” 与 “不通知”,核心差异在于是否触发用户端的系统提醒,具体表现为:

群发通知:内容发布后,系统会向所有订阅用户推送「服务通知」(微信聊天列表的 “服务通知” 入口),部分用户还会收到手机系统通知(如锁屏弹窗、铃声提醒),等同于主动 “叫醒” 用户。

群发不通知:内容正常发布到公众号历史消息中,但不触发任何系统提醒,用户需主动进入公众号主页、或通过 “看一看”“搜索” 等渠道才能发现内容,属于 “被动曝光” 模式。

二、4 大核心差异:从用户体验到运营效果全面对比

1. 用户接收体验:“主动提醒” vs “被动发现”

2. 内容触达效果:打开率、互动率差异显著

打开率:通知模式打开率通常是不通知的 3-5 倍。例如:1 万粉丝的公众号,通知群发可能有 1500-2000 次打开,不通知可能仅 300-500 次,核心原因是 “提醒” 直接降低了用户的发现成本。

互动率(点赞 / 在看 / 评论):通知模式互动率更高。即时提醒带来的 “新鲜度” 会刺激用户快速反馈,而不通知模式下,用户看到内容时可能已发布数小时,互动意愿下降。

数据稳定性:通知模式数据更可控,受 “用户主动访问频率” 影响小;不通知模式数据波动大,若用户近期不打开公众号,内容可能完全没曝光。

3. 平台规则限制:次数、频率无差异,但 “通知” 有隐性约束

群发次数:两种模式共享公众号的群发次数上限(订阅号每天 1 次,服务号每月 4 次),选择 “不通知” 不会额外增加群发次数。

隐性约束:频繁使用 “通知” 模式推送低质量内容(如广告、无关资讯),可能导致用户关闭 “接收公众号推送” 权限,甚至取关;而 “不通知” 模式因无提醒,对用户干扰小,几乎无隐性风险。

4. 运营目标适配:不同需求对应不同选择

通知模式:适配 “高优先级、需即时触达” 的目标,如:重要活动报名(限时优惠、直播预告)、紧急通知(规则变更、服务调整)、核心内容推送(原创深度文、用户关心的干货)。

不通知模式:适配 “低优先级、无需即时触达” 的目标,如:历史内容补推(旧文重发)、辅助性资讯(如行业动态、次要活动)、测试类内容(新形式内容小范围试水,避免打扰用户)。

三、场景化选择建议:3 类典型运营需求的最优解

1. 活动运营:优先 “通知”,确保参与率

适用场景:限时折扣、直播开播、抽奖活动、报名截止提醒等。

逻辑:此类内容有明确的 “时间窗口”,若用户错过提醒,活动价值会大幅降低。例如:直播前 1 小时群发通知,可带动 30% 以上的即时进入率;若不通知,可能仅 5% 用户偶然发现。

注意:避免短时间内多次通知,如一天内连续推送 2 条通知,易引发用户反感,建议间隔 24 小时以上。

2. 内容运营:分类型选择,平衡打开率与用户体验

核心内容(原创干货、深度分析):用 “通知”,让核心用户第一时间看到,提升内容传播效率(如公众号的 “每周精选” 栏目)。

辅助内容(行业资讯、旧文重发):用 “不通知”,避免对用户造成信息轰炸。例如:重发 3 个月前的 “使用指南”,目标是让新关注用户看到,无需打扰老用户。

测试内容(新形式如漫画、短视频):先用 “不通知” 小范围测试,若数据(打开率、互动率)达标,下次同类内容再用 “通知” 扩大触达。

3. 用户维护:“不通知” 降低干扰,提升留存

适用场景:节假日祝福(非重要节点)、日常小福利(无时间限制的优惠券)、用户反馈回复汇总等。

逻辑:此类内容无强时效性,若频繁用 “通知” 推送,易让用户觉得 “无关紧要却总打扰”,增加取关风险。例如:元旦发送祝福文,用 “不通知” 模式,感兴趣的用户会主动查看,不感兴趣的用户也不会被打扰。

四、实操技巧:2 个细节提升运营效果

1. 结合 “用户标签” 精准选择通知范围

在群发时,通过 “标签群发” 功能,仅对核心用户(如 “高活跃用户”“付费用户”)开启通知,对普通用户选择不通知。例如:推送付费课程报名时,仅通知 “历史付费用户”,既保证核心用户触达,又不打扰新用户。

2. 用 “不通知” 配合 “菜单栏 / 自动回复” 引导曝光

将不通知的内容添加到公众号菜单栏(如 “历史干货 - 旧文精选”),或设置关键词自动回复(用户发送 “行业资讯” 可获取最新不通知内容),让有需求的用户主动找到,提升内容利用率。

五、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 1:“不通知” 就是浪费群发次数

真相:若内容优先级低,“通知” 可能导致用户反感取关,反而不如 “不通知” 定向触达有需求的用户,更符合长期运营目标。

误区 2:所有重要内容都必须 “通知”

真相:若一天内有 2 条重要内容(如上午活动、下午干货),可对第一条用 “通知”,第二条用 “不通知”+ 菜单栏引导,避免短时间内多次提醒引发用户不满。

误区 3:“不通知” 的内容数据一定差

真相:若内容质量高,且通过菜单栏、历史消息推荐,部分不通知内容的 “累计打开率” 可能超过低质量的通知内容(如优质旧文重发,7 天累计打开率可达 10% 以上)。

来源:小夏科技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