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检测报告畅通万里茶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2 01:40 2

摘要:一片来自深山的茶叶,如何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买得放心、品得舒心?一个县级检测中心,又如何成为重塑产业生态、服务全省茶区的枢纽?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新成立的茶叶检测品荐溯源中心正以其创新实践,交出一份富有启示的答卷。

一片来自深山的茶叶,如何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买得放心、品得舒心?一个县级检测中心,又如何成为重塑产业生态、服务全省茶区的枢纽?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新成立的茶叶检测品荐溯源中心正以其创新实践,交出一份富有启示的答卷。

变“口头说茶”为“报告荐茶”

“过去卖茶靠一张嘴,心里总不踏实。现在好了,这份检测报告就是茶叶的‘身份证’,也是我们的‘底气’。”忙糯乡滚岗村党支部书记陶佳荣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茶农的心声。他今年已将3批次茶叶送检,只有拿到显示农残、重金属达标的报告,才敢放心销售。

这座于今年春挂牌成立的双江茶叶检测品荐溯源中心,核心使命之一就是打通从茶园到“茶杯”的“信任通道”。中心不仅为茶样建立“一品一档”的溯源档案,其出具的权威感官审评报告,更成为线上直播间里的“硬通货”。本地主播杨金福坦言:“所有产品必须达标才能上架,我们围绕报告讲解,消费者买得明白,退货率低至1%。”这种基于透明标准的信任,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今年1月至9月,双江茶叶电商销售额突破10亿元,同比翻番。

破“山头迷雾” 树“品质尺度”

云南普洱茶素以“山头”论价,但品质优劣如何界定?价格是否名副其实?这曾是困扰市场和消费者的难题。中心的第二项突破,在于为“山头茶”建立了一套科学、透明的品质评价和定价参考机制。

“评审不是凭个人喜好,而是依据国家标准的‘尺子’来衡量。”云南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茶叶)专家组专家、双江县“三茶统筹”研究院执行院长徐亚和介绍。中心组建了由17名省内外专家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来自勐海、普洱、昌宁等不同茶区的茶样,严格按照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指标进行盲测审评。“通过审评,我们不仅能准确描述茶叶的风格特性——是甜醇还是浓香,还能发现其在用料、加工环节的不足。这份报告既指导茶农改进生产,也为采购商提供了精准的选品依据,让他们‘按图索骥’,少走弯路。”徐亚和表示,这使得茶叶的价值不再模糊不清,而是有了清晰、可信的品质维度支撑,促进和提高了市场交易的公平与效率。

从“服务本土”到“辐射全域”

中心的目标并不止于服务本县,其最显著的宣传优势,在于它已突破地域界限,吸引了全省主要茶区的茶样送检,正逐步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茶叶品质评价枢纽。截至9月30日,中心累计受理的17000余个茶样中,有超过7200个来自双江以外的周边茶区。

这一趋势印证了市场对第三方权威认证的迫切需求。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无法直接感知茶叶品质,对诚信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双江县及时回应市场需求,把产品质量保障作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县委统筹+部门联动+基层落实”三级联动体系,把分散的茶农、茶叶合作社、初制所、茶企、电商企业与广阔市场进行有效衔接,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成员担任联络员,化身“产品经理”深入辖区茶农、合作社、SC认证企业,精心筛选品质优良、价格实在、供应稳定的茶叶产品,每月上报销售数据,以党组织信誉为产品背书,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在9月25日开展的党建引领直播助农专场中,10天内共完成销售额1010.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2.3万元,帮助茶农增收429.9万元。

中心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审体系,努力为云南输出的茶叶贴上“品质可靠、溯源清晰”的标签,推动了全省茶叶资源输出的“有序化”和“优质化”。正如徐亚和所言:“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双江乃至云南更多好茶能够‘良币驱逐劣币’,保障整个市场的诚信秩序。”

从打通产销信任链,到建立品质定价尺,再到服务全省茶产业升级,双江县茶叶检测品荐溯源中心的探索表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行动起来,以标准化和诚信建设为核心,小茶叶也能孕育出驱动大产业振兴的“硬核”力量。这片绿叶的诚信之旅,正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的注脚。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