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1)太祖开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1 18:01 2

摘要:907年,朱温推翻唐朝、建立后梁的同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族部落联盟长。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国号契丹。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

907年,朱温推翻唐朝、建立后梁的同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族部落联盟长。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国号契丹。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

宋辽关系直到澶渊之盟(1004年)后,才算进入较稳定阶段。

辽朝东临今天的日本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北至今色楞格河和石勒喀河,西接额尔齐斯河上游,南在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接壤,西过河套与西夏交界,领土面积比北宋还大。

在中原西北方,党项族领袖李继迁于982年叛宋。1038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

11世纪40年代,大夏先败宋军,再重创辽。形成西夏、宋、辽三足鼎立的格局。

西南方还有与宋以大渡河为界的大理国,今西藏、青海和川西一带的吐蕃诸部;西北方有今新疆和中亚的回鹘诸汗国。其中,只有大理国与宋关系尚称密切。

12世纪初,女真族在契丹族的后方崛起。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很快消灭了辽朝。

辽的残部逃到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建立西辽

1127年四月,北宋被金灭亡。五月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即帝,是为南宋。南宋疆域的北境退缩至淮水、秦岭一线。

金灭辽、北宋后,又形成金、南宋、西夏新一轮的鼎足之势。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了大蒙古国。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金朝在蒙、宋联军的夹击下灭亡。

1247年,吐蕃接受蒙古国的管辖。

1253年,大理国被蒙古军征服。

1271年,蒙古国改国号为

1276年,元朝大军兵临临安城,宋恭帝奉表出降。

1279年,南宋流亡政权在崖山之战中失败,南宋最终覆灭

从政治地缘学角度,宋先与辽、夏,后与金、夏成鼎分之势,辽、金的实控版图也比宋大。就此而言,大一统并未实现。

但宋朝先进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却称得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开明的。

872年,辽朝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诞生。901年,他被迭剌[là]部选为酋长。

阿保机与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约为兄弟,联手攻梁;同时阿保机又与朱温暗中通好。

907年正月,阿保机即可汗之位,即辽太祖(872—907—926年)。

按照契丹旧制,可汗三年一选,阿保机的弟弟们将轮流作为可汗候选人。阿保机却决心实行中原的父死子继的形式。

阿保机的弟弟们反对,以阿保机的亲弟剌葛为首,发动了三次叛乱。

最终,辽太祖还是立了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确立了世袭皇权。

阿保机建国过程中,有三个汉人起了重要作用:韩延徽、韩知古和康默记。

907年,韩延徽奉刘守光之命出使契丹,被阿保机扣留,倚为谋士。

韩延徽曾不告而别,南奔李克用,后又重回契丹,阿保机信用如故,赐名“复来”。

韩知古原是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从嫁的奴隶,建国初参与汉族仪制,加快了契丹汉化的进程。

康默记原是蓟州衙校(低级武职官员),阿保机将其俘获而得。

918年,由韩延徽和康默记主持,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营建皇都,后经辽太宗数次扩建,改称上京(938年)。

920年,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大字(其后,辽太祖之弟迭剌又以回鹘文字创契丹小字),结束了契丹族“刻木为契”的历史。

922年,辽太祖率大军入居庸关,下古北口,在望都(今河北定州市东北)与李存勖开战。辽军以绝对优势围击李存勖的千骑亲军,但李存勖突围而出,会合大军奋勇反击,逐辽军向北百余里。

辽还通过边境掠夺战,俘获了大批汉民。辽太祖采纳了韩延徽等人建议,对这些汉人另置州县安顿,“不改中国(即中原)州县之名”。这种做法略似东晋南朝的侨置郡县。

925年冬,辽太祖倾师东征渤海。

926年正月,渤海国王大諲譔[yīn zhuàn]请降。辽太祖将渤海国改为东丹国,即东契丹之意,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

七月,辽太祖回师皇都,途中病死在扶余城(今吉林四平)。

辽太祖的遗孀叫述律平(878—953年),小字月理朵,回鹘人后裔。

述律平有三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她最偏爱)。太祖曾对她说,次子德光必定会振兴契丹。

926年七月,辽太祖去世,述律平临朝称制。

为了儿子能顺利继位,她铲除异己,有桀骜不驯者,杀之于太祖墓所。杀大将百余人。

据说,安葬太祖时,她问汉军将领赵思温:“你追随先帝最亲近,何不同去?”赵思温答道:“亲近莫如皇后。你去,我就跟上。”

最后,她没杀赵思温,但为堵众人之口,自断右腕,随葬墓中。

述律太后不喜欢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耶律倍,希望次子德光继位,但长子又是皇太子。

927年十一月,她让两个儿子骑马立于前,让诸将执二人的马辔[pèi],以此选谁可以继帝位。大家都心知其意,争着去牵德光的马辔头。

当天,耶律德光为帝,即辽太宗(902—927—947年),称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928年,辽太宗升原渤海国辽阳为南京,命自己的长兄耶律倍从东丹国的都城天福(即原渤海国都城,今黑龙江宁安西南)徙居于此,将他监管起来。

后唐明宗(李嗣源)闻知,派人密信耶律倍,希望他南下归唐。

930年十一月,耶律倍乘船载书数千卷,浮海至登州(今山东蓬莱)。李嗣源赐其李姓,改名慕华。

934年,后唐李从珂杀唐闵帝(李从厚)自立,耶律倍密函辽太宗:“从珂弑君,可来征讨。”

947年四月,辽太宗在南讨后晋回师途中突然病死。

当时,太后和耶律李胡留守都城,耶律阮(耶律倍长子)随辽太宗在军中。大臣就矫诏,在太宗灵前拥立耶律阮为帝,即辽世宗(917—947—951年)。追尊其父耶律倍为辽义宗。

即位后,辽世宗派人先护送灵柩到上京,自率大军隔日缓行。

灵柩抵上京,述律太后派耶律李胡率京师留守军和宫卫军前去攻打耶律阮,失败。

世宗就把述律皇太后和耶律李胡迁往祖州(今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西南,耶律阿保机的祖陵所在地),监管起来。

辽世宗在位五年,被叛臣察割杀害。

察割叛乱被大臣耶律屋质和耶律璟联手平定。耶律璟是辽太宗长子,顺理即位,即辽穆宗(931—951—969年)。

辽穆宗在位前期朝内混乱,中原正是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统治时期。辽穆宗后期又是宋太祖前期。

辽穆宗嗜酒无度,昼寝夜饮,国人称之为“睡王”,他本人动辄虐杀左右男女侍从。

969年,他在游猎途中,欢饮大醉。当晚,近侍和庖人们将其杀害。

辽朝制度

938年时,后晋献燕云十六州给辽朝,辽太宗就将幽州升为南京(今北京),将原来监控东丹王的南京改为东京(今辽宁辽阳)。

1007年,辽圣宗又建造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南)。1044年,辽兴宗升大同军为西京(今山西大同)。

再加上上京,至此五京皆备。

上京是名义上的皇都;中京是接纳北宋、西夏和高丽等国来使的功能;东京是为了控制东北渤海故地;西京有镇抚西南的军事作用;南京是接受中原文化的窗口,是五京中规模最大,经济最发达的。

辽朝的五京建置后为金朝直接继承。

契丹有拜日之俗,故皇帝宫帐必坐西面东,而且辽朝尚左,契丹官衙都在皇帝宫帐左边,即北面。汉人官衙在皇帝右边,即南面。此即南北面官制

北面官制也称“国制”,治契丹;南面官制称“汉制”,治汉人。

立朝时,皇帝与南面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面契丹臣僚穿契丹服。

契丹皇帝在建国以后依旧保持着游牧民族四时转徙、车马为家的生活方式,即四时巡狩制。每到巡狩地的居所,即称“捺钵”,此即四时捺钵。

春捺钵大都在鸭子河泺(在今吉林大安境内),夏捺钵多在吐儿山(今大兴安岭南麓),秋捺钵常在伏虎林(今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东),冬捺钵一般在广平淀(今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东北)。

捺钵期间,北面臣僚都须随从,南面官则只有枢密院和中书省的要官前往。

斡鲁朵宫帐制是辽朝颇具特点的兵制。斡[wò]朵,契丹语“帐幕”的意思。

辽太祖从各部族和汉人州县划拨领地,调发精壮,组成直隶的宫卫,称为算斡鲁朵(意即心腹)。每个皇帝都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斡鲁朵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领地,构成一个完全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

皇帝死后斡鲁朵就扈从后妃宫帐,守护陵寝,而原斡鲁朵的奴隶、财产由家族后代继承。

斡鲁朵骑军战时作为皇帝亲军,在皇帝死后则仍为继位天子掌握。这样,宫卫骑军的数量就不断增加。到辽朝中叶就转化为宫卫骑军制。既是宿卫皇帝的精锐武装,也是保卫辽朝的重要力量。

燕云十六州

辽太祖去世那年(926年),中原恰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辽朝平州(今河北卢龙)守将卢文进原是后唐人,这时重归后唐。

平州扼守山海关,意义重大。928年正月,辽太宗即遣将夺回了平州。

四月,后唐义武节度使王都以定州(今河北定县)投附契丹,李嗣源命王晏球进讨。

次年二月,后唐军收复定州。其后多年,契丹不敢轻易南下。

934年,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起兵,把继位不到半年的明宗的儿子、闵帝李从厚干掉,自立为帝。

935年五月,李从珂将明宗的女婿、镇守太原的石敬瑭移镇郓州。石敬瑭在桑维翰和刘知远的鼓动下公开反叛。

石敬瑭向辽朝乞援,令桑维翰进表,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以父礼事奉,答应灭唐后将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诸州割让给契丹。

十一月,辽太宗立石敬瑭为晋帝,得到长城南侧的燕云十六州。今河北蓟县至今山西朔县的千余里长城防线成为辽朝境内的摆设。

辽朝把守了中原王朝的北大门,直接导致了宋朝在宋辽对峙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也直接导致了金朝能轻而易举地灭亡北宋。

石敬瑭自称是辽太宗的“儿皇帝”,在位七年,942年终于死了,其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后晋少帝。

大臣景延广建议石重贵向辽朝告哀表章,只向契丹称孙而不称臣。因为称孙仅是伦理上的晚辈身份,而无政治臣属关系。

辽太宗大怒,944年正月,命赵延寿南下攻晋。双方互有胜负。三月辽骑回师南京(今北京)。

946年秋,辽太宗再次大举南下,与后晋杜重威在滹沱河中渡(今河北石家庄北、正定县东南)对峙。辽太宗分兵将晋军包围,断其粮道。

十二月,杜重威率二十万大军束手投降。

947年正月,辽太宗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封邱门外接受晋少帝投降。后晋灭亡。

二月初一,辽太宗改服中原皇帝衣冠,用中原王朝礼仪,接受蕃汉群臣的朝贺,改国号为大辽

灭晋后,辽太宗将东京、洛阳抢劫一空。中原人民不堪契丹的暴行,不断起兵。

三月,辽太宗率领大军,载着图书、仪仗、后晋官员、方技、百工、宫女、宦官数千人北归。

行至杀胡林时,辽太宗病逝。

赵匡胤是将门之后,祖籍涿州,出生在洛阳夹马营。

948年,赵匡胤投靠郭威。郭威建立后周(951—960年),赵匡胤又受到郭威养子柴荣的赏识。

后来,赵匡胤因战功跻身禁军将领,身边团聚了一批哥们,号称“义社十兄弟”。

同时,赵匡胤也在构筑自己的智囊班底,如那位鼓吹“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922—992年)等。

陈桥兵变

959年,周世宗柴荣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得一木牌,上书“点检做”。再联系到京师流传的“点检作天子”的谣传,很显然是中伤张永德(郭威的女婿,职务点检)的。

柴荣北征回京,即身染重病,安排后事。命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并掌军政大权,辅佐七岁的幼主。

又命李重进(郭威的外甥)率部防御河东,罢免张永德,让他出镇澶州,命赵匡胤任代替其殿前都点检的职务。

六月,周世宗去世,七岁的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

959年十一月,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定州(治今河北定州)上奏说: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

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带兵北上抵御。

初三晚上,大军抵达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将士议论:“主上幼弱,我们出力破敌,有谁知道?不如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为时未晚!”

都押衙李处耘把将士的意图报告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掌书记赵普

见军心已被煽动,赵光义与赵普一面派快骑入京,通知石守信和王审琦,让他们做好应变准备;一面部署诸将,准备拥立劝进。

次日黎明,赵匡胤醒来,发现黄袍已加上身。于是,率大军返回开封。

翰林承旨陶穀从袖中拿出事先拟就的禅位诏,当日赵匡胤就行了禅代礼,成了皇帝,即宋太祖(927—960—976年),改元建隆(960—963年)。

北征前夕,点检做天子的谣传让京城人心惶惶。赵匡胤密告家人,说:“外间汹汹,将若之何?”他姐姐拿起擀面杖要揍他,说:“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应自作主张。到家来吓唬妇女干吗?”

赵匡胤兵变成功,有人报其母杜氏,她说:“我儿素有大志,今天果然。”

从这两件事推断,陈桥兵变赵匡胤早有预谋。

太祖代周,驻守潞州(今山西长治)的李筠[yún]和驻守扬州的李重进不服。

李筠与北汉结盟,960年四月反宋。太祖派石守信、高怀德等分道迎击。六月,太祖又亲率大军进讨。最后,李筠投火而死。

九月,李重进在扬州起兵。十一月,太祖亲率大军围扬州,当日破城,李重进自焚而死。

961年七月,太祖与石守信等大将宴饮。

席间,太祖说:“天子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坐呢?你们没有异心,你们麾下的人要你干,你不干也办不到啊。”

将士们一听,便一边叩首,一边流泪,请求太祖指条生路。太祖就让他们放弃兵权,出守大藩,颐养天年。

次日,石守信等都上疏称病,求解兵权,太祖允准。

太祖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许配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通过联姻,让他们消除离异倾向。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未完待续......

来源:蓝色的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