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外援加盟新赛季羽超联赛,韩国名将徐承宰加盟浙江竞体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19:43 1

摘要: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华生10月20日,中国羽毛球协会正式宣布——2025-2026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将于11月27日在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馆揭幕。8支俱乐部共133名运动员参与新赛季羽超联赛的角逐。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华生10月20日,中国羽毛球协会正式宣布——2025-2026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将于11月27日在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馆揭幕。8支俱乐部共133名运动员参与新赛季羽超联赛的角逐。

50万美元签字费,只打三个月,韩国一哥徐承宰把羽超工资天花板抬到七位数人民币。消息一出,国内球员家长群先炸:孩子练到国家队,一年补贴还不如人家一场出场费。这不是简单的外援来打工,是把遮羞布一把扯掉——职业羽毛球在中国到底值多少钱?

深圳场馆升级花了两千多万,灯光照度、地胶弹性、鹰眼回放全拉到世界一级标准。表面看是硬件翻身,背后却是票房焦虑。去年总决赛上座率不到六成,电视台信号被综艺挤到下午档。没有明星,再贵的馆也坐不满,于是管理层把算盘打到外国人身上:请最大牌的,打最短的赛程,造最响的噱头。

徐承宰的合约写得像明星演唱会:出场率七成,双打搭档由俱乐部挑,热搜话题必须配合。50万里,30万是工资,20万是社交媒体曝光奖励。韩国记者算过,他只要打满常规赛,每场实际工作两小时,时薪折合人民币二十万。国内一队主力同时间段的国家津贴加赢球奖,不到他的十分之一。

有人不服气,说韩国人来捞金会挤掉年轻选手上场时间。教练组回得更直白:年轻人先带来票房再谈机会。去年俱乐部账面上,卖票收入占总支出的28%,连队员机票都不够。联赛已经走到不请外援就亏,请了外援还可能亏的死角。外援像一针昂贵的肾上腺素,先让心跳恢复,后面再想办法。

厦门队把男单世界第二安东森直接放在招商海报C位,旁边印着2024全英冠军头衔。品牌方认这个,合同里写着只要安东森上场,赞助费就追加。国内球员成绩再好,没有国际头衔,商务部门连PPT都写不满一页。这就是硬规则:市场认洋脸,也认洋奖杯。

辽宁队更彻底,从日本打包渡边勇大,目标写进新闻通稿:借羽超给巴黎奥运热身。一句话把国内混双选手贬成陪练。渡边一个人带着整个日本陪练团队过来,训练日志精确到分钟。俱乐部总经理私下透露,渡边出场费低于徐承宰,但日方承担机票和食宿,算下来性价比更高。算盘珠子噼啪响,竞技体育被拆成一笔笔明码标价的生意。

鹰眼第一次落户羽超,成本每小时三万元。技术团队透露,买设备的钱是外援出场费零头,却能让直播画面更像国际赛,观众体验值回票价。一句话,硬件升级是为镜头服务,镜头是为赞助商服务,最终都是给外援的星光当背景板。

133名注册球员里,国羽主力占八成,真正能吃上外援红利的不到二十人。剩下的人发现,自己成了联赛里的群演:工资条不涨,曝光镜头被剪,还要在发布会上给外援当翻译。一位B级球员母亲算了笔账,孩子一年集训费加装备八万元,联赛奖金税后两万,差额靠家里倒贴。她直接问教练:练到全国冠军仍够不着韩国人的周薪,这球还打不打?教练沉默半天,憋出一句:先打出票房再说。

票房到底从哪来?答案很尴尬:靠球迷骂外援抢饭碗,靠家长焦虑孩子没出路,靠吃瓜群众围观五十万美元怎么花。争议本身就是流量。联赛官方账号下,最高赞评论是建议开放外援限薪,紧跟的第二高赞是反对限薪。两条留言互相掐架,点赞数加起来超过正文转发。运营人员后台截图,嘴角比AK还难压:吵吧,吵就是热度。

热度能不能换成票房,没人敢打包票。去年请李宗伟做嘉宾,票卖出去六成,剩下空白座位用黑布遮。今年再花五十万请活人下场,俱乐部赌的是观众愿意到现场看真人。赌赢了,联赛继续;赌输了,账面亏空只能再砍青年队预算。循环一圈,受伤的还是没进国家队的年轻人。

更深层的问题是:中国羽毛球离了外援还能不能卖出价?乒超走过同样弯路,马龙、樊振东把票房撑起来后,外援比例立刻下调。羽超缺的就是本土超级IP。石宇奇、陈雨菲成绩够,话题度不够;王昶、梁伟铿有梗,却还没拿到奥运金牌。球迷可以为一睹世界冠军风采花三百块,却未必愿意花一百块看未来之星。俱乐部等不起,只能先买现成的。

买外援也是技术活。厦门队给安东森配了专属营养师,浙江队给徐承宰配了韩语心理师。后勤保障卷到牙齿,就是怕大神水土不服。万一打两场就伤,五十万打水漂,董事会要问责。于是队医每天盯着徐承宰的睡眠数据,心率异常0.1就拉去冰敷。外援成了大熊猫,本土球员看得五味杂陈:自己受伤只能硬扛,人家抽筋全队围一圈。

观众不用理会后台的鸡飞狗跳,只关心一件事:比赛好不好看。11月27日揭幕战,浙江队把徐承宰排进混双,搭档黄雅琼。世界第一混双女王配世界第一男双,这阵容放在奥运决赛都够格。门票三天售罄,二手平台翻三倍。黄牛笑得比俱乐部还开心:体育稀缺不稀缺,全看阵容是不是限定款。

限定款只能爽一次,联赛要活必须天天有戏。于是俱乐部想出新招:让外援带本土打双打,用实战给年轻人镀金。浙江队内部训练视频里,王昶和徐承宰练半场攻防,一个球打四十拍,结束后王昶蹲在地上喘,徐承宰拍他背:继续,别停。镜头剪成十五秒短视频,上线一天播放破千万。评论区最高赞:原来我们也能和世界第一打平。语气里带着不可思议,也藏着一点心酸:不花钱请大神,这辈子都碰不到。

请神容易送神难。合同到期后,外援拍屁股走人,年轻人能不能接得住流量?没人给出答案。管理层只负责当下财务报表,青训是协会的事。可协会也头疼:国内比赛太少,年轻人缺舞台;联赛请外援,又把舞台占满。死结越拉越紧,最后只能一起躺平:先让今年票房活下去,明年再说明年。

你问这钱花得值不值?俱乐部账面给你算:请徐承宰,票房多卖五百万,赞助追加三百万,扣除工资还赚两百万。看上去划算,可这两百万靠的不是羽毛球,而是韩国人的名字。名字可以年年换,本土明星却一时半会造不出来。明年如果徐承宰不来了,票房还能不能维持?答案没人愿意写进PPT。

球迷只负责享受当下。11月27日深圳湾,灯光亮起,鹰眼闪红光,徐承宰穿着浙江队服踏进场内,现场尖叫分贝压过飞机低空飞过。那一刻,联赛的目标达到了:观众愿意掏钱,赞助商愿意续费,转播镜头扫过满座看台。至于是谁坐满座位,没人深究。比赛结束,外援挥手离场,年轻人收拾球包,保洁阿姨推着拖把来回,地板亮得能照出所有人影子。影子里的差距,比五十万美元更刺眼。

来源:云里探奇峰的旅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