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不是送钱!机构疯炒垃圾股的3步收割术,散户再不懂就晚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00:11 1

摘要:你是不是也以为“牛市来了闭着眼买都能赚”?可为啥上次牛市里,你追的垃圾股从15块跌到4块,套得你睡不着觉?要么割肉亏掉半年工资,要么套到现在5年还没解套?

你是不是也以为“牛市来了闭着眼买都能赚”?可为啥上次牛市里,你追的垃圾股从15块跌到4块,套得你睡不着觉?要么割肉亏掉半年工资,要么套到现在5年还没解套?

别再傻了,牛市根本不是散户的狂欢,机构疯狂炒垃圾股、玩暴涨暴跌,藏着一套“3步收割术”,目的就是把你套在山顶,榨干你的本金!

先给你讲个我同事老吴的真事,去年那波行情,他就是被机构按头收割的。当时某只垃圾股(连续3年净利润亏损)突然从3块拉到12块,股吧里全是“重组内幕”“主力要拉到20块”的帖子,还有“大神”晒出持仓截图说“已经赚了10万”。

老吴看红了眼,凑了10万本金追进去,买完还跟我炫耀“这次能赚够儿子的学费”。结果当天下午股价就跌3%,我劝他赶紧卖,他却说“牛市回调很正常,我再补5万摊成本”。

可他不知道,这正是机构收割的第一步,画饼诱买。机构早就用1个月时间,偷偷低吸了这只股80%的筹码,然后在直播间、股吧放假消息,故意拉3个涨停制造“赚钱效应”,就等老吴这样的散户跟风。

等散户买得差不多了,机构开始第二步,分批砸盘:第一天跌5%,让散户觉得“能抄底”;第二天再跌8%,散户想着“补仓摊成本”;到第三天,直接跌停封死,散户想卖都卖不掉。

最后这只股跌到4块,老吴账户只剩3万多,连烟都舍不得抽了,说“看到这只股的代码就恶心”。

为啥机构偏偏盯着垃圾股、科技股下手?因为这类股“好控盘、好讲故事”。垃圾股股价低,机构花点钱就能拉起来,随便编个“转型AI”“拿到大订单”的故事,就能让散户相信“能翻倍”。

科技股更简单,哪怕公司没实际业务,只要沾点“算力”“芯片”概念,股价就能暴涨。而且这类股波动大,暴涨时散户觉得“能赚快钱”,暴跌时又抱着“牛市不会深跌”的幻想不肯割,正好成了机构的“韭菜田”。

去年牛市数据更扎心:超70%的散户没赚钱,甚至亏损,其中60%是因为追了“没业绩的概念股”。

比如某只AI科技股,连续5个涨停,我邻居阿姨看楼下超市老板都在买,拿出8万养老钱追进去,结果第6天开盘直接跌停,阿姨坐在电脑前哭,说“这钱是给孙子交学费的”。你看,机构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散户亏的血汗钱!

那散户在牛市里该怎么躲坑?教你3个能落地的判断方法,照着做就能避开80%的收割陷阱:

1. 坚决不碰“两负股”:打开股票软件,看“财务分析”——近2年净利润连续为负、营收同比增速低于-10%的股,再涨也别碰,比如老吴买的那只,早该从自选股里删掉;

2. 见好就收设“止盈线”:手里的股涨了20%-30%,不管还能不能涨,先减仓50%,别等着“翻倍”。机构出货比你快,等你反应过来,可能连本金都保不住;

3. 只买“双稳龙头”:选“市值超500亿+近3年净利润增速超10%”的消费、医药龙头,比如某白酒龙头(市值1.2万亿,近3年净利润增速15%)、某医药白马(市值600亿,近3年净利润增速12%),这些股就算牛市回调,也不会套太久。

最后必须提醒你:牛市里“赚钱效应”越浓,机构的收割越狠。你以为的“捡钱机会”,其实是机构设好的陷阱;你追的“暴涨垃圾股”,其实是机构抛给你的“烫手山芋”。下次牛市再遇到“垃圾股疯涨”,别跟风、别贪多,守住本金比啥都重要。

你上次牛市追过垃圾股吗?是亏了半年工资,还是套了3年还没解套?现在知道该怎么躲机构的收割术了吗?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咱们一起警醒更多人,别再当韭菜了!

来源:聪颖雪碧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