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用在“澶渊之盟”和谈中一战成名,真是“时势造英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00:03 1

摘要:“启禀官家:曹大人适才请求面奏契丹索要‘岁赂(宋朝为安边求和而每年对外的赠物)金帛之数’,现在依然‘终不肯言’, 仅以三指贴脸示意,奴婢揣测,莫非是三百万?”

作者:许云辉

“启禀官家:曹大人适才请求面奏契丹索要‘岁赂(宋朝为安边求和而每年对外的赠物)金帛之数’,现在依然‘终不肯言’, 仅以三指贴脸示意,奴婢揣测,莫非是三百万?”

宋真宗口中的晚膳差点被惊得吐出:“太多!”旋即自我安慰:“若协议达成,倒也可以接受!宣曹利用。”

曹利用战战兢兢进入行宫,跪地“再三称罪”,深刻检讨“臣许之银绢过多!”

宋真宗攥着拳板着脸,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几何?”

曹利用声音颤抖,低得如同耳语:“三十万!”

宋真宗陡然一震,开怀大笑:“干得好!曹爱卿真是个人才!”

原来,曹利用再次出使辽国参与和谈前,曾请示宋真宗大体数额,宋真宗画出一百万的心理价位红线。而曹利用仅以区区三十万便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足足省下七十万。宋真宗龙心大喜,大呼赚翻,对曹利用重用厚赏,为其日后官居宰相打下坚实基础。

曹利用为何能在“澶渊之盟”和谈中一战成名?

(一)山雨欲来

关南地区(今河北雄县、霸州等地),是后晋石敬瑭作为礼物与燕云十六州打包割让给辽国的一块肥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地位。它既是辽国南侵抢掠的聚散要地,更是中原王朝北上统一全国的攻击出发阵地。后周时,雄才大略的周世宗出其不意御驾亲征夺回关南,并作为政治遗产留给宋廷。辽宋曾就关南地区归属举行过多轮谈判,宋廷始终有理有据拒绝归还。于是,关南地区逐渐成为辽宋战争的导火索。

公元1003年,辽军数万铁骑直扑定州。郓州刺史王继忠弹尽粮绝,“遂陷于契丹。”

宋真宗因王继忠曾是自己“以谨厚被亲信”的心腹爱将,以为他已以身殉国,厚待其四子。直至收到王继忠执笔的辽国请和国书,“乃知其尚在。”宋真宗未追究王继忠归顺辽国罪责,反而将其视为宋廷无意中安插在辽国的钉子,“岁遣使至契丹,必以袭衣、金带、器币、茶药赐之。”王继忠身在辽国心在宋,“对使者亦必泣下。”宋真宗这手高瞻远瞩的闲棋,果然在其后起到关键作用。

而此时,“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的曹利用,只是名不见经传的鄜延路军中监察官。他长期活跃在宋辽边境地区搜集各类情报、监视各级军政长官,搂草逮兔子顺便通晓契丹语。如果没有战争,他终生只能在军中做个人见人厌的古代“军统”。然而,宋辽战争这双无形的手,合力将小人物曹利用推向澶渊之盟这场历史大戏的前台。并为他日后官居宰相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动请缨

王继忠归顺辽国的次年秋,萧太后母子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失地为名,“举国南征。”萧太后“亲跨马行阵”,主帅萧挞凛率部攻势如潮,大败宋军、连克城池、围困定州、猛攻瀛州等军事要地。北宋朝廷内外震骇,风声鹤唳,竟奏请宋真宗迁都难逃。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劝谏下,无奈御驾亲征,“亲幸(前线)澶渊。”

幸福来得实在太突然!宋真宗一行尚在中途,喜报便从天而降:辽军统帅萧挞凛布置完三面合围澶州后,在“恃其勇,以轻骑按视地形”时,被宋军暗弩射中额头,当夜阵亡。萧太后痛不欲生,“临其轊(wèi )车(运送棺椁车),哭之恸,辍朝五日。”辽营士气低落,一片悲声。

宋真宗顿觉神清气爽,驾临澶州后意气风发,现身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将士倍感振奋,“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萧挞凛之死,使战争的天平从倾向辽国逐渐趋于平衡,和谈的希望开始在双方潜滋暗长。萧太后在王继忠斡旋下,决定主动向宋军挥舞橄榄枝,并“使王继忠议和。”

宋真宗收到王继忠以辽圣宗名义写给宋廷的和谈信时,与重臣们同样难以置信。直至收到王继忠的第二封和谈建议书,宋真宗才确定再次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脑袋。他正中下怀,“因令枢密院择可使契丹者。”

恰在此时,曹利用风尘仆仆赶到前线述职。他得知宋真宗诏令选派使者,毅然主动请缨。枢密院求之不得,马上同意并上报宋真宗,宋真宗却认为:“此重事也,毋轻用人!”

曹利用大失所望,为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机会,直接找到顶头上司毛遂自荐,表示倘能奉君命出使辽国,“死无所避。”宋真宗被曹利用一片赤诚之心打动:“小臣闻命请行,斯可嘉也!”他授予曹利用外交官官职,令他“奉书诣契丹军。”

曹利用临行前,宋真宗指示:“契丹南侵,不是求地便是求财!‘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契丹如求财,也不可轻易答应。先摸清他们底牌再说吧!”

曹利用视死如归:“官家但放宽心,契丹若提出过分要求,臣宁死不答应!”宋真宗祝愿他马到成功,同时画出岁币红线:“百万以下皆可许也!”

曹利用驰入契丹军营,参见契丹萧太后母子及宰相等诸重臣。萧太后母子端坐军车上接见曹利用,于“车轭设横板,布食器”,以简易礼节招待曹利用共进午餐。酒饱饭足后,辽国在与曹利用“共议和好事”时,果然开门见山要求宋朝归还关南地区。曹利用不卑不亢予以拒绝,并以需要请示宋廷为由,携辽国左飞龙使韩杞返回宋营。韩杞不知道曹利用“晓契丹语”,沿途见宋军军容齐整斗志昂扬,对侍从感叹道:“宋军这些精锐部队皆为‘劲卒利器,与前闻不同。吁!可畏也!’”

韩杞在前线行宫觐见宋真宗,郑重呈上萧太后母子书信,“其书复以关南故地为请。”宋真宗环顾群臣问:“我早就预料到这一点,契丹果然以此为目标。诸君打算怎么办?”群臣七嘴八舌议定后进言:“‘关南久属朝廷’,这是不可触碰的红线,绝无讨论之必要!但可‘岁给金帛,助其军费’,以促成和谈。是否妥当,‘惟陛下裁度!’同时,建议朝廷以书面形式回复契丹。”

宋真宗旗帜鲜明表达观点:“‘朕守祖宗基业,不敢失坠。’契丹要求归还失地,缺乏法理依据!倘若强求,‘朕当决战尔!’若‘岁以金帛济其不足’,对大宋‘朝廷之体,固亦无伤!’不过,此事不能写入回复契丹的书信里,‘令曹利用与韩杞口述兹事可也!’”

曹利用临行前,宋真宗再次当面告诫他,务必捍卫“(关南)地必不可得,若(契丹)要求货财,则宜许之”原则。

曹利用将韩杞对宋军的敬畏告知宋真宗,并豪情万丈保证:“臣定当不辱使命,继续深入虎穴观察敌情。倘若契丹贪得无厌导致谈判破裂,臣‘必请会师平荡!’”

宰相寇准特意召见曹利用警告:“虽然官家同意赔款,但是,‘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

曹利用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再次出使辽军大营。

(三)再使契丹

萧太后依然坚持诉求:“关南地区当初由后晋割让我国,却被‘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

曹利用虚晃一枪:“关南被后晋送给贵国,又被周世宗夺取之事,‘我朝不知也!’贵国若索求金帛为军费,我尚不知大宋官家是否应允!所以,贵国的‘割地之请’,我不敢上奏!”

辽国重臣跳出来指责:“我朝大兵压境,旨在‘图复故地。’若仅得金帛撤军,岂不愧对国人!”

曹利用正气凛然答:“我身为大宋谈判特使,即便命丧黄泉,也必须捍卫国家利益!您呢?您因何不为契丹深思熟虑?倘若契丹采纳您扩大战争的建议,结果必定是‘地固不可得,兵亦未易息也!’”

萧太后母子见曹利用态度坚决,言辞犀利,“意稍怠”,退而且其次,漫天要价“欲岁取金帛。”曹利用如释重负,就地还钱讨价还价。由于双方均有结束战事意愿,两国经和谈最终达成五项和议,史称“澶渊之盟”。其中,宋廷承诺每年向辽国提供“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作为“助军旅之费”,两项相加合计三十万,正是符合寇准要求的上限。

(四)余音袅袅

岁币三十万,仅占宋廷财政现金收入的1.53% 、用兵费用的百分之一。这笔钱使长达二十五年的宋辽战争戛然而止,宋辽边境由此赢得将近百载的和平,出现“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的喜人景象。

曹利用由此人生开挂,扶摇直上官至宰相,成功实现由草根至宰辅的逆袭,最大程度实现了人生价值。可惜,他最终因恃功益骄而得罪皇太后及宦官被诬贬,于贬谪途中“投缳而绝。”

曹利用能在“澶渊之盟”谈判中一举成名,客观因素很多,例如此时宋军因宋真宗御驾亲征而士气旺盛且已反客为主逐渐对辽军形成反包围,萧太后因主帅阵亡而阵脚大乱军心涣散且国内形势动荡急于收兵,宋廷不惜血战到底拒绝割让关南地区等等。

但是,从主观因素看,曹利用可谓“时势造英雄”的典范。他浑身是胆,敢于主动请缨,不避斧钺充当宋廷特使;他文武双全,敢于面对强敌从容不迫机智灵活;他善于捕捉战机,利用转瞬即逝的有利战机脱颖而出,为国家争得利益,为自己挣来声名。

可见,不论哪朝哪代,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如果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一致,那么,实现个人价值,便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

致作者:

来源:写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