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保险种之后的“第六险”,主要用于保障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所支付的费用。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长护险制度已覆盖1.9亿人,累计有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50亿元。随着
转自:劳动午报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保险种之后的“第六险”,主要用于保障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所支付的费用。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长护险制度已覆盖1.9亿人,累计有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50亿元。随着长护险服务项目目录的发布,一张“老有所护”的保障网正加速织密。(10月20日《工人日报》)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让失能老人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护险”从试点走向广泛实践,恰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抓手。曾经,长期卧床老人的照护是家庭重负;如今,“长护险”支持下的专业上门服务,让基本照料与医疗护理实现制度化保障,既缓解了家庭压力,更切实提升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尊严。
“长护险”的价值远超“花钱买服务”,更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一方面,它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大量护理岗位、吸引社会资本,形成民生经济新链条;另一方面,倒逼“医养结合”落地,促进社区、机构与家庭照护协同,部分地方探索的“时间银行”模式,更以互助理念激活社会资源,为多元共治的照护体系提供新思路。
国家医保局推动试点城市制度规范统一、缩小地区差异,标志着“长护险”从地方探索迈向国家制度设计新阶段。但要实现“老有所护”的普惠目标,还需推动“长护险”从“有”向“优”升级。既要加快立法,将其纳入《社会保险法》,确立独立险种地位、构建多元筹资机制;也要强化护理人才培养,提升职业吸引力,推动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尤其要补齐居家与社区照护短板,让老人在熟悉环境中享受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长护险”既是制度安排,更是文明温度的体现。它承载着亿万家庭对安稳晚年的期盼,检验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当老人能在家门口获得专业护理,当家庭不再因照护重担陷入困境,“老有所护”便从愿景走进日常。
未来,随着制度全面建立与持续优化,“长护险”必将织就更密、更实、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被温柔以待,让“老有所护”的民生承诺真正落地生根。□舒朗秋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