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彪:在日本打黑工15年,却受到了无数日本人尊敬,这是为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15:56 1

摘要:2006年,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轰动日本,一举夺得纪录片大奖,让数百万日本观众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丁尚彪。

文:狂人鉴史

文|清成纪实

编辑|清成纪实

《含泪活着》(纪录片截图)

2006年,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轰动日本,一举夺得纪录片大奖,让数百万日本观众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丁尚彪。

丁尚彪是一名在日工作15年的黑户,但他的故事就像一剂强心针,让当时众多压力山大的日本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念与勇气。

丁尚彪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不仅让众多日本人潸然泪下,还让日本人直接免除非法滞留应判的半年刑期,放他回国。

丁尚彪登机后含泪告别日本(图片来自纪录片)

丁尚彪,1954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他是九十年代出国浪潮中的一员,是千千万万个走出去的华人的缩影。

丁尚彪在16岁时响应国家号召,插队到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知青。

十六岁的丁尚彪

在这里他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同样来自于上海的陈忻星。

丁尚彪与陈忻星的结婚照

在五河县的那些年,丁尚彪积极参与劳动,进厂做工。

同时,他也从未放弃自己对知识的渴求。

尽管收入微薄,他还是会去“投资”昂贵的收音机和课本学习英语,只盼着未来能有一个考上大学的机会。

六十年代熊猫收音机

在五河县生活十一年后,丁尚彪和妻子回到上海。

丁尚彪从后厨帮工,到被推荐进修,最后成为进修19人中唯一顺利毕业的学生,他对进步的渴望,表现得如此热切。

八十年代进修夜校

可是这样还不够。

丁尚彪希望能再往前走一走,这时候,他收到一封日本友人寄来的信。

信中,友人把日本的生活描述得很富足,国内当时鲜见的电器,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

在那里有更多向上发展的机会。

八十年代的日本街头

丁尚彪动心了。

他多次前往上海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咨询,赴日留学的念头越发清晰。

很快,因为一封五毛钱的招生启事,日本北海道飞鸟学院阿寒町分校,成为了他赴日留学的明确目标。

与此同时,丁尚彪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关,钱。

赴日留学需要先预缴纳42万日元的费用,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足足三万多元。

这笔钱是他们夫妻二人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拥有的巨款。

八十年代工资单

02 梦想破灭成黑户

想要走出去的心太过热烈,一切困难也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克服。

三万多元的巨款如同无法跨越的天堑,让丁尚彪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面对整日焦心的丈夫,想到他这些年的努力,陈忻星主动表示,支持他去拼一次。

最终,夫妻俩借遍亲朋好友,欠下巨额外债,总算凑足了这笔钱。

工厂得知他一心出国,已开除他职务,并索回公费进修的费用。

这一刻,他再无退路。

1989年6月12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丁尚彪挥泪告别妻子和女儿,与其他同伴一起踏上赴日进修的旅程。

丁尚彪于虹桥机场出国前拍摄的照片

然而,当大巴车将他们带到北海道阿寒町时,所有人都傻了眼。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高楼大厦,没有友人信中的富足安乐,甚至连人烟都是极其稀少的,整个城镇荒凉得如同被人类遗弃一般。

破败的阿寒町

这时丁尚彪等人才明白,他们千辛万苦,不惜负债换来的只是一个残酷的骗局。

阿寒町是一座靠着煤矿业短暂兴旺过的小镇,随着矿产资源枯竭,这里也如同盛开过后进入荼蘼的花朵,衰败凋零。

当地政府的招生,不过是将无人的旧校舍改造一番,再将人安排进废弃工厂的宿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加人口而已。

旧工厂改造成的宿舍

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从这片梦灭之地逃离。经过数个辗转日夜,不甘心就此坠落的丁尚彪决定放手一搏。

1989年6月,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丁尚彪逃离了这座荒败的小镇。

他选择的目的地是东京。

深夜逃离阿寒町

初到日本,在被送往阿寒町之前,节俭的丁尚彪就曾经在东京尝试过打零工。

洗碗工一天的收入,抵得上他在上海一个月的工资,这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尽管他的转学申请被驳回,不选择回阿寒町或者回国就要变成黑户,但丁尚彪还是毅然决定留在东京!

家中负债累累,唯有他在日本打工,才有可能还清借款,供女儿读书。

日元

自此,丁尚彪放弃了多年梦想,开始了在日本最底层黑户的生活。

为了尽可能地省钱,他租住的地方十分偏僻。

一栋建造超过三十年的老旧木屋,房东住在楼下,丁尚彪住在拥挤狭小的二楼。

丁尚彪在日本居住的房子

最早时,丁尚彪也曾向友人借住,可那位在信中将日本描述得天上能掉金币的友人,将他连人带行李扔出了家门。

每天,丁尚彪踏着晨曦出门,直到深夜末班电车停运后,结束他一天最少三份的打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步行回家。

丁尚彪沿着铁轨回家

在国内作为知识青年的他,因为在日本没有合法身份,只能做最低廉劳累的工作。

洗碗工、厨师、塑料厂……见不得光的身份让他受到了更多的刁难。

雇主稍不满意便随意对他打骂,丁尚彪曾经被雇主抽耳光打到出血,也不敢辞掉一份宝贵的工作。

丁尚彪在日本工厂打工

他一分钱不敢多花,将所有的收入汇给家中,一张张汇款单写满他对故土的魂牵梦萦。

一旦离日就再也无法入境,为了偿还欠款,他不得不继续咬牙忍耐。

丁尚彪在日本往国内汇款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七年。

除了一张贴在墙上的女儿的照片外,丁尚彪沉重的思乡之情无处慰藉。

贴在墙上的女儿小学时照片

直到1996年,《我们的留学生活》系列纪录片导演决定拍摄他的故事,丁尚彪才终于有了和家里人更多联系的机会。

04 一家两代求学梦

1997年2月,节目组将他们拍摄的影像带到中国。

通过影片,与丁尚彪分离长达八年的妻子陈忻星,女儿丁晽,第一次见到了他自从出国后鲜活的模样。

母女俩看着影像中那个操劳疲惫、生活困窘的丁尚彪,彼此依偎在沙发中泣不成声。

母亲和女儿

此时的丁晽正在复旦附中就读高三,父亲的影像使她做下了一个决定。

她要出国读书,完成父亲未能完成的梦想,让父亲这些年所遭受的苦难,结出一颗香甜的果实。

为鼓励女儿,丁尚彪借助上海广播电视台为她点了一首名为《牵手》的歌。

在歌声响起之前,还有父亲给女儿的寄语。

丁晽打开录音机

“女儿,爸爸离开你已经有八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

爸爸的好女儿,虽然我不能坐在你身旁,给予直接的指导和关怀,但是当你坐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时候,当你思想不集中的时候,当你复习功课疲惫的时候,请你听一遍爸爸在遥远的东京为你点播的歌曲。

我想这首歌会给你温暖,给你父爱,给你力量,鼓起战胜困难的涌起和信心。

努力吧!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丁晽买回一盘《牵手》的磁带,每当她于繁重的学习中感到疲惫,她便会播放这首歌。

感受父亲给她的鼓励与力量,向着一家两代人的梦想前行。

1997年,夏。

丁尚彪终于有了亲眼见到女儿的机会。

这一年,丁晽通过不懈努力,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丁晽的录取通知书

丁晽选择在东京转机,两趟航班之间有24小时的经停时间。

她将带着丁尚彪无数次渴望着的录取通知书,去见一见多年未见的父亲。

在八年前送走丈夫后,陈忻星又一次站在虹桥机场,含泪送别女儿。

陈忻星送别女儿

丁晽如期抵达东京,坐上地铁前去日暮里站与父亲相见。

至于丁尚彪为什么不去机场接女儿,是因为机场有身份检查,作为黑户的他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牢狱之灾和强行遣返。

父女相见·日暮里站

亲眼见到父亲的生存之艰难,让丁晽心痛如绞,一再劝说父亲回国。

她可以在国外半工半读,不想让父亲再如此劳累。

但丁尚彪则希望女儿可以专心读书,他还能为女儿再拼一拼。

丁晽离开时,丁尚彪在日暮里站下车,目送她离去。

一扇车窗,父女相隔,丁晽掩面痛哭,不敢回头去看父亲,在这如同从时光中偷来的短暂团聚中,她希望父亲记住的是她的笑脸。

丁晽在电车上痛哭

06 十五载后归故乡

时光匆匆跑到2002年,如今已经48岁的丁尚彪,终于有了与妻子相见的机会。

因为丁尚彪在日本成为黑户,想去探望女儿的陈忻星一直拿不到赴美签证,被拒签了足足11次。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惊喜到来。第12次签证申请,被批准了。

母女俩做出同样的选择,在东京经停,去看一看丁尚彪。

陈忻星的经停时间比女儿久一些,有72个小时。

依旧是日暮里站,此时的她,已经与丈夫分离了整整13年。

夫妻见面·日暮里站

这些年一个女人撑着国内的家,她并非完全没有怨怼,也曾想过,老丁是不是在东京有了别人,有了新的家庭。

可是,当陈忻星看到眼前比同龄人苍老许多的丈夫时,她说不出任何质问的话。

牙齿松动的丁尚彪

为了这个家,丁尚彪的日子更加难熬。丁尚彪的心中对妻子一直是最愧疚的。

十几年省吃俭用没有任何娱乐支出的老丁,特意提前做另一份详细的旅游攻略,带着妻子在东京游玩。

丁尚彪带妻子游玩

这是他所能给出的,最真诚的弥补。

72小时一到,欢聚的魔法失效,陈忻星飞往纽约,丁尚彪又回到了孤寂的夜里。

幸好,这一夜并不太长了。

2004年,丁晽在国外开始工作,丁尚彪决定回国。

回国前,他去了一趟阿寒町,那个给了他梦想,又毁了他梦想的地方。

阿寒町学生宿舍旧址

阿寒町的名字,来源于阿伊努语的“不动、不变”。

可这里对于丁尚彪而言,却是不远万里的移动,以及影响终生的变化。

日本东京千叶县成田国际机场

在购买机票之前,丁尚彪先去了一趟东京入境管理局,他是去自首。

没想到的是,因为丁尚彪在日十五年一直按时交税,没有任何犯罪记录,再加上得知了他的遭遇,管理局所有人更是深受震撼与感动,最终酌情免除了他为期半年的有期徒刑,允许他直接回国。

历经十五年,丁尚彪走入成田机场,向海关递出他的签证。

回国后,丁尚彪夫妻俩用积蓄买了新房,女儿丁晽留在美国成为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

工作实习的丁晽

2006年,丁尚彪夫妇参加丁晽的博士毕业典礼,弥补他多年缺席女儿毕业典礼的遗憾。

2008年,丁晽结婚,丁尚彪夫妇赴美定居,一家人团聚。

一家人在美国定居

到美国后,一生勤劳的丁尚彪过不惯整日在家的生活,没多久便外出寻找工作,仍是后厨、酒店等他熟悉的工作场合。

丁尚彪在美国工作的酒店

一直到2020年,老丁才决定退休。当时他计划的很好,要先回上海探亲,然后再去一趟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日本。如今的他,已经不再被日本禁止入境。

可天有不测风云,老丁的计划撞上疫情,最终只能作罢。

如今,已经彻底退休的老丁仍在美国生活,希望等未来疫情结束,他能够圆满完成自己的所有计划,不留下人生的遗憾。

丁尚彪的经历,是九十年代出国浪潮中,许许多多中国人的缩影。

他们或许没能完美的圆梦,或许经历许多困难,才终于能同家人重逢。

但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坚毅与善良,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是他们,让无数人在了解新的中国之前,就先了解到中国人永不服输,永远向上的品格!

来源:麦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