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土地延包:没地别愁,3招让你靠地有收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19:58 1

摘要:上周回村,邻居王婶蹲在田埂上跟我叹气:“孩子2012年生的,到现在没分到一分地,2027年承包期一到,要是还不分,以后靠啥吃饭?”不远处,种了30年地的老周也愁,手里的地要延包,可他想修个蓄水池,又怕政策变,不敢轻易投钱。

上周回村,邻居王婶蹲在田埂上跟我叹气:“孩子2012年生的,到现在没分到一分地,2027年承包期一到,要是还不分,以后靠啥吃饭?”不远处,种了30年地的老周也愁,手里的地要延包,可他想修个蓄水池,又怕政策变,不敢轻易投钱。

其实村里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国家早有安排。202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不仅不重新分配,还会再延长30年。但没地的农民也不用慌,政策里藏着实实在在的办法,今天就用村里能听懂的话,把怎么找地、怎么赚钱的门道说透,照着做就能落地。

先掰扯清楚:为啥不重分?其实是为农民好

很多人想不通,村里新生儿、新媳妇没地,为啥不能重新分?这里面有三个实在好处,都是为了农民能长久赚钱。

第一是稳投入。种地不是一锤子买卖,改良土壤、修灌溉渠、买农机,哪样不要钱?要是地三五年一调,刚把盐碱地改好,地就被分走了,换谁都不敢往地里砸钱。只有承包权稳了,农民才愿意长期投入,地里的收成才能一年比一年好。

第二是能赚两份钱。现在城里企业愿意来农村搞规模种植,前提是土地能长期流转。要是地总变,企业不敢来,农民只能自己种几亩地,一年赚几千块;现在承包权稳了,把地流转出去,既能拿租金,还能去企业打工,一年能多赚好几万。

第三是给进城农民留退路。很多人户口迁去城里,但还想留着地当保障。政策明确,只要没自愿退地,承包权就还是你的,延包照样有份,就算在城里混不下去,回来还有地种。

没地别慌!3招让你靠地赚钱,村里有人已经尝到甜头

第一招:找村集体要“现成地”,步骤比想象简单

村里其实有能分给没地农民的地,关键是知道在哪找、怎么申请。我帮王婶问过村支书,流程一点不复杂。

首先是机动地。国家规定,村集体可以留不超过5%的机动地,专门给没地的村民用。比如辽宁某村2024年就有18亩机动地,分给了8户没地的家庭,每户2-3亩,签了5年合同,到期还能续。

申请要走4步:先写个书面申请,把家里几口人、为啥没地、想要多少地写清楚,交给村委会;村委会会把申请信息贴在村里公告栏,公示7天,没人反对就开村民代表大会投票;投票通过后报乡镇政府审核;最后县里批下来,再公示3天,没问题就能拿到地了。

还有两类地也能申请:一是收回的撂荒地,土地连续两年没人种,或者农户进城落户后自愿交回的地,村集体能收回来重新分,河南某村2025年就收回25亩,分给11户没地的人家;二是新增耕地,村里整理废弃宅基地、开垦荒地得到的新耕地,也能分,甘肃某村把22亩沙漠改良成耕地,分给9户村民,种西瓜每亩能赚2000多。

要注意,申请这些地得满足两个条件:户口在本村,而且确实没有承包地。要是户口迁去城里了,就没资格了。

第二招:流转土地搞规模种植,抓对关键能多赚

要是村里没地可分,流转其他村民的地也是好办法。现在不少年轻人进城打工,地没人种,租过来搞规模种植,比种自家几亩地挣钱多。

但流转土地有两个关键要抓住。

第一个是选对作物。别盲目跟风,要看当地气候、土壤适合种啥,还要了解市场行情。比如山东某村,大家都流转土地种大蒜,行情好的时候每亩能赚3000多,比种小麦强太多。

第二个是算好租金账。租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自己没利润,太低了村民不愿意租。一般种粮食,租金每亩每年600-800元合适;种蔬菜、水果这些经济作物,每亩每年800-1200元,具体可以跟村民商量,也能参考周边村子的价格。

还有个坑必须避开:千万别签口头合同。一定要签书面合同,还要去乡镇的农经站备案。合同里要写清楚土地位置、面积、租金怎么给、用多久,尤其要写明白征地拆迁的补偿怎么分——土地补偿费归原村民,地上的大棚、果树补偿归你,这样有纠纷才有证据,不会吃亏。

安徽的张大哥就靠这个赚了钱。2023年他流转了同村35户的140亩地,种小麦和水稻,每亩年租金700元。买了播种机、收割机,自己只雇3个工人,一年除去成本净赚16万多。以前种自家5亩地,一年才赚8000多,现在比在城里打工还强。

第三招:土地入股当股东,不种地也能稳赚钱

要是不想自己种地,把地入股到合作社或企业,当“甩手掌柜”也能赚钱。这种方式政策特别鼓励,风险小,收益还稳。

耕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都能入股。耕地入股就是把承包地的经营权交给合作社或企业,对方负责经营,你按股份拿分红。比如山西某合作社,把村民的地集中起来种苹果,企业占60%股份,村集体和农户占40%。年底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的一半作为保底收益分给大家,剩下的按股份分,就算当年行情不好,也能拿到保底收益,不会白入股。

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收益更高。村里闲置的厂房、仓库用地,能入股到企业搞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四川某村把30亩集体建设用地作价1300万入股,和企业合作搞民宿和采摘园,村集体至少占3%股份,每年能拿分红,村民在民宿干活每月还能赚3200多。以前这地荒着没人管,现在每年能给村里带来几十万收入。

入股前要注意,先了解清楚合作社或企业的实力,别找没资质、没经验的,免得被骗。最好让村委会牵头,这样更有保障。

没地农民必看:5个细节别忽略,少走弯路多赚钱

1. 主动打听,别等通知

村委会不会挨个通知谁能申请地,得自己常去村部问,或者加村里的微信群。很多地方的土地分配都是先申请先得,你不问,机会就被别人抢了。

2. 合同细节要写全

不管是申请地、流转地还是入股,合同里一定要写清楚期限、收益、违约赔偿这些细节。比如申请的地能种几年,到期能不能续;流转的地要是被征用了,补偿怎么分;入股的地要是企业亏损了,保底收益怎么给,这些都要写明白,别嫌麻烦。

3. 保护好自己的“成员权”

只要户口在村里,就算没有承包地,也能享受集体收益分配。比如村里的集体土地入股赚了钱,没地的村民也能按人头分一部分。要是村委会不分,可以向乡镇政府反映,这是政策给你的权利,别放弃。

4. 别搞“非农建设”

流转或申请来的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能盖房、建厂、挖塘养鱼。要是违反规定,不仅地会被收回,还可能面临罚款,之前的投入都白费。

5. 多学技术,提高收益

不管是自己种地还是在合作社打工,多学农业技术都能提高收益。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会免费培训,比如种果树、搞大棚的技术,学会了能让地里的收成翻番,赚钱自然更多。

写在最后

2027年土地延包,不是没地农民的终点,而是靠土地赚钱的起点。不用等重新分地,村里的机动地能申请,别人的地能流转,闲置的地能入股,每条路都能让你靠土地过上好日子。

关键是要懂政策、敢行动,别光靠等。现在很多村里已经有人靠这些办法赚了钱,你只要跟着学、跟着做,就能少走弯路,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是月竹挽风,平时除了分享社保知识,也常关注农村的政策和实事,希望能帮大家搞懂政策、少走弯路。你们村有没有没地的村民靠流转或入股赚钱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给身边的乡亲提个醒,别错过好机会。咱们明天见~

政策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规范机动地管理、承包地流转及入股规则;

2.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流转、入股等模式;

3. 辽宁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明确未分地人口申请机动地的条件及流程;

4.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5年农村土地延包工作的通知:强调稳定承包关系,保障未分地农民权益。

案例说明

文中王婶、老周、张大哥、辽宁某村、河南某村、甘肃某村、山东某村、山西某合作社、四川某村等人物及场景案例,均为结合2025年政策及各地农村实操情况创作的虚拟形象,相关数据参考农业农村部门公开信息及地方典型案例。

来源:月竹挽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