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一年能出镜158次,甚至她的脸还被称作为“国脸”。这样努力的人却被网友反映推销假冒伪劣,深陷名誉风波中。
之前提到央视主持人李梓萌,很多人都会因为她“贷款上班”的梗想笑。
可是现在提起她,有些网友却非常生气,因为他们以为自己被李梓萌给骗了。
她一年能出镜158次,甚至她的脸还被称作为“国脸”。这样努力的人却被网友反映推销假冒伪劣,深陷名誉风波中。
堂堂央视主持,怎么会行骗呢?
这场骗局的操盘手,显然不是随便抓个人就来“换脸”的,他们的选择,每一步都踩在了人性的弱点上,堪称一次对社会“信任资产”的精准收割。
他们选择李梓萌,看中的就是她身上无可替代的“权威型信任”。
作为国家级新闻节目的门面,她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信誉背书。骗子们甚至还巧妙地利用了网络上关于她的趣闻。
比如,网友曾调侃她因直播口误,一个字要被罚款200元,是“贷款上班”。
这个梗,无形中拉近了她与普通人的距离,让她在权威之外,多了一层亲民、朴素的色彩。
再加上她多年来一直租房居住的轶事,一个“权威但不失地气”的形象被骗子们利用到了极致,让无数中老年消费者彻底放下了防备。
而当目标转向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时,骗子的策略又换了一套打法,主打“共情型信任”。
他们深知,这位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天才少女,最打动人的是她的纯粹和孝顺。
“为了给妈妈治病才努力跳水”,这个故事早已深入人心。
于是,AI生成的虚假视频里,全红婵开始“帮家里卖土鸡蛋、土蜂蜜”,甚至还有驼奶粉。
这个剧本,直接戳中了大众的同情心和保护欲。
下单购买,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消费行为,而变成了对一个孝顺女儿的情感支持。很多人觉得,买几斤鸡蛋,就是帮这个孩子一把。
同样被盯上的,还有《最强大脑》里的“水哥”王昱珩。他身上的“高智商”标签,就是一种“专业型信任”。
骗子们将他的形象嫁接到儿童书籍和保健品上,精准地抓住了家长们的心理。
在家长眼里,“水哥”推荐的东西,就等于给孩子开启了通往“天才”的大门。
这种基于专业崇拜的信任,转化率高得惊人。
你以为看到的只是一个有点僵硬的假视频?
不,这背后是一条结合了尖端技术与心理诡计的精密“生产线”,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普通人根本无法分辨。
这条生产线的起点,是海量的数据采集。骗子们在互联网上搜刮目标人物公开发布的所有音视频素材,用这些数据来“喂养”他们的AI模型。
技术的核心在于克隆。AI不仅能完美复制出李梓萌的声音,还能让视频里那个假人的口型、面部表情,甚至是说话时的停顿都精准匹配。
其逼真程度,足以以假乱真。
更狡猾的是,骗子们深知,长时间的伪造视频容易露出马脚。
因此,他们会将宣传内容切分成一句句的短句,中间穿插各种互动引导,让整个节奏变得碎片化。
这种“短平快”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加了辨别难度。
观众的注意力被不断打断和重组,根本来不及去细究那些微小的技术瑕疵,比如眼神是否自然、背景光影是否匹配。
除了技术上的迷惑,骗子们更擅长心理锚定。他们会刻意营造一个让观众信以为真的场景。
比如,让AI李梓萌穿着标志性的西装,用新闻播报式的语调说话,背景也模拟成演播室的样子。
这一切元素,都在瞬间激活了观众大脑里对“新闻联播”的固有印象,一个坚固的心理信任场景就此建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会大大降低。
虽然我们总被提醒要留意那些AI破绽,比如面部僵硬、肢体或手指形态异常、音画不同步等等。
但现实是,在这场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骗子的技术在飞速迭代,而普通人的肉眼识别能力,早已远远跟不上了。
这场由AI导演的骗局,像一场风暴,卷走了消费者的金钱,也几乎摧毁了名人们用几十年心血积累的声誉,最终动摇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
消费者的损失是惨痛且直接的。有人看了全红婵“卖鸡蛋”的视频,下了4.7万单,结果收到的却是沾着污渍甚至已经发霉的坏蛋。
那位名叫王女士的消费者,出于对李梓萌的信任,一次性就花了两千多元购买了那款“糖果”鱼油。而“水哥”王昱珩被盗用的保健品,销量更是超过了90万件。
更令人心碎的是,一位70岁的老人,被骗子用AI伪造的歌手费玉清的轮椅照和私信,谎称其遭遇车祸急需手术费,骗走了毕生积蓄,总额超过千万新台币。
对于名人而言,这简直是一场无妄之灾。李梓萌,这位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一年出镜高达158次的优秀主持人,一夜之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无数不明真相的网友涌入她的评论区,斥责她“晚节不保”,甚至有人喊出了“滚出央视”的恶毒言论。
她二十多年积累的公信力,在AI生成的虚假画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这种无形资产的损失,远比金钱的损失更具毁灭性。它不仅损害了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更让他们的公众形象蒙上了难以洗刷的污点。
而另一端,犯罪的成本却低到令人发指。
王昱珩在维权官司中发现,即便对方败诉,往往也只用赔偿一两万元。这点钱对于动辄百万千万的诈骗收益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这种极不匹配的违法成本和收益,无疑是在变相纵容犯罪。骗子们态度嚣张,屡禁不止,因为他们知道,这场赌局稳赚不赔。
面对日益猖獗且技术不断升级的AI骗局,单靠个人的“火眼金睛”显然已经不够了。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由技术平台、法律监管和公众教育组成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协同防御体系。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出手。公安部门迅速追查资金流,锁定了涉事公司并开出了20万元的罚没单。
央视等官方媒体及时发布调查结果,为受害者澄清事实。这一系列的雷霆手段,彰显了国家严厉打击此类犯罪的决心。
但事后打击终究是被动的,更重要的是事前防范。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反诈宣传已经深入到社区和养老院,帮助信息相对闭塞的老年群体提高警惕。
这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对于那些不合常理、过于诱人的宣传,永远要保持一份怀疑。核心就是那句老话:不贪图小便宜,才能避免因小失大。
未来的路,是在严厉打击技术滥用的同时,引导AI向善发展。我们期待,技术最终能成为修复信任、造福社会的工具,而不是瓦解它的推手。
信息来源:
《李梓萌被AI冒充带货,假脸骗钱谁负责?真相让人后背发凉》
《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成受害者!最新曝光》
来源:屏风浊影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