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看章丘】①龙山文化有哪些价值?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17:00 1

摘要:鲁网10月21日讯10月20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会,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协商议政,章丘区政协以《传承弘扬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为题作交流发言,分管副省长作现场回应,展现了章丘政协履职尽责的责任担当。

鲁网10月21日讯10月20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会,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协商议政,章丘区政协以《传承弘扬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为题作交流发言,分管副省长作现场回应,展现了章丘政协履职尽责的责任担当。

由此不禁让人想到,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有哪些价值?作为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章丘在传承弘扬龙山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对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章丘提出了哪些建议?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章丘,触摸龙山文化,聆听千年文脉的历史回响。

①龙山文化有哪些价值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章丘龙山城子崖而得名,距今约4400-3800年。这一文化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山文化的发现,证明了中国东部存在一个土生土长、不同于仰韶彩陶文化的黑陶文化,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也使城子崖成为“考古圣地”。作为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龙山黑陶特别是蛋壳黑陶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硬如瓷”,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文化瑰宝。从考古发掘研究看,龙山文化的价值至少有四个方面:

——在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就有着相同的信仰。考古研究发现,当时的人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信仰、图腾崇拜以及社会组织形式。比如,人们对“玄鸟”有着共同的崇拜,并衍生到了当时的人们经常使用的工具“陶鬶”的器型中。对“玄鸟”的崇拜,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独特信仰和精神追求。特别是这一图腾崇拜,并未随着龙山文化的终结而消失,而是通过族群迁徙和文化融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商周时期“天命观”的重要渊源之一。祭祀殷高宗武丁的颂歌《玄鸟》中写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早期中华民族精神信仰图腾的开源之门。玄鸟不仅是一个神话生物,更是承载着历史、信仰、政治、哲学等多重意义的文化载体。陶鬶作为龙山文化时期的标志性器物,其造型完美诠释了对玄鸟的崇拜。龙山文化自海岱地区向西、向南、向北分别影响着二里头文化、长江流域、辽宁半岛诸文化,体现了夷夏信仰的早期交融,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不可磨灭的原始记忆。

——在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就有着相通的文化。考古研究发现,“都、邑、聚”三级聚落体系,是龙山文化时期形成且发展成熟的重要社会组织形态。这种体系的形成,不仅是当时人们社会组织形态成熟的标志,更是早期国家起源研究的关键案例,其构建的权力集中化、经济专业化与文化认同化三位一体的社会组织模式,为早期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这种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开创了中华文明治理模式的先河,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关键环节,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深层历史基因。文化相通,还体现在部落之间的战争上。作为早期中国文明互动的重要范式,炎黄之间、黄帝与蚩尤之间战争的博弈过程深刻塑造了华夏族群的政治整合与文化认同,一方面,资源竞争与军事冲突揭示了族群之间对生存空间的争夺,另一方面,陶鬶、玉璋等礼器昭示着精英阶层通过贵重物品交换建立的跨区域深度交融。这种军事对抗,并未完全阻断文化交流,反而加速了生产技术的融合、民族文化的渗透,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概念的扩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芽奠定了历史基础。

——在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就有着相连的经济。考古研究发现,龙山文化时期,以黑陶技术、农业种植、城市构建的突破性发展著称。其专业化手工作坊的考古发现,实证了在史前手工业领域的系统性创新。这些作坊不仅体现了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更通过技术垄断、产品流通与文化传播,为早期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技术纽带。蛋壳黑陶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硬如瓷”,堪称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而当时龙山文化的制陶作坊已突破家庭手工业范畴,进入专业化、标准化量产阶段。由此推断,当时不同地区手工业产品的交流和贸易,成为连接多元文化、凝聚共同价值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注入了深层动力。同时,龙山文化时期,粟作农业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当时已经出现了灌溉渠道、水井等水利设施集中化管理,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表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通过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海岱地区不同聚落间的生产资料调配协作,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在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就有着相亲的情感。考古研究发现,仰韶、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基因出现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遗传基础。这说明,从那时起,各民族的血脉相融带动了各民族情感相亲,各民族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和心理上的相互融通生成天然的亲近感和依存感,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促进了血脉相融和骨肉相连,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龙山文化代表着早期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社会结构、精神信仰的初步形成。在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济南市章丘区城子崖遗址发现的文物、城址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化载体,为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本网记者)

来源:掌上济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