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不可怕,可怕的是多发转移!救命知识必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17:39 1

摘要:当血液出现在厕纸上,当排便规律突然改写——这不是身体的小打小闹,而是肠道发出的最后通牒。殷先生、邵先生、谢先生,最近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孙彩珍院长接诊的三位肠癌患者的故事沉重地印证了一个残酷事实:肠癌本身并非绝境,但失控的转移才是生命崩塌的根源。

当血液出现在厕纸上,当排便规律突然改写——这不是身体的小打小闹,而是肠道发出的最后通牒。殷先生、邵先生、谢先生,最近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孙彩珍院长接诊的三位肠癌患者的故事沉重地印证了一个残酷事实:肠癌本身并非绝境,但失控的转移才是生命崩塌的根源。

真实案例警示:转移并非孤例

病案一、殷先生(58岁):从“治愈”到全面溃败
2023年因排便异常就诊,查出直肠癌伴淋巴转移。术后化疗4次因血小板过低被迫中止。虽靠宁波当地中药短暂提升血小板,但不久即出现咳嗽,检查发现腹膜、双肺等多处转移。术后放松警惕外出旅游,成为他最后悔的决定。

病案二、邵先生(62岁):5年拉锯战的溃败
2020年因血便腹痛确诊结肠癌伴淋巴转移。根治术后8次化疗,次年肝转移再行手术。2023年肺转移,2024年腹壁、肝、肾再现转移信号。放化疗、靶向治疗耗尽体力,血象极差,咳痰无力,生存质量跌入谷底。

病案三、谢先生(61岁):家族阴影下的全身扩散
家族癌症史敲响警钟(父肺癌去世、母肺癌术后、妹宫颈癌术后)。2023年因不明腹泻查出直肠癌伴肝转移(3处肿瘤)。肝肿瘤切除及消融后,肺结节再现,化疗导致身体极度虚弱,腹泻频发。

他们的共同轨迹:手术切除→化疗→转移复发→身体崩溃。西医治疗在转移怪兽面前,时常力不从心。

为何转移才是真正的“癌症之王”?

对此,孙彩珍院长解释说,肠癌术后转移不是偶然,其根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种子”早已播撒:手术无法清除所有肉眼不可见的癌细胞微转移灶。

· “土壤”持续恶化:手术创伤、放化疗毒性破坏内环境,反而为潜藏的癌细胞提供了滋生土壤。

· 免疫防线崩溃:肿瘤本身及西医治疗的双重打击,导致免疫系统无法识别清除残余癌细胞。

· 症状欺骗性强:咳嗽、疲劳、轻微腹痛常被误认为普通问题,延误转移灶发现时机。

对抗转移: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双重防线

“肿瘤治疗,尤其是中晚期患者,不能只盯着肿瘤大小,不顾身体状况放化疗要消灭肿瘤,更要关注人体自身抗癌的能力是否重建。”杭州种福堂(艾克)医院孙彩珍院长介绍说,西医手术、放化疗是消灭肿瘤的“先锋部队”,但重建身体稳态、修复免疫监控、改变癌性体质才是防止转移的终极堡垒,中医在多个方面优势显著:

1. 修复“战场”,改变癌性内环境
运用健脾补肾、清热解毒中药(如黄芪、白术、白花蛇舌草等),阻断癌细胞赖以生存的湿热瘀毒环境,从根源减少转移可能。

2. 减毒增效,提升治疗耐受性
针对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如邵先生的血象崩溃)、消化道反应(如谢先生的腹泻),通过益气生血、和胃止泻中药(如垂盆草、菝葜、平地木),保护脏器功能,支撑患者完成规范治疗。

3. 控制症状,赢得生存质量与时间
对转移灶引起的疼痛、积液、咳嗽(如殷先生、邵先生),中药外敷内服可显著缓解痛苦,避免过度消耗正气。

“未转移防转移,已转移防再转移”孙彩珍院长提醒广大肠癌患者要重视中药治疗,重塑抗癌内环境,因为中药可以针对患者不同阶段、不同转移部位、不同体质,在肠癌经验基础方上精准加减,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生命保卫战:早干预是唯一选择

肠癌转移并非末日,成功关键在两点:

1. 筛查防线不可破:40岁以上定期肠镜,便血、排便异常、消瘦需即刻就医。

2. 术后康复是起点:手术结束≠癌症治愈。术后立即介入中医药调理,修复体质、清除余毒,是阻断转移链的首道闸门。

来源:杭州艾克种福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