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黎城县黄崖洞镇清泉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真金白银投向农村、真抓实干打好基础、真实感受注重成效,绘就了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和美乡村画卷。
秋日的清泉村,天高云淡。清漳河畔的这个村庄,以“水”为钥,正解锁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黎城县黄崖洞镇清泉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真金白银投向农村、真抓实干打好基础、真实感受注重成效,绘就了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和美乡村画卷。
以水为脉 人居环境美起来
“现在村里处处透着整洁,清漳河清澈见底,看着这干净的河流,心里别提有多舒畅。”
河水清,环境好,是这几年清泉村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清漳河碧波荡漾,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作为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清泉村的变迁,绕不开穿村而过的清漳河——可曾几何时,这条河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到下雨天地面就有污水积存,天晴还会散发异味。”在村里住了几十年的老党员张大爷,提起之前的情景,难掩失望。
如何能让清漳河重新焕发生机?如何能在“千万工程”中先走一步?
“从清拆治污开始,先让水活起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说。此前,清泉村以“五清一改”为抓手,发动村民全面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30余吨,清渠整修2000余米,墙体立面整治9000余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水体及周边环境的“梗阻”问题。同时,村里还将村庄清洁行动纳入村规民约,与每家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推行垃圾“不落地”制度,引导村民从“用水人”转变为“护水人”。
清污治理后,周边的环境开始依次改造。
截至目前,清泉村已硬化破损路面4500平方米,硬化田间道路1500米,硬化灌溉渠道1565米,提质改造文化活动场所6400平方米。
短短几个月时间,清泉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清泉美”的蝶变。
以水为业 农民腰包鼓起来
精准温控、循环用水、智能饲喂、疫病监测……经过十几种智慧养殖工序,清泉村鑫润牧业的蛋鸡种苗与饲料,在现代化鸡舍中蜕变为年产1200余吨的优质鸡蛋,让智慧养殖落地生“金”。
清泉村鑫润牧业的3万羽蛋鸡智慧鸡舍在当地小有名气。58岁的村民张大爷如今就在鸡舍务工,“不用外出奔波,在家门口就能挣到稳定工资,日子踏实多了。”像他这样受益的村民还有很多,就近务工让生活有了新奔头。
这些年,清泉村锚定“水”文章,在发展智慧养殖的同时,发力特色养殖。投资30万元建成清漳龙虾养殖园,11亩园区里3个大型养殖水池整齐排列,年产小龙虾7000斤,成功打造全县规模最大、品质鲜美的小龙虾特色养殖基地。
“千万工程”的核心是让群众得实惠。清泉村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既让智慧蛋鸡养殖实现节水增效,又让特色龙虾养殖形成品牌,更撬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与村民增收,真正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今的清泉村,“水产业”活力十足。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50万元,较去年增长近两倍;村民人均收入预计达2万元,增幅超80%。靠水吃水、借水生“金”的愿景,正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
以水为景 乡村旅游热起来
“走进清泉村,像走进了江南小水乡!”沿着亲水步道漫步,身旁流水潺潺、绿植葱郁,不少游客纷纷拿起手机定格美景。
这份水乡之美,源于清泉村对“水元素”的深度挖掘。
“我们以水为墨,把水融入绿化美化的每一处细节。” 清泉村党支部书记的一番话,道出了清泉村蜕变的核心秘诀——通过精心打造两大“水景提升”工程,让水资源成为乡村旅游的亮丽底色,为村庄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滨水绿廊工程是清泉村打造的亮丽风景线。为了给村民和游客营造更优质的休闲环境,村里申请资金,沿着村内水系两侧大力开展绿化工作。如今,18.3万元打造的滨水绿廊、5000平方米绿植铺展、300棵树木形成天然屏障,成为村民散步的“天然氧吧”。每天傍晚,经常看到村民们结伴散步、健身。“这里比市区凉快,听着水声就特别舒服。”正在散步的村民王女士说。
稻田水乡景观工程更是为清泉村增添了浓郁的田园风情。村里斥资50万元打造的“清泉十里稻花香”主题景观,依托当地悠久的水稻种植传统,精心构建了稻田文化区。
除了自然景致,清泉村还着力深挖人文底蕴,为乡村旅游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作为赵树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创作灵感地,提质改造后的“姻缘泉”成了文艺青年打卡地。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小李带着笔记本坐在泉边,“读着小说里的情节,看着眼前的泉水,好像能摸到故事里的‘烟火气’”,她还在景观宣传栏前驻足,认真记录着赵树理与清泉村的渊源。
“现在来旅游的人多着呢!我们还打算开农家乐!”村民李大姐笑着说,“村子越来越美了,有自己的特色,以后外地游客来得多了,大伙儿也盼着能多挣点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从靠水造景到文旅搭台,清泉村把“水”玩出了新花样。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好风光,又有耐人寻味的文化创新,让乡村有“颜值”更有“内涵”,留住乡愁,也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里的一水一木。
对于未来规划,清泉村锚定“水产养殖+水厂”核心定位,以“水”为纽带推进发展:一方面做实治水护水长效机制,凝聚全民管护合力;另一方面,在现有鱼类、小龙虾、老鳖养殖及休闲垂钓基础上,扩大特色水产养殖规模,同步规划建设矿泉水厂,做强“水产业”。同时,保留水稻景观亮点,谋划民宿、水上研学项目,深化“水文化”赋能。黄崖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泉村将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业、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水”为核心激活发展动能,为打响“水美清漳 丹韵黄崖”文旅品牌、实现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从无人问津的普通村落,到声名远播的“旅游名片”,清泉村以一汪清泉激活发展动能,写活“水文章”。如今,这幅“看得见水、望得见田、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画卷,正沿清漳河畔徐徐铺展,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编辑:贾霄星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