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役详解,拿破仑加入最后的赌局时,早已是强弩之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11:21 1

摘要: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场上,法军的炮声响晚了两个小时。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场上,法军的炮声响晚了两个小时。

原因很简单,前一晚下了大雨,地太湿,大炮压根儿拖不上前线。

可这点延误,在那天,可能就是命运的一道分界线。

法军大本营里,气氛并不轻松。

拿破仑凌晨三点就醒了。

他站在帐篷外,盯着远处起雾的山丘,问身边的参谋:“英军会不会已经撤了?”没人敢接话。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说起来,滑铁卢不是他最辉煌的战役,但却是最决绝的一次。

那年三月,他刚从厄尔巴岛逃回来。

法国人一开始是兴奋的,巴黎街头到处是“皇帝万岁”。

可高涨的情绪很快就遇上了现实——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了,组了个第七次反法同盟,一天也没耽误。

拿破仑知道,这次不能拖。

他手里的兵,不满三十万,而对面,光是英军和普军就合起来超过一百万。

他必须抢在敌人会合之前打掉其中一支。

于是他选了比利时,选了滑铁卢。

那地方其实挺普通,一块坡地,周围零星几个村庄。

可地势对防守有利。

威灵顿早就选好了阵地,还把部队埋伏在山坡背后。

表面看上去人不多,其实后面藏着整整六万人。

拿破仑那天计划得挺细。

他先让大炮轰,炮轰完再让步兵推进,趁英军分神时佯攻右翼,主攻左翼。

理论上没错,可战场不是棋盘。

他没料到的是,连日阴雨让法军推进特别慢。

士兵们踩在泥地里,鞋都拔不出来,炮弹也打不准。

中午前后,出事了。

内伊元帅,也就是他最信得过的老部下之一,决定发起骑兵冲锋。

可问题是,他没等步兵跟上。

结果就是,几千名骑兵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冲向英军方阵,被一排排火枪和大炮打得七零八落。

有幸活下来的士兵回来说:“我们像撞上了石墙。

拿破仑听说内伊发动冲锋时,脸色当场就变了。

他吼着让人去找内伊,可骑兵已经冲出去了,来不及了。

更糟的是,普军的援军开始出现了。

下午四点左右,布吕歇尔的部队从法军侧翼出现。

这时候,格鲁希的名字第一次被提起。

格鲁希带着3万兵力,原本是去追击布吕歇尔的。

拿破仑的意思很明确:别让普军和英军会合。

可格鲁希那个时候在瓦夫尔,听到滑铁卢方向的炮声后,部下建议他“向炮声靠近”。

他没答应。

他说:“我奉命追击敌人,不能擅自改变。

这话听着有理。

可谁都知道,那天如果他哪怕快上两个小时赶到战场,结果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傍晚六点左右,拿破仑下了最后一道命令。

他把近卫军推了上去。

这支部队,是他亲自打造的精锐,几十场战役中从没败过。

他相信,只要这支部队不垮,战局就还有救。

可英军早做了准备。

等近卫军冲到阵前时,英军突然从山坡后冒出来一整排火枪兵。

第一排开火,后退装弹,第二排接着打。

三轮齐射之后,近卫军开始后退。

现场有人说,那一刻,连拿破仑自己都愣住了。

更要命的是,普军这时从侧翼发起了冲击。

法军阵线彻底崩溃。

有人高喊:“近卫军溃败了!”那句话一出,整个法军开始溃逃。

有人扔掉枪,有人脱下军服混进平民。

拿破仑自己也差点被俘,最后靠剩下的骑兵护卫才逃出包围。

第二天,他回到巴黎,三天后宣布退位。

这一次,没有人替他说话。

他被送上英国军舰,最终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那场战役之后,法国彻底失去了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了欧洲版图,英国成为新的霸主。

而“滑铁卢”这个地名,从那以后,就成了“彻底失败”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

Andrew Roberts,《Napoleon: A Life》,Penguin Books,2014

David Chandler,《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Macmillan,1966

Peter Hofschröer,《1815: The Waterloo Campaign: The German Victory》,Greenhill Books,1999

Wellington, Arthur,《The Dispatches of Field Marshal the Duke of Wellington》,J. Murray,1838

来源:小红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