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诠释孝心重量,遵义这一家人用爱照亮失明母亲的世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15:30 1

摘要:“这是给我母亲过生日时拍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她眼睛看不见,但听到大家唱生日歌,心里特别高兴!”赖汝琪向记者展示手机中记录的父母生活影像,讲述着背后的点滴。视频里,十多位亲人欢聚一堂,歌声阵阵、笑容灿烂,定格了这个家庭温馨幸福的瞬间。

“这是给我母亲过生日时拍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她眼睛看不见,但听到大家唱生日歌,心里特别高兴!”赖汝琪向记者展示手机中记录的父母生活影像,讲述着背后的点滴。视频里,十多位亲人欢聚一堂,歌声阵阵、笑容灿烂,定格了这个家庭温馨幸福的瞬间。

去年,家住红花岗区中华路街道花台坡社区的周晋群、赖汝琪家庭,获评遵义市2024年度“最美孝老爱亲家庭”。在这个家里,为老人洗衣做饭、端茶送水是日常,陪母亲散步逛街、讲述外界的新变化,也显得那么自然。

而这份看似平常的亲情守护,实则来之不易。

多重考验压肩,他们共度时艰

故事的开端,要从二十六年前说起。

那时,赖汝琪55岁的母亲不幸患上青光眼,视力逐渐恶化,直至完全失明。妻子周晋群刚嫁过来不久,还未来得及与婆婆熟络,便和丈夫一同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照料之路。一家人分工明确、从不推诿:周晋群负责做早餐,中午由赖汝琪的哥哥一家来做饭,傍晚则由下班回家的赖汝琪买菜下厨。兄弟两家人齐心协力,共同照顾失明的母亲。

“悲欢离合虽是人之常情,但老人多陪我们一天,就是这个家的福气。”赖汝琪这句话,成了全家人的信念。

然而,更艰巨的考验在2019年降临——父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夫妻俩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积极面对。如同照顾母亲一样,他们悉心为父亲准备早餐、协助如厕、换洗衣物,哥哥嫂子也常来帮忙。

面对婆婆因失明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周晋群总是像贴心女儿一样陪她聊天、耐心开解。夫妻俩经常牵着她的手在小区或附近公园散步,“让她听听车声、人声,知道这世界依然热闹。”

家里的座机还特意设置了快捷键,赖汝琪耐心教母亲:“按1键打给小儿子,2键打给大儿子,重拨键打给其他人。”由于母亲对外界的视觉印象仍停留在二十多年前,一家人就通过播放电视节目、多聊天、带她外出走走等方式,帮助她通过声音感知时代的变迁。

爱与乐观在家中流淌

赖汝琪在社区工作,妻子周晋群在酒店上班,两人都十分繁忙。即便单位离家很近,繁杂的基层事务也常让赖汝琪感到分身乏术。父亲住院期间,他不得不将病房当作临时办公室,一边处理文件,一边悉心照料。

多年的陪护经历,让他们掌握了许多护理知识。赖汝琪笑称,妻子周晋群已是家里的“全科医生”,他和儿子有小病小痛,她总能立刻找出对症的药品。赖汝琪时常开玩笑:“周大夫,吃错药了你可要负责!”

面对生活的重担,这个家始终洋溢着乐观。他们不仅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更用爱与耐心扫除阴霾,给予老人最大的精神慰藉。赖汝琪深知,尽管父母身不能动、目不能视,但他们的心依然明亮,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深厚的亲情。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风

“儿子儿媳都很孝顺懂事,虽然工作忙,但在家总会主动分担。”谈及儿子,赖汝琪脸上写满欣慰。如今,已成家的儿子赖钦仍与他们同住,是小两口照顾老人的得力帮手。

在对儿子的教育上,赖汝琪始终秉持顺其自然的原则,既不强求,也不粗暴干涉他的爱好。在孝道传承方面,他更未刻意说教——因为他和周晋群日复一日为老人喂饭、梳头、换洗衣物的点滴行动,本身已是“润物细无声”的示范。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孩子是看着我们怎么做人长大的。”赖汝琪说。

窗外夕阳渐沉,他拿起手机提醒儿媳提前备菜。采访结束后,他将赶回家为全家人做饭。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亲离世四年,儿子也已成家立业,如今母亲成为赖汝琪夫妻最深的牵挂。“人生难免有遗憾,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多陪伴母亲,让她安享晚年。”

全媒记者:付尧尧(见习)

编辑:何祖嘉

来源:直播遵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