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由龚俊、彭小苒领衔主演、桂林籍演员乔振宇特别主演的古装剧《暗河传》登陆优酷平台。细心的桂林网友们发现了剧中的“彩蛋”——乔振宇饰演的苏喆满口桂林话,嚼着话梅,再配上玄铁色黑衣长袍,将一位拥有“大逍遥天境修为”的掌门人刻画得有血有肉。
10月20日,由龚俊、彭小苒领衔主演、桂林籍演员乔振宇特别主演的古装剧《暗河传》登陆优酷平台。细心的桂林网友们发现了剧中的“彩蛋”——乔振宇饰演的苏喆满口桂林话,嚼着话梅,再配上玄铁色黑衣长袍,将一位拥有“大逍遥天境修为”的掌门人刻画得有血有肉。
“谁懂在古装剧里听到家乡话的救赎感啊!”“这口音我能循环十遍!”网友们纷纷跟评,语气里透露着自豪。
方言是一个地区人群的身份标识。相同的口音,相似的表达总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随大众影像传播技术发展,鲜活的地方语言也成功激发了观众对一个地方的兴趣,最鲜活的例子是东北方言、四川方言。本轮桂林方言的出圈,不仅激发了各地网友对桂林的兴趣,萌生了“来桂林看看”的冲动,也让越来越多人改观:方言并不“土”,相反它彰显着我们日益强烈的文化自信。
01《暗河传》桂林方言让网友直呼“上头”
“许是这位药王师叔年纪太大,耳朵背了,你要敲得再响一点……”日前,多个《暗河传》的小片段被网友放到了社交媒体上。视频里,被誉为“天涯四美”的演员乔振宇穿着黑衣长袍,一副冷酷帅气的模样。但当他开口,一口正宗桂林话秒变“隔壁叔叔”。
乔振宇《暗河传》剧照
“反差好大啊!” “谁懂在古装剧里听到家乡话的救赎感啊!”“这口音我能循环十遍!”熟悉的口音吸引了ip 广西的网友们纷纷跟风热评。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网友们也学自信秀出了“同款”桂林话。有趣的桂林方言出现“人传人”现象,不仅龚俊在剧中学起了桂林话,剧外其他地区网友也对桂林话充满了好奇。百度上打“暗河传”三个关键字,会自动关联“乔振宇说的是什么方言”的词条。
这一次,“出圈”的不仅仅是曾经的“天涯四美”、古装美男子乔振宇,还有桂林方言。不少网友表示,桂林方言很多表述很有趣、很生动,希望“来桂林的时候现场听一听”。
02桂林方言是“山水里的声音密码”
“甩古”“猫冬瓜”“扯板路”“狗肉”“小把爷”“夜屎佬”……说到这些词语,桂林人都会秒懂,会心一笑。
桂林方言属西南官话桂柳片桂北小片,源于明代江淮移民带来的南方官话。在几百年的演化中,慢慢融合当地语言特征,形成了18个声母、35个韵母和4个声调。历史上,桂林方言还曾作为清代岭南科举和戏剧的通用语言。
今年2月,在东西巷,外国朋友在“三姐有戏”学习桂剧和桂林方言。(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供图)
曾几何时,方言被大众视为“土”的代名词,但在近年来的影视作品、段视频中,有趣的方言频频亮相,成为了城市、地区的代名词。比如东北话被视为“有梗”,常出现在喜剧、小品、脱口秀中;四川话自带轻松诙谐,山东话、河南话、陕西话都自带老乡亲的感觉。不少人因方言对一个地区产生兴趣,萌生了前去旅游、探究的想法。方言“种草”城市,也渐渐成为近年来文旅市场推介的新玩法。
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苏宁认为,桂林方言是识别“桂林人”身份的核心标识,其保护直接关系到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可以说它是桂林人的口头文学宝库、传统情感联结纽带、声音里的山水密码。这一次《暗河传》桂林方言出圈,更彰显出了地方方言保护意义的重要性。“保护和发展桂林发言,实质是守护岭南文明的DNA序列。如果不活化活用,方言很容易在全球一体化大融合中势弱和消融。”苏宁说,桂林市中华文华促会在对外文化交往活动中,特别注重对桂林语言文化艺术的推广宣传。比如在2025年9-10月的“我中意你”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展中,就设立了外国人学中国方言的环节,让各国嘉宾体验用桂林话来表述食物的味道。在即将开幕的桂林艺术节期间,协会还策划了“俏见桂韵”桂剧文化展,让桂剧非遗传承人与欧洲戏剧导演对话,桂剧语言艺术与世界戏剧同坛共论,交流创新;同场还有各国嘉宾现场学唱桂剧的环节。
“桂林方言如同文化之水,贵在流动。我们既要守护方言的根脉,也要赋予它乘风破浪的翅膀,让桂林故事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亮丽名片。”苏宁表示。
来源:江城高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