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柳叶刀》文章预测,到2030年全球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量将达到500万,其中亚洲患者将占200万。
前言
2015年《柳叶刀》文章预测,到2030年全球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量将达到500万,其中亚洲患者将占200万。
血液透析是目前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
血液透析,这个听起来专业又陌生的词汇,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远在天边,但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而言,却是为了维持生命而必须面对的治疗之一。
究竟什么是血液透析?它是如何工作的?今天,我们就通过5个问题,带你深入了解这项挽救无数生命的医疗技术。
Q1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俗称“洗肾”,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等方式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排除体内过多水分的血液净化技术。
当肾脏功能衰竭至正常功能的10%~15%时,肾脏无法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这时就需要血液透析来替代部分肾脏功能,以维持生命。
Q2血液透析如何工作?
血液透析的核心是透析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肾”。
透析器内装有数千根空心纤维管,这些管壁就是半透膜,膜上有大量微小孔径,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和血细胞则被阻挡。
透析时,患者的血液从动脉端被引出,流经透析器的空心纤维管内;与此同时,透析液则从纤维管外反向流动。
依靠浓度差和压力差的作用,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和钾、磷等多余电解质进入透析液中并被带走,同时还能清除体内多余水分。被净化后的血液再经静脉端返回体内。
Q3哪些情况需要接受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mL/min以下,并伴有严重症状如恶心、呕吐、浮肿、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
急性肾损伤: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急剧下降,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药物或毒物中毒:某些可经透析清除的药物或毒物中毒,如甲醇、乙二醇、锂盐等。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如顽固性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无效的严重水肿患者。
Q4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透析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
饮食管理:低盐;低钾,避免食用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低磷,限制食用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
液体摄入:透析期间严格控制饮水量,通常为前一日尿量加500mL。
药物管理:规律服用降压药、磷结合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
血管通路保护:动静脉内瘘患者需每日检查震颤和杂音,避免压迫;使用导管的患者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铁代谢、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
Q5血液透析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并发症: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痛等,首次透析患者易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
长期并发症:贫血、肾性骨病、心血管疾病、感染(特别是血管通路相关感染)、营养不良、淀粉样变性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型透析器、在线血容量监测、血温监测等技术的应用,许多并发症已能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理。
血液透析是一项复杂的治疗技术,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健康肾脏的所有功能,但它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这五个问题的解答,能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认识血液透析,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误解。
如果您或家人正在面临透析治疗,请务必与专业肾科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Liyanage T, Ninomiya T, Jha V, et al. Worldwide access to treatment for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Lancet, 2015, 385(9981): 1975-1982.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