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组委会将2025年已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85家中国内地传媒企业作为整体指数范畴(涵盖广告营销公司、数字媒体公司、游戏公司、影视院线公司、出版公司、电视广播公司六大类型传媒公司)。随之,将此85家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公开发布的三
“第一届传媒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依托“传媒业可持续发展VPI评级模型”,对中国内地上市传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SG表现进行数据化、科学化剖析。
组委会将2025年已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85家中国内地传媒企业作为整体指数范畴(涵盖广告营销公司、数字媒体公司、游戏公司、影视院线公司、出版公司、电视广播公司六大类型传媒公司)。随之,将此85家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公开发布的三大报告关键信息,如实践案例、核心数据、所获奖项及外部评级等录入“传媒业可持续发展VPI评级模型”系统,最终形成指数名单。该名单将在10月19日于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融媒体与国家治理论坛揭晓,并于当晚在《传媒1号》全网公示。
为让学界、业界清晰理解该模型逻辑与操作路径,本文将全面解读其底层框架、适配性改造及评级机制。
VPI 模型(Values-Process-Impact)源自香港中文大学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卢永鸿教授团队,其核心逻辑建立在“企业可持续性与企业社会责任(CSR)深度绑定”的认知之上 —— 相较于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能维持更长久的经营生命周期。
基于这一逻辑,VPI模型长期用于评估亚太地区各领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SG表现,十年间已衍生出庞大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Business Sustainability Indices,简称 BSI)”。
2025年,“第一届传媒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香港中文大学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联盟成员单位《传媒1号》联合发起,共同推动VPI模型与传媒行业深度适配,最终形成了“传媒业可持续发展VPI评级模型”。
01 )VPI模型解读
V(Values,价值观):首先是企业价值观 (V)的构建,需要制定具有概念充分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业务可持续发展愿景及使命,以指导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因此这部分主要考核传媒公司的战略规划阶段,核心考察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是否主动将可持续发展ESG理念融入顶层设计,以及该理念是否指导业务方向。
P(Process,过程):其次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流程 (P),要求企业将社会责任管理及其相关项目制度化,这部分考核针对传媒公司运营实施阶段,细分为管理(Management)与实践(Practice)两大维度。
管理(Management):聚焦内部治理机制,包括董事会ESG监督体系搭建、ESG议题决策流程规范、员工薪酬体系合规性、内容安全审查机制建立等,评估ESG理念在企业管理层面的落地深度;
实践(Practice):侧重业务端具体行动,涵盖内容生产、传播分发、供应链协作等,考察ESG理念对实际业务的渗透效果,以及对用户、员工、社区、合作方等利益相关方的正向反馈。
I(Impact,影响):第三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影响 (I),它要求企业必须评估其企业社会责任努力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所产生的贡献,因此该部分致力于评估传媒公司在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维度的实际价值,包括环保理念普及效果、正向价值观传播影响力、公共教育资源贡献等,量化其可持续实践的最终成效。
可见,VPI 模型中“价值观-过程-影响”并非孤立环节,而是形成循环联动的整体:价值观驱动过程,过程产生影响,而影响又会反馈给价值观。这一循环的目标,正是达成所谓“三重底线”(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VPI评级模型”能够系统评价企业ESG实践的完整性与可持续性。
在香港中文大学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心BSI原始指标体系中,VPI模型对应权重为:V(20%)、P(50%)、I(30%)。其中,P(Process)又被细化为管理(Management)和实践(Practice)两个部分,对应占比分别为20%、30%。
02)针对传媒业差异化特质进行适配调整
但是,传媒行业与一般制造业、服务业存在本质差异,直接套用VPI模型,难以精准反映其ESG表现。经过《传媒1号》的大量调研、访谈与研究分析,总结出5条传媒行业相较其他行业在可持续发展·ESG上的差异化特质,并将这些差异化特质融入到VPI模型中——
1. 传媒业是一个受虚拟(非实体)“内容驱动”的行业,传媒行业的轻资产、知识密集型属性决定了其无需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与物质资源消耗,而是聚焦于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传播。相比于零售业、食品行业、建筑业等直接产生环境(E)影响的行业来说,传媒业对环境的影响是间接的、不直观的。
2. 传媒行业具有强烈的“数字属性”,体现在对用户数据、产品数据的保护方面,以及科技数字服务层面,但目前传媒行业ESG报告中披露较少,远远低于其他行业。
3. 传媒业有“内容传播快速”的特点,因此传媒行业独有强价值观输出、文化塑造功能,可以作为S(社会)维度考核标准。
4. 与其他行业相比,传媒行业的一个重要差异化特点是“受众广泛”,这是传媒业在其ESG评级中S维度占比最多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传媒行业受到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监管,政策导向侧重于“内容导向正确、文化繁荣发展以及舆论环境健康稳定”等。
5. 传媒行业的差异化还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内容创作、传播以及平台运营过程中,对新技术(如 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程度可以影响E(环境),比如是否利用技术优化了运营中的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指标。
因此,模型适配的核心并非重置VPI框架,而是结合上述差异化特质,补充传媒行业专属指标与评估规则,实现“通用逻辑 + 行业特性”的深度融合。
基于VPI模型的核心逻辑,结合传媒行业 ESG 实践的差异化特征,“传媒业可持续发展 VPI评级模型”通过 “基础调研-核心设计-数据校验-结果生成” 的闭环流程,构建起适用于传媒公司的评级体系,具体操作如下:
前期调研:为模型适配提供行业依据
为确保模型能精准捕捉传媒业 “内容驱动”“数字属性” 等差异化特征,避免通用模型套用的偏差,《传媒1号》团队历时2个月开展专项调研:一方面完成与20位传媒业、可持续发展·ESG领域专家的深度访谈,挖掘传媒公司在ESG实践中的核心痛点与关键议题;另一方面结合国际传媒行业规章制度,系统提炼传媒业ESG实践的独特性指标。这些调研成果直接为后续问卷设计提供实证依据,从源头保障模型与传媒行业的适配性。
指标融合与问卷填写:兼顾通用性与传媒业特殊性
在此基础上,将前期调研梳理的行业特质与VPI模型核心维度结合,设计出“主问卷 + 传媒行业附加问卷”的双层问卷体系。
主问卷:覆盖 VPI“价值观-过程-影响”核心维度,含10个大类、近1000个细分问题,聚焦传媒公司ESG实践的通用性数据采集,由组委会专业团队根据企业公开报告填写,确保基础数据的规范性;
附加问卷:含六大类型传媒公司专属问题,补充通用问卷未覆盖的行业特性指标。该问卷优先允许企业自主填写,充分体现不同赛道的实践差异性;若企业未在规定时限内回复,则由组委会根据其公开报告内容客观补填,确保信息完整无遗漏。
企业反馈机制:保障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
为规避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偏误,团队建立企业反馈校验环节。主问卷填写完成后,以邮件形式发送至对应企业邮箱,明确告知企业数据来源与计算逻辑,允许企业对偏误、漏填数据提出修改或补充申请;附加问卷则同步发送,提醒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全程秉持 “客观、准确、全面” 原则,通过企业反馈校准数据偏差,确保模型输入数据的真实性。
所有问卷数据确认完成后,由“传媒业可持续发展VPI评级模型”系统根据预设算法自动计算生成初步得分,再由专业计分人员进行复核校验,最终形成指数名单。整个评级过程与指数结果均受香港通用检测认证有限公司(SGS)全程监督,从数据采集、问卷填写到得分生成,全流程规避主观干预,保障评级的客观性与公信力。
“第一届传媒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根据企业最终得分,将传媒公司ESG表现划分为八个等级:
90至100分被视为典范企业,意味着它们在践行可持续发展·ESG理念方面表现卓越,堪称行业标杆;
80至89分被归为前驱企业,代表其在践行可持续发展·ESG理念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70至79分被评为成功企业,表明它们在践行可持续发展·ESG理念方面取得良好成绩,整体表现优异;
60至69分属于表现企业,意味着它们在践行可持续发展·ESG理念方面表现较为稳定,并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50至59分被称为实践企业,表明它们已开始主动实践可持续发展·ESG理念;
50分以下则表明,企业在实践可持续发展·ESG理念方面处于试水探索阶段。根据取得成果的不同,我们将该区间细化为高阶探索者(40-49分)、中阶探索者(30-39分)和初阶探索者(30分以下)。
综上,“传媒业可持续发展VPI评级模型”依托VPI框架,适配传媒企业构建评估体系,经行业调研、专家论证及客观评价融合设计,确保评级过程公开透明、结果严谨公正。传媒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将ESG理念融入战略与运营,主动担负行业引领与社会责任示范角色,推动传媒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模型为适配传媒企业需求的1.0版本。未来将结合此次评级实践反馈,持续优化评估指标与精度,让模型更贴合传媒企业特质,为其企业ESG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引,助力行业可持续生态完善。
来源:传媒1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