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专场来袭,本月底佳士得香港再现传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11:38 1

摘要:有这样一位传奇藏家,他的瓷器珍藏堪称全球最全面的私人藏瓷之一。去年,其藏品首次亮相佳士得香港拍卖,便以100%成交的佳绩惊艳四座。今年,他再度归来。这就是香港知名收藏家区百龄。

有这样一位传奇藏家,他的瓷器珍藏堪称全球最全面的私人藏瓷之一。去年,其藏品首次亮相佳士得香港拍卖,便以100%成交的佳绩惊艳四座。今年,他再度归来。这就是香港知名收藏家区百龄。

10月30日,佳士得香港将在秋季亚洲艺术周期间隆重呈献“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专场拍卖。45件拍品横跨宋、元、明、清四大时期,且全部传承有绪、品相良好、种类繁多,可谓精彩纷呈。

除此之外,“爱莲堂珍藏-御用文房雅制”专场与“重要中国及亚洲工艺精品”拍卖将同日登场,为全球藏家奉上一场艺术盛宴。

文丨王 何

图丨佳士得香港

区氏珍藏再续传奇

40多年来,区百龄一直醉心于搜罗珍罕的中国瓷器精品,并建立了首屈一指的瓷器收藏体系,当中的成化时期顶级御瓷更是享负盛名。此番将登场的“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延续了首拍的高品质水准,拍品大部分为区百龄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海外及香港拍卖中竞得。应该说,这批拍品全面呈现了一部完整的中国陶瓷制作史,同时反映了区百龄雄心壮志的收藏目标。

纵观本次专场,封面拍品——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明星。此瓶造型典雅,通体施豇豆红釉,呈淡雅的粉红斑驳质感,间杂翠绿苔点,这是铜料在窑火中经还原焰呈红、再氧化呈绿形成的独特效果,烧制难度极高。豇豆红釉器是康熙年间的研发成果。此釉仅用于一小批作品,器型略小,且均属文房用品。传统而言,此类作品合称“八大码”,包括四件瓷瓶、三件水盂和一个印泥盒。本拍品为其中一款,样式较为罕见且格外隽雅。此外,其因器型丰肩敛足的曲线酷似莱菔而得名,颈部近肩处凸饰三道细弦纹,又有“三弦尊”之称。此瓶曾亮相199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区百龄珍藏百件名瓷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虽有同类收藏,但品相与工艺能与之匹敌者寥寥无几。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高20.5厘米

估价:700万至1200万港元

同为康熙时期的青花淡描寒江待渡图笔筒,是康熙官窑青花文房的稀世之作。这件笔筒以极细的白描手法绘通景山水,青料发色淡雅。存世康熙笔筒多为民窑制品,署官窑款者极少,目前已知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3件同款不同纹饰的官窑笔筒,而绘“寒江待渡”山水题材的仅此一件,堪称孤品,稀缺性显著。

清康熙 青花淡描寒江待渡笔筒

高15.8厘米

估价:250万至350万港元

清雍正洋彩过枝虞美人碗则为雍正御瓷中“过枝”工艺的典范。其传承脉络同样显赫,曾先后为爱尔兰都柏林毕缇图书馆创始人毕缇爵士、赛维克夫人等国际藏家所有,与拉斐尔赠予伦敦大英博物馆的虞美人碗、2017年香港佳士得拍出的桑顿医生旧藏成对碗属同等级精品。

清雍正 洋彩过枝虞美人碗

口径13.3厘米

估价:600万至1000万港元

另一件明宣德青花石榴缠枝莲纹莲子碗因形似莲房而得名,碗心双圈内绘折枝石榴果,内壁饰缠枝莲纹,外壁绘双层莲瓣纹,口沿边环饰海水纹,青花发色浓艳明快,尽显“宣青”的典型特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系列宣德款莲子碗,可与此件相互印证;北京故宫博物院、东京出光美术馆及大英博物馆亦有同类藏品,而此件传承自197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来源清晰,更添珍贵性。

明宣德 青花石榴缠枝莲纹莲子碗

口径20.5厘米

估价:380万至550万港元

除上述四件外,拍品中还囊括了北宋钧窑天蓝釉琴炉、元青花龙戏珠缠枝牡丹纹盘、明正德黄地青花石榴花纹盘、清雍正珊瑚红地五彩九秋同庆纹碗等,完整呈现了中国陶瓷从宋代至清代的工艺演变与审美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第二部分专场拍卖部分收益同样将拨捐予区百龄慈善基金会,继续发扬区百龄“饮水思源”的慷慨精神,造福社会。

爱莲堂文房雅趣

本次“爱莲堂珍藏-御用文房雅制”专场将带来25件拍品总低估价接近1亿港元,可谓数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品珍藏之一。种类涵盖宋瓷、清代御瓷、佛教艺术品及御制工艺精品,琳琅多元,且均为品相绝佳的艺术杰作。该专场领衔之作清乾隆洋彩粉青地御题三清茶诗茶壶,是目前已知唯一存世者,估价3000万至4000万港元。此壶不仅是弥足珍贵的文人雅玩,更承载着帝王治国修身的深厚意涵。其肩部尤为精巧,匠人以细腻的珐琅彩料精心绘制梅花、松树与佛手纹样,诠释了“三清”风骨与福寿寓意,诗画交融堪称瑰宝,其蕴含的雅致情怀与精益求精的精神于今仍具共鸣。

清乾隆 洋彩粉青地御题三清茶诗茶壶

估价:3000万至4000万港元

清乾隆瓷胎仿景泰蓝番莲纹三足炉也备受瞩目,曾为暂得楼胡惠春旧藏。炉撇口,立桥形耳一对,颈略收,鼓腹下垂,腹圜收,三乳足,器外底印“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估价600万至800万港元。乾隆御窑厂为满足皇帝对新奇设计的追求,制作出各式仿效不同材质的瓷器,如仿木、仿漆、仿石、仿铜等器物,而本拍品正属仿铜类别。本炉造型仿明宣德铜炉,其双耳、口、颈及三足施褐色釉,上洒金粉,同明清文人所尚并常见于案上之洒金铜炉;炉腹呈立体感九瓣莲花,莲瓣内均饰红、黄、蓝九朵折枝莲花及叶,形制纹饰仿效明景泰珐琅器,可比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刻景泰本朝款之蕃莲纹盒。此拍品造型及纹饰表达手法极为少见。

清乾隆 瓷胎仿景泰蓝番莲纹三足炉

口径11.7厘米

估价:600万至800万港元

此外,专场中亦呈献清乾隆御制松花石旭日东升池砚及双色松花石凤凰云纹盖盒,估价240万至350万港元。淡绿石长方砚,纹理自然天成,墨池状如半月形,下刻云纹,砚背中央浅凹,中镌“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钤刻篆书“乾隆年制”。砚盒为双色松花石琢制而成,盒身为赭黄色,盖面嵌灰绿色巧雕双凤相向于云海间,各衔灵芝及桃。此砚背面之砚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取自北宋文人唐庚《家藏古砚铭》,从砚台上体会出守静之方,方得延年之道。清宫绿松石砚传世品寥若星辰,此拍品配有原松花石盖盒,实属难得,为康雍乾盛世御用文房之典范。

清乾隆 御制松花石旭日东升池砚及双色松花石凤凰云纹盖盒

砚长11.8厘米 盒长12.6厘米

估价:240万至350万港元

元至正三年(1343年)黑漆子期式“朱雀”琴也是亮眼拍品之一,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元。琴面以大小牛毛断纹为主,组成流水断纹,琴背侧为冰裂断纹。琴边面底合处无断纹,因20世纪50年代剖修,填以新灰漆。岳山承露均为硬木类,肩当三徽,雁足当九徽半,以蚌为徽。圆龙池,长偏圆凤沼,纳音微隆。琴颈背以隶书刻“朱雀”为琴名,琴名下两行铭“至正三年仲春”“白下吕公瑾造”。至正乃元顺帝年号,至正三年为1343年,白下为今南京秦淮区北。南朝宋元嘉时期始建城于白石山南麓,因而得名。至唐朝武德九年正式纳入行政区,命名为白下县。 吕公瑾当为斫琴者,可惜查诸文献未得有关记载。明灭后此琴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曾燠所得。后来该琴又被清末金石大家吴大澄收藏,传到吴湖帆手上再请陈巨来亲手刻了几行铭文说清来历。

元 黑漆子期式“朱雀”琴

通长119厘米 弦长112厘米

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元

佳作尽显工艺魅力

“重要中国及亚洲工艺精品”拍卖同样精彩纷呈。其领衔拍品为北宋定窑刻牡丹纹净瓶。此瓶造型绝美、工艺精湛,历经英国艾伦·巴罗爵士伉俪及香港两大重要私人收藏递藏,流传有绪。

巴罗爵士作为20世纪初欧洲知名中国陶瓷藏家,尤爱宋代器物,其藏品曾参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现存定窑大部分为开放形卧件,封闭形立器罕见。此瓶器型稀罕,圆球形器身、纤长瓶颈配扁平口,工艺细腻,牡丹纹舒展自然,尽显宋代定窑工艺与文人审美之雅致,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维德爵士收藏的定窑瓶在形制或工艺上可相呼应,是研究宋代定窑及中外陶瓷收藏交流的重要实物。

北宋 定窑刻牡丹纹净瓶

高25厘米

估价:1800万至2500万港元

景德镇自明初仿龙泉窑青釉瓷器的色调深浅不一,通称为冬青釉,永乐时期创烧的一种青翠似嫩竹的浅青色被称为为翠青釉,这件明宣德翠青釉模印葵口盘即属此类。明代青釉传世作品本就不多,带宣德本朝款的更是稀少。此盘为宣德本朝款翠青釉佳作,侈口、弧壁,内外壁模印菱花形瓣纹至口沿,通体施细腻温润青釉,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同类藏品可资对照,足见其珍贵性。

明宣德 翠青釉模印葵口盘

口径18.2厘米

估价:1000万至1500万港元

晚明鎏金铜菩萨坐像造型慈悲庄严,菩萨结跏趺坐,右手上举、左手持经卷,身披宽松法衣,衣缘饰精细花卉纹,头戴透雕宝冠,胸前佩璎珞珠宝,面容沉静,流露圣洁慈祥。造像体量硕大,扁平胸部、方扁足部为晚明佛教造像典型风格,曾为丹麦Kierulff家族旧藏,后于伦敦佳士得拍卖,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同类风格坐像风格极近,是晚明佛教造像的珍贵实物。

晚明 鎏金铜菩萨坐像

高58.5厘米

估价:220万至300万港元

来自清17/18世纪的黄花梨四出头方材官帽椅气势静美、儒韵高雅,以方材为框,靠背呈弧形,线条刚劲且弧度圆润流畅,椅座板粗硕显宏伟,有束腰、内侧马蹄足,以“霸王枨”加固,十分难得。

清17/18世纪 黄花梨四出头方材官帽椅

104厘米×59厘米×49.5厘米

估价:60万至80万港元

无论是区百龄珍藏的再次归来,还是爱莲堂珍藏的重磅来袭,抑或是重要中国及亚洲工艺精品的多元呈现,这一切都将再次印证佳士得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的先锋地位,为本次香港亚洲艺术周注入强劲活力。

编辑丨王何

校对丨郑爽

设计丨周倩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中国收藏杂志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收藏》杂志

还不赶紧订一套!

它们将带给您——多重享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音频及视频号讲述的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有趣有料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创造无价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