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我差点以为他真考上了,结果一查,人家花三万八报了个五天的高管研修班。
你是不是也刷到过那个穿白衬衫、捧着笔记本在复旦校园里拍照的视频?
当时我差点以为他真考上了,结果一查,人家花三万八报了个五天的高管研修班。
别急着骂他骗人。
他没说“我是复旦学生”,可你我都知道,那张照片一发,底下多少人自动脑补了“学霸人设”——我们太习惯用学历当标签了,好像没个985镀金,连说话都没底气。
他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但这次不一样,他没躲,直播里直接把笔记翻出来给你看,密密麻麻的批注,连咖啡渍都还在。
你见过几个网红愿意把学习过程摊开在镜头前?
不是摆拍,是真在记。
三万八不是买文凭,是买五天和一群真实的企业家坐一起,听他们聊裁员、谈现金流、讲怎么在抖音里活下来。
疯产姐妹散了,不是因为吵翻,是两个人对“赚钱”的理解不一样了。
他不想再当一个被流量推着走的段子手,想试试能不能把内容当产品做。
现在他签了无忧传媒,拍短剧,接美妆代言,一个月广告占四成。
有人骂他变俗了,可你想想,当年那个靠搞笑涨粉的账号,现在能靠笔记和短剧撑起390万粉丝,不是靠运气,是靠换赛道。
掉粉了?
正常。
你刷短视频的时候,不也一样吗?
今天追一个“逆袭学霸”,明天换一个“逆袭打工人”,谁真信谁傻。
但邵雨轩至少没装,他承认自己不是学生,但他认真学了,还把学到的东西拍成了剧。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那些骂他“蹭名校”的人,自己手机里收藏的“逆袭模板”比谁都多。
我们一边鄙视学历营销,一边偷偷给每条“清华毕业做保洁”的视频点赞。
他没骗你,是你自己太想信一个故事。
现在他不再靠“复旦”活着了,靠的是《打工人日记》里那句:“老板说加班到十二点,我回:老板,你家WiFi密码是多少?
”——没人再问他是哪毕业的,只问下集啥时候更新。
这才是真正的转型:不是换个头衔,是换掉了别人给你贴的标签。
来源:清闲的画板FKwWz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