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服务“三秋”生产丨秋收赶着“铁牛”走 烘干帮着“金粒”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08:24 1

摘要:近日,收割机轰隆隆碾过肥城边院镇农田,玉米秸秆应声倒下,一人高的秸秆留茬不过小腿肚。机器“跑起来”一次割三行,不到半小时,一车带着轴的玉米棒便运出地头。

近日,收割机轰隆隆碾过肥城边院镇农田,玉米秸秆应声倒下,一人高的秸秆留茬不过小腿肚。机器“跑起来”一次割三行,不到半小时,一车带着轴的玉米棒便运出地头。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已经收了近30亩地,看到收割机下了地,我这心才放回肚子里。”肥城种植户刘丙伍站在田埂边,眼睛紧盯着收割机动向。他表示,今年家里180亩地全托管给了供销社,院里早就备好了透气的储粮筐,收割进度仰仗着这些在地里干活的新家伙。“天一晴就得抓紧干,只要玉米秆子不倒,收割起来省心、损失也少。”刘丙伍说。

今年秋收偏偏遇上连阴天,土地湿黏,普通的轮式收割机根本下不了地。为此,泰安市供销社联系调度河南、河北及周边地区60余台履带式收割机投入使用。

“小雨天也不耽误干活,我们两台收割机这几天收割了四百多亩。”河南鑫发农机合作社农机手肖艳说。这些“铁牛”每天能收获超百亩玉米,人机配合着把雨水耽误的进度抢回来。截至目前,在全市供销系统调度下肥城、东平等地完成玉米抢收19.6万亩。

收下来是第一步,存得好才是关键。

圆柱玉米篓、方形铁架筐、路边晾晒、机器烘干……各家有各家的办法。不少种植户选择先妥善储存好这批粮食,等着卖个好价格,还有一部分玉米则被直接送到了肥城边院镇为农服务中心。

“今年受雨水影响,新收玉米含水量普遍超过30%,晾晒、烘干需求很大。”泰供边院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指着烘干塔说,“近期这台负压式燃气炉烘干塔满负荷运转,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人停机不停”。

“湿玉米进了仓就不担心雨淋霉变,这套烘干系统省心又靠谱。”泰安市泰供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侯军说。他对这套设备很满意,相对于按次、按量烘干的老法子,这台机器清洁高效,全程流水线作业:玉米脱粒后归拢进湿粮仓,内部300吨储粮空间配备通风系统,粮食三两天内不霉变。烘干仓内,粮食一旦储满75吨便开始运转,不同湿度的玉米分多条流水线除水,水分检测达标后自动结束烘干。进粮、烘干、出粮,全程机械化作业。

在储粮仓库,侯军随手里抓起一把玉米粒,在耳边轻轻摇晃。“掂起来听声音,哗啦哗啦的就说明干透了。”侯军解释道,含水量降到14.5%才符合储粮标准,存储、售卖都不成问题。大小17台烘干设备均投入使用,全市供销社系统玉米烘干量已经达到4.8万吨,后续这些玉米将陆续售往肥城、东平等地的粮食加工企业,对不同质量的玉米进行分类加工,制成玉米淀粉、玉米油、饲料、酒精等。

秋粮玉米紧收获,种植户的心也记挂着秋种。

田里收割机还在作业,种植户武传玉等人聊起今年小麦如何播种。“地太粘,还得晾一晾”“今年秸秆茬留得高、水分大、粉碎不彻底,深耕之前得先旋耕两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虽然播种延迟了,但农户们自有办法,武传玉几人盘算着:要确保出苗率,晚种就得多播粒,一亩地多播5至10斤麦种;施肥要考虑“先壮根、再促苗”,增施磷肥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后期麦子长起来要多打一次农药。

“玉米灌浆足,生长周期不能低于120天,小麦不一样,只要夏天温度上来了,晚收也能有好收成。”种植户说。

边院镇为农服务中心,一袋袋083高产麦麦种堆放整齐,各种肥料储备充足。以密补晚、以肥补晚、以质补晚,秋雨停歇,收种进行。

记者:杨玉洁

摄影:隋翔

来源:泰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