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101万亿背后的经济密码:三季报释放四大信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06:59 1

摘要:“家电卖场里以旧换新的海报格外醒目,车间里的工业机器人连轴转,快递车穿梭在小区街巷……”刚出炉的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三季报”,用101.5万亿元的GDP总量、5.2%的同比增速,将这些日常场景串联成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鲜活图景。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披露的这

“家电卖场里以旧换新的海报格外醒目,车间里的工业机器人连轴转,快递车穿梭在小区街巷……”刚出炉的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三季报”,用101.5万亿元的GDP总量、5.2%的同比增速,将这些日常场景串联成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鲜活图景。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披露的这份成绩单中,三季度4.8%的同比增长、连续回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攀升的高技术产业增速,更释放出关乎经济走势的多重关键信号。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不仅稳稳跑赢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更较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39679亿元的经济增量相当于多攒出1368亿元“厚实家底”。这份稳定并非单点支撑,而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力的结果:农业端夏粮早稻再获丰收,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3.8%,为民生托底筑牢根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制造业以6.8%的增速 扛起“硬核”担当;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领跑 。

即便三季度增速回落至4.8%,但1.1%的环比增长、9月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的态势,仍印证了经济的抗压能力。正如国家统计局所强调的,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领先,单季35.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规模,韧性可见一斑 。

如果说5.2%是经济的“基本盘”,那么高技术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就是最亮眼的“新引擎”。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细分领域增速超20%,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更是分别暴涨40.5%、98.0%。在长三角的智能制造工厂,工业机器人每5分钟就能组装一台新能源汽车,而这类“新三样”产品产量已增长29.7%,带动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60.5% 。

企业端的活力同样印证着创新动能。沪市43家披露三季报的公司中,39家实现增长,永和股份、盛和资源等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超200%,核心驱动力正是制冷剂、稀土等高端制造领域的高景气度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新质生产力正从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极,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换挡。

“刚用旧冰箱换了智能款,补贴省了800块!”北京市民李女士的消费体验,正是内需复苏的生动注脚。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其中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家具等品类销售额增速超20%,仅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就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超3万人更新座驾 。

消费不仅在“量”上回暖,更在“质”上升级。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6%、11.5%,中秋国庆假期8.88亿人次的出游规模,叠加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业态9.8%的增速,勾勒出居民从“基本温饱”到“品质享受”的需求变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5%,较上年提升9个百分点,足以说明内需已成为稳增长的“压舱石” 。

经济数据的最终落点,是普通人的“获得感”。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稳定在5.2%,9月失业率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同比增长0.9%,农民工群体的“钱袋子”更有保障 。在江苏一家制造企业,稳岗补贴政策让企业敢于扩招20%,HR直言“招人有底气,留人有信心”。

物价走势同样释放积极信号。尽管前三季度CPI同比略降0.1%,但扣除食品能源的核心CPI已连续5个月回升,9月更是上涨1.0%,反映出消费需求的稳步复苏。与此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与经济增速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差距持续缩小,这些数据共同织就了民生保障的“安全网” 。

当然,成绩单中也藏着需要破解的课题: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调整,民间投资有待进一步激活。但从政策工具箱看,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精准支持消费扩容,57万亿元重点工程计划拉动基建与制造业投资,这些举措正为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

从车间的“智造升级”到卖场的“消费回暖”,从创新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三季报的每一组数据都在诉说:中国经济正以“稳”为基、以“新”为翼,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正如那些忙碌的生产线、热闹的商圈、踏实的笑脸所印证的,5.2%的增速背后,是更稳的民生、更优的结构、更强的韧性。

来源:辛心有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