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峰哈尔滨演唱会开唱前五天仍有大量空票,而刀郎一年46场万人馆一票难求,21年后再比高下,汪峰又输了
汪峰哈尔滨演唱会开唱前五天仍有大量空票,而刀郎一年46场万人馆一票难求,21年后再比高下,汪峰又输了
那一刻我想到一个旧画面,2010年的风云音乐盛典,那英坐在台上笑着说了一句——
“要论专辑销量,我们谁也比不过他”
那句“我们”,把汪峰、周杰伦、她自己都囊括进去,语气不夸张,事实摆在那里
2004年,刀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变成卡车司机都在单曲循环的声音,《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遍南北
270万张正版专辑在那个年代就是碾压级别
别忘了,那会儿五万张就能拿金唱片,十万张已经是白金
市场是真金白银在投票,谁能把歌卖到家家户户,谁就有资格站C位
刀郎红到发烫,争议也一并涌上来,有人质疑他“让华语歌坛倒退”,也有人不屑他的审美
还有传闻说汪峰不认同刀郎走红,话挺重,这些话至今在网上还被反复讨论
当年比销量,汪峰确实不敌
时间一拐又是二十多年
汪峰成了综艺的常客,话题从歌转到生活,舞台稳稳当当;
刀郎则在2013年选择退去光环,潜下心来写歌
直到2023年,他端着《山歌寥哉》重新回到台前,曲子里有土腥味,有胡同口的风
《罗刹海市》像颗石子丢进湖心,掀起层层涟漪,二次破圈,全网刷屏
他没怎么宣传,作品自己走路
数据像冷冰冰的尺子,量出来的却是热乎乎的场面
2024年8月30日,刀郎线上演唱会
一场就有超5200万人涌进同一个直播间,点赞超过6亿
线下更夸张,一年21座城市,46场万人体育馆,票刚上架就没了,北京两场干脆是“秒灰”
有二手平台把票炒到离谱的价格,被说是溢价几十倍,这事当时传得沸沸扬扬
今年7月,临沂站两天来了12万人,交叉路口被歌声撑得跟广场舞一样热闹
当地公布的综合消费是4.6亿元,这不是一场演出,是城市的节日
我认识的同事为了一张票跑了三百公里,站在看台上哭完又笑,一路回程都在发朋友圈
反观哈尔滨
汪峰“相信未来”巡回演唱会定在10月25日,票价和刀郎一样
票价都一样,场馆还不算大,差距却像两条不同的河
480元起,1280封顶,一线歌手的标配
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也不算庞然大物,能坐约1.1万人
可临开场前五天,除了最便宜的站票缺票,其他位置余票不少
大麦显示想看汪峰这场的只有八千多人,和刀郎动辄几十万的“想看”对比,数字很诚实
我在东北的朋友给我发微信,说“站票太便宜抢没了,坐票还躺着”,语气像聊家常,不带情绪,却格外刺耳
这不是说汪峰没唱功,也不是说刀郎更伟大
我并不觉得汪峰不行,但他这次确实卖不动
要是回到2014年,汪峰在鸟巢那场还挺风光,6万观众现场,网络收费直播也有7.5万人次付费,收入225万,放在当时是少见的尝试
可今天的观众变了,注意力被手机切割,审美被算法喂养
更像是观众在用脚投票,投给谁让他们舒服
为什么呢?
我想了几条不一定绝对,但起码贴近生活
第一
音乐之外的人情味,正在决定门票的流向
刀郎的舞台像大院里的篝火,他不端着,也不自证,嗓子一开,大家跟着就唱了
他把粉丝叫“刀迷”,像叫自家人
很多人说,站在他的演唱会上,能听到曾经在卡带里、收音机里陪自己走过的那点日子
汪峰更职业,更明星化,综艺、广告、巡演,一套流程走得利落,他是拿作品说话的类型,可当生活里的形象被反复拿出来讨论,距离感就出来了
你说这公平吗?
不公平,但观众就是这样用情绪消费
第二,选歌与现场的气质
刀郎这些年的创作,往往把故事讲得很立体,舞台像戏台,编排里有烟火
哈尔滨的朋友给我形容刀郎演出的氛围,“场馆内外十来万人一起哭一起笑”,那画面不讲道理
汪峰的歌更多是直给的表达,《春天里》《怒放的生命》仍旧能击中人,可在更分散的城市能量里,直给未必每次都奏效
第三,城市与传播
刀郎从去年开始基本只选万人馆,愿赌服输,气势拉满,媒体愿意追,短视频平台更愿意推,场场变成事件
汪峰哈尔滨这站,既没有特别的噱头,也没有刷新器的线下动作,节奏偏稳
在“要不去看刀郎”的大潮里,稳就容易被浪淹没
有人说是“人设”的事,刀郎更讨喜
这个词挺互联网,但也不全错
人不是设出来的,久了就露底,底色好不好,台下的观众心里有秤
刀郎淡出十年,回来时把“怎么唱”放在前面,把“怎么红”放在后面;
汪峰这些年,舞台之外的讨论太多,作品很硬,但外界的声音会稀释那股硬劲
你问我这是不是新媒体的时代偏见,我只能说,是现实
当然,胜负只是当下的横截面,不是终局
一场演唱会的胜负,不是终局,却是一次清晰的信号
汪峰接下来怎么调策略,曲目编排是否更贴近现场情绪,城市选择要不要更灵活,票务与传播要不要再做一层设计,这些都是题
后面汪峰会怎么调策略,刀郎能不能稳住现场,值得看
而对于刀郎,热度来的快去得也快,维持每一场的品质、让每一次相遇都配得上“家人”,这才是长期主义
我想起一个小细节
夏天的临沂,演出散场后,我在短视频里看到一条路被人潮填满,卖烤串的大爷把炉子抬到路边,笑着说“今天得多烤一会儿”
音乐最动人的地方,不是音符,是它让人多留一步、让城市亮一会儿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的“汪峰不敌刀郎”,不是谁赢了谁输了
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这一代人正在喜欢什么样的舞台
你可以不认同,但你很难否认它发生了
来源:丰盛和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