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东省博物馆的浩瀚藏珍中,明代叶向高的草书《九日登山寺诗轴》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以其苍劲奔放的笔力与深邃的文人意境,静静诉说着一段四百余年前的秋日登高情怀。这幅绢本草书纵147厘米、横39.5厘米,尺幅开张,气势夺人,既是书法艺术的典范,亦是晚明文人精神世界
在山东省博物馆的浩瀚藏珍中,明代叶向高的草书《九日登山寺诗轴》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以其苍劲奔放的笔力与深邃的文人意境,静静诉说着一段四百余年前的秋日登高情怀。这幅绢本草书纵147厘米、横39.5厘米,尺幅开张,气势夺人,既是书法艺术的典范,亦是晚明文人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
叶向高,这位明末政坛的“独相”,不仅以治国之才闻名,其书法亦深得“二王”及怀素、米芾神韵,尤擅草书。此作是他晚年心境的投射——笔势连绵缠绕,如山间奔涌的溪流,时而急促顿挫,时而舒缓飘逸。观其点画,提按转折间力道千钧,笔画粗细变化丰富,“星”“峰”等字的开张与“茫”“台”的收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的韵律美。线条的枯润相生更添苍古之趣,仿佛能触摸到作者挥毫时的呼吸与节奏。
而书法的灵魂,在于其承载的诗文。“星辰携手陟崔嵬,古寺何年有劫灰”,开篇即勾勒出登高望远的壮阔场景,笔意随诗意跌宕:写“江风曲抱孤城出”时,笔势开阔舒展,似有江风拂面;书“秋色遥连万井开”则气象雄浑,墨色浓淡间晕染出秋日的苍茫。款署“九日登山寺。台山高”寥寥数字,凝练有力,为整幅作品画上沉稳的句点。
这幅作品的珍贵,更在于它打破了“书为心画”的个体局限——叶向高将对家国的忧思、对时光的感慨融入笔墨,使草书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成为文人风骨与时代情绪的载体。在晚明书坛尚态的风气中,他以“重神轻形”的追求,为后世留下了这篇兼具力量与温度的艺术瑰宝。如今,当我们凝视这幅诗轴,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豪情与淡然,在笔墨与诗行间,读懂一位古人面对江山秋色时的赤诚与辽阔。
释文
星辰携手陟崔嵬,古寺何年有劫灰。
僧厌荒山多别去,峰贪胜地故飞来。
江风曲抱孤城出,秋色遥连万井开。
一望平芜烟树杳,微茫犹辨钓龙台。
款署:九日登山寺。台山高。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