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篮狂胜29分!22岁小将20分,两00后有望成核心,北京加时赛逆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0 17:33 2

摘要:29分吊打、00后砍20分、五上五下像打游戏,可真正让辽宁球迷夜里笑出声的,不是比分,而是“终于有人能替大韩郭艾伦喘口气”——这句焦虑喊了三年,今天好像听见了回音。

29分吊打、00后砍20分、五上五下像打游戏,可真正让辽宁球迷夜里笑出声的,不是比分,而是“终于有人能替大韩郭艾伦喘口气”——这句焦虑喊了三年,今天好像听见了回音。

热身赛嘛,输赢本来没人往心里去,但当记分牌停在106-77,镜头一遍遍给到张陈治锋咧着嘴回防,场边杨鸣抱着胳膊一脸“这帮孩子还行”的表情,你就知道:这场球的味道变了。

山东全替补?

确实,陶汉林他们穿着卫衣当观众。

可辽宁这边更狠,直接拿一队名额给22岁小孩练手,一点没把对手当“弱”而是把自己当“毛坯”,能抠一点是一点。

于是张陈治锋三分、吃饼、补篮,一口气刷到20分,三连得分上双;李虎翼不声不响又是10分入账,三场下来像定好闹钟一样稳。

年轻人最怕“怯”,今天他俩把怯字撕了,现场分贝瞬间高两度。

更狠的是杨鸣的五上五下。

电视转播还没切完特写,场上球衣颜色已经换了一半,这种“打游戏式换人”在CBA正式赛里基本见不到——主力会骂“不给刷数据”,教练组也怕节奏崩。

可热身赛就是用来“浪费”的,杨鸣偏偏把浪费玩成投资:年轻人一边打一边听场边老大哥吼“落位!落位!”失误了也不骂,下个回合继续给球。

几轮下来,辽宁的板凳末端居然也跑出熟悉的“辽味”反击,球迷弹幕飘过一句“这帮人好像会复制粘贴”,笑死人。

有人担心付豪带伤打没必要,其实他自己比谁都清楚:全运会12月联赛连环套,现在不找状态,到时候更被动。

热身赛就是用来试身体极限的,疼一点但能扛,教练组才敢在常规赛把他当保险丝。

比起某些队“主力往死里薅”,辽宁让伤号限时打卡、小孩抡圆了练,已经算理性用人。

视线转到北京,剧情完全相反:两场加时,一场绝杀,听着热血沸腾,细品全是“老将续命”。

方硕自投自抢压哨那一下,确实硬,但镜头扫过周琦扶着膝盖喘大气,张才仁雷蒙合计54分背后,是没人能替他们顶10分钟的尴尬。

热身赛打成季后赛强度,球迷一边喊“值回票价”一边心里打鼓:常规赛还没开始,主力先跑两场,这买卖划算吗?

辽宁是“年轻人先冲,老将后面压阵”,北京是“老将先拔刀,年轻人看戏”,两种思路,一个为明年,一个为明天。

数据不会骗人。

辽宁三连胜,场均净胜20+,年轻人得分占比从第一场28%飙到这场55%;北京2胜1负,场均让对手轰到95分,三场全靠末节经验硬拽。

山东更惨,主力轮休到底,年轻人没扛住,1胜2负收场,唯一赢的那场还是靠老将最后五分钟收比赛。

四川三连败,账面实力不差,可年轻人失误像连环炮,教练嗓子喊哑也摁不住。

所以,真正值得扒开看的,不是谁赢了谁,而是“赢法”和“练法”。

辽宁把热身赛当“模拟考”,题难不难无所谓,关键是让新人写满整张卷子;北京把热身赛当“期末考”,每分必抢,结果主力提前亮底牌。

CBA漫长赛季,最稀缺的不是天赋,而是“可持续的体力池”。

今天你能跑,不代表三个月后还能跳,一旦老将伤一个,体系塌一半,去年广东季后赛的亏,北京可吃过。

再往深说一层,球迷的焦虑其实集中在“后继无人”四个字。

辽宁过去靠韩德君郭艾伦撑了十年,冠军拿了,心跳也停了——一停电就黑。

如今突然冒出俩00后能得分能防守,最解渴的不是技术,而是“敢”。

张陈治锋一个挡拆外弹直接拔三分,进了算他的,不进杨鸣照样拍巴掌,这种“容错”才是年轻人最缺的维生素。

对比某些队,年轻人投丢一个就坐穿板凳,差距不在球技,在心气。

当然,现在就把俩小孩送进总决赛轮换,属于做梦。

但他们至少证明:自己不是来递水的。

热身赛的价值,就是提前把“怯”字洗掉,等常规赛真刀真枪,名字后面多一个“敢”字,教练就多一个选项,主力就多喘一口气,冠军拼图就多一块原材料。

别小看这一块,CBA历史上多少豪门,就是差这一块突然塌方。

最后算笔账:11月全运会,12月联赛,中间还夹着国家队窗口期。

老将们表面风光,其实电量条已经报警。

谁能在10月热身赛里把年轻人“催熟”,谁就能在三月季后赛里多一条命。

辽宁今天29分狂胜,比分会忘,但张陈治锋的20分和李虎翼的稳,会像种子一样埋进教练组的备忘录。

等到某个夜晚大韩6犯、艾伦拉伤,镜头扫向替补席,如果那俩00后能站起来脱外套,球迷就会想起今天——原来一切早有伏笔。

来源:江河里畅游的鱼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