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创新”成为时代最响亮的号角,浙江正涌现一批不一样的企业家。他们不只“会做生意”,更是用科学家的钻劲、工程师的巧思,死磕核心技术。从一枚芯片、一个分子、一段代码,到一台智能设备、一种绿色能源……他们瞄准的,是真正能打、能赢未来的“硬实力”。潮新闻“潮·新质实
潮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当“创新”成为时代最响亮的号角,浙江正涌现一批不一样的企业家。他们不只“会做生意”,更是用科学家的钻劲、工程师的巧思,死磕核心技术。从一枚芯片、一个分子、一段代码,到一台智能设备、一种绿色能源……他们瞄准的,是真正能打、能赢未来的“硬实力”。潮新闻“潮·新质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浙江大学国际校区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推出财经观察栏目《周一晚8点》,化身探宝者,挖掘是谁在默默支撑中国制造的筋骨,解读他们突破的“独门绝技”,追问浙江的创新密码,未来的产业“风向标”又将指向何方。图源:AI生成
超过四分之一的新能源车配备全景天幕,消费者却频繁吐槽“移动桑拿房”——这一矛盾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本期深度解析天幕玻璃从成本到技术突破的完整链条,揭示专精特新企业光羿科技如何通过材料创新率先实现车规级黑色EC调光膜量产,以及探索汽车“第三移动空间”时代,调光玻璃如何重新定义未来出行边界。
躺在车内,看星星的梦想和现实
如果你最近关注新能源车,对天幕玻璃一定不陌生。热门车企在宣传中,都将全景天幕作为核心“黑科技”进行推广。这类智能调光天幕可实现一键变色,在透明与深邃深色间自由切换,并宣称能有效隔绝99.9%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营造出强烈的未来感与科技感。
据行业数据,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中超过四分之一的车型将全景天幕作为标准配置,增长幅度超过11%。
然而,现实体验往往与理想存在差距。消费者频繁反映,无论厂商如何强调隔热效果,在炎炎夏日下,这块巨大的玻璃仍会聚集大量热量,让车内成为“移动桑拿房”,增加空调系统负荷,影响续航表现。
既然存在如此明显的热管理挑战,为什么国内外车企,特别是新能源品牌,仍争相布局这一市场?这块看似简单的天幕玻璃究竟为何成为玻璃产业的“新宠”?其背后的专精特新企业又是如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在材料工艺和光学性能上寻求突破?
本期将深入分析这一技术现象背后的市场逻辑与创新路径。
天幕玻璃的平衡困境
为什么车企明知天幕玻璃存在“热管理”缺陷,却依然坚定地选择它?
原因在于实际的经济考量。天幕玻璃本质上是一块固定不可开启的全景强化玻璃。
从制造成本看,全景天幕玻璃没有传统天窗的复杂机电系统,组装工艺相对简单,成本可控制在2000元内,比传统天窗节省约50%的成本。
在重量方面,相比传统金属车顶结构,一体化玻璃天幕可减轻约40%的重量。对于续航里程敏感的新能源汽车而言,这一轻量化效果直接转化为能耗优化和续航提升。
在空间设计上,新能源汽车底盘电池组占用大量空间,压缩了车内头部空间。全景天幕通过视觉延展,缓解了空间压抑感,提升了座舱的开放性和科技感。
但是,这一技术在夏季高温下仍有热管理不足的问题,影响用户舒适性。因此,市场需要一种既能保持天幕美观通透,又能有效解决隔热防晒的技术方案。这为玻璃制造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也推动了智能调光玻璃技术的快速发展。
小巨人的技术破局
为了解决天幕的隔热问题,全球供应商主要采用玻璃调光技术。主要分为液晶调光(PDLC)、电致变色(EC)、悬浮粒子(SPD)和染料液晶(LC/DLC)四种解决方案。
四类调光技术对比 图源:专栏整理
其中,电致变色(EC)技术因优异的隔热效果和无极调光体验,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然而,传统EC技术长期受限于两大瓶颈:一是调光后颜色只能做成蓝色,二是无法适配大曲率的玻璃。
调光颜色是主要的技术难点,为什么EC调光实现纯正的黑色如此困难?
因为黑色要求材料对可见光全波段进行均匀且高效的吸收,这是EC材料体系中的顶级技术难点。而蓝色EC膜由于对可见光吸收不充分,其隐私保护和遮阳性能都相对局限。
尽管存在技术瓶颈,但EC技术凭借独特优势仍受到市场青睐。目前消费者选择呈现清晰的分层逻辑:性价比导向选择PDLC,体验至上则倾向EC。
在这一背景下,本土专精特新企业正在突破技术瓶颈,推动调光玻璃从高端配置走向大众化。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羿科技成为了关键突破者。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通过材料和工艺双重创新,率先实现了车规级黑色EC调光膜的量产,同时采用柔性工艺替代传统刚性工艺,解决了大面积、大曲面玻璃的工业化生产难题。
从2021年首个产品量产到2025年单月交付量突破20,000台,光羿科技已将技术应用于小米、蔚来、比亚迪等超过20款量产车型。
为何企业拥有如此强劲的量产能力?
光羿的技术壁垒体现在其独有的生产工艺上。企业结合化学、材料、机械等多个跨学科技术,创新出符合自身产品生产条件的卷对卷生产工艺,构建了全球唯一的连续性流水线EC智能调光产线。这一工艺可实现大面积连续生产。
在市场策略上,企业通过精准的场景切入。首先攻克对隔热、防晒要求最苛刻的天幕场景,树立技术标杆;然后横向拓展至对隐私性要求高的侧窗领域;未来将有可能实现全车玻璃的智能调光,抢占L4自动驾驶时代“第三移动空间”的核心入口。
EC智能调光产线 图源:光羿科技官网
未来,从天幕到“智能生态”
光羿科技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EC技术正在开启一个从汽车玻璃到智能生态的广阔未来。随着汽车向“第三移动空间”的演进,调光玻璃将成为这一方向的关键载体。
首先是从天幕到全车玻璃的扩展。目前,汽车前挡风玻璃和前侧窗的透光率受到法规严格限制,但随着L4级自动驾驶(L4级:车辆在特定区域内完全自主驾驶,无需人工干预)及以上技术的普及,驾驶员的“视野”需求将被重新定义,全车每一面玻璃都有可能实现智能调光,汽车将成为一个真正的第三移动空间。
图源:AI制作
其次是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集成的跃升。未来的EC玻璃将不再只是调光,它可能与光伏发电层结合形成光伏天幕,可以与透明显示技术结合让天幕变成显示屏播放星空或电影,还可以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根据阳光强度、车速、车内温度的全自动智能调节。
第三是从汽车到跨场景应用的拓展。EC技术在智能建筑的窗户、幕墙,以及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舷窗应用中同样拥有巨大潜力。这些领域对节能环保和用户体验的需求,都将是EC技术的巨大舞台。
要实现这些宏大愿景,需要的正是像光羿科技这样具备深度技术积累的专精特新企业。这类企业不是“小而美”,而是在细分领域做到“不可替代”。隐形冠军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企业规模,而在于其技术护城河的深度。通过打通从底层材料研发、器件封装、模组制造到整车适配的完整产业闭环,这些技术突破者正在重新定义未来移动出行的边界。
本期部分参考:
长江证券:零部件穿越周期系列之玻璃:长坡厚雪,强者恒强;
东北证券:汽车调光玻璃行业专题:天幕玻璃带动调光玻璃需求,国产厂商突破瓶颈实现价格下探;
西部证券:福耀玻璃-首次覆盖报告:全球汽车玻璃龙头,海外扩张正当时;
东吴证券:汽车玻璃在智能化浪潮下的新机遇;
柴知道:全景天幕有多热!56℃烤脑袋!为什么车企非要往车顶装玻璃?丨图文;
AutoLab:LAB 技术控|全景天窗的苦,终于要吃完了;
佐思汽车研究:近 30% 装配率,新能源汽车比拼全景天幕;
出品
潮新闻“潮·新质实验室”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 IHC )
文稿:雷李楠,相渊
监制:雷李楠,杨业;策划:王静,周夏林
主编:雷李楠,杨业;副主编:沈莉,陈槭丽莎
执行主编:相渊,张琼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