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个不到沙粒大小的人类囊胚中,蕴藏着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遗传密码。当激光精准切开这个细胞团的外壳,提取少量细胞进行基因测序时,一个全新的商业领域正在悄然兴起:为准父母提供胚胎"购物清单",让他们能够选择具有理想智力、外貌和健康特征的后代。这项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包括
在一个不到沙粒大小的人类囊胚中,蕴藏着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遗传密码。当激光精准切开这个细胞团的外壳,提取少量细胞进行基因测序时,一个全新的商业领域正在悄然兴起:为准父母提供胚胎"购物清单",让他们能够选择具有理想智力、外貌和健康特征的后代。这项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包括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等硅谷精英,他们不仅是客户,更是背后的资金推动者。
然而,这场生物技术革命正在引发医学界和伦理学界的激烈争论。多家权威医学组织警告,支撑这项技术的科学证据仍然薄弱,而其潜在的社会影响可能远超预期。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技术正在重新唤起人类历史上最黑暗记忆之一——优生学思想的幽灵。
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已从传统的疾病筛查演进为复杂特征预测的新阶段。自2020年首个通过PGT-P技术筛选的婴儿诞生以来,已有数百名儿童在这种多基因筛选技术的辅助下出生。与传统检测不同,新技术声称能够预测由数百甚至数千个基因变异共同决定的复杂特征,从癌症风险到智力水平,从外貌特征到行为倾向。
商业化基因筛选的技术现实与局限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Genomic Prediction、Orchid、Nucleus Genomics和Herasight等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分析胚胎中的大量遗传变异,计算出"多基因风险评分",为客户提供各种特征发生概率的预测报告。服务价格从每个胚胎2500美元到3500美元不等,而一些高端客户愿意支付数万美元来获得更全面的筛选服务。
Orchid公司创始人努尔·西迪基在获得斯坦福学位前就获得了泰尔奖学金,她的公司已筹集1650万美元资金,投资者包括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和Coinbase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阿姆斯特朗。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马斯克本人在与科技高管希冯·齐利斯共同生育子女时使用了Orchid的服务,体现了硅谷精英对这项技术的浓厚兴趣。
然而,多基因风险评分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局限性。首先,科学界对驱动多基因特征的复杂基因相互作用仍知之甚少。其次,这些评分系统主要基于西欧血统人群的数据,对其他族裔的预测准确性存在很大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评分缺乏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考量,而当样本量缩小到一批来自同一对父母的胚胎时,其预测能力会显著下降。
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院在2024年的官方声明中明确指出:"这种做法推进得太快,证据太少。"欧洲人类遗传学学会早在2021年就警告,尚未有临床研究评估这种技术在胚胎中的诊断有效性。今年五月发表的研究进一步强调,对于筛查精神疾病和非疾病相关特征,"迄今为止尚未发表任何临床研究来全面评估这种预测性测试策略的有效性"。
优生学阴云与现代基因技术的争议
这项技术最令人担忧的是其与历史上优生学运动的相似性。优生学概念由弗朗西斯·高尔顿在1883年提出,意为"出身优良,遗传上赋予高贵品质"。这一思想在20世纪导致了从大屠杀到强制绝育等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其影响至今仍在行为遗传学领域存在。
当代关于基因筛选的争论重新点燃了先天与后天的经典辩论。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完成后,基因测序成本从近3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600美元,使得大规模DNA数据库建设成为可能。英国生物样本库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我们所有人"计划各自包含超过50万志愿者的基因数据,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供了基础。
社会科学遗传学协会联盟于2011年成立,专门研究复杂社会和行为结果的遗传基础。然而,这项工作立即引发了联盟内部成员的不安,他们担心可能无意中助长种族主义、不平等和遗传决定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心理学家凯瑟琳·佩奇·哈登认为,基因对于理解智力等特征很重要,应该有助于塑造进步的政策制定,但她的观点在学术界仍属少数派。
当前争议的复杂性在于,一些对基因预测技术最有信心的支持者,往往对自然遗传等级和先天种族差异做出令人震惊的宣称。特别是在马斯克接管Twitter并放松仇恨言论限制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推测不平等遗传起源的种族主义内容,马斯克本人也经常与发布此类观点的匿名账户互动。
公众对这项技术的态度呈现分化。2024年一项针对1627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支持筛查身体健康问题,对精神健康障碍筛查态度褒贬不一,而对外貌特征筛查的支持度较低。智力筛查成为最具争议的项目,仅36.9%的受访者表示支持,40.5%明确反对。
目前,智力基因检测在许多国家受到严格监管,在英国被完全禁止。然而,据业内消息人士透露,一些公司仍在为高需求客户提供此类服务。Genomic Prediction公司曾提供"智力残疾"预测功能,但在遭到质疑后停止了这一服务。该公司全球业务发展主管迭戈·马林表示:"我们公司的使命和愿景不是改良婴儿,而是降低疾病风险。"
随着这项技术走向主流化,其带来的影响远超技术本身。它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选择自由,更涉及社会公平、代际伦理以及人类对自身本质理解的根本问题。科学家和伦理学家正竞相应对这些挑战,试图在技术创新与道德约束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场围绕基因筛选技术的争议反映了现代社会面临的更深层次问题:当技术使得"设计"人类成为可能时,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人类的价值和尊严?在追求完美后代的道路上,我们是否正在重蹈历史覆辙?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不仅决定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