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劝!天晴后先别着急播种小麦,存4大隐患,4点应对,早看早止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0 18:00 2

摘要:比如河南、山东大部,江苏、安徽北部,陕西、山西等地,由于土壤墒情大,含水量高,小麦无法正常进行播种工作。

近期,黄淮海地区经历了持续的降雨过程,延缓了玉米的收获工作,也推迟了小麦的播种工作。

比如河南、山东大部,江苏、安徽北部,陕西、山西等地,由于土壤墒情大,含水量高,小麦无法正常进行播种工作。

进入10月下旬后,查看天气预报,多地降雨逐渐结束,但是,小帮手要提醒农户们,不要太着急播种小麦!

查看天气预报,未来10天(10月20-29日),多个小麦主产区的降雨量较少,适合农户们进行秋粮晾晒和秋播工作。

老话讲“宁可晚播十日,不可湿种一时”,由于前期降雨多,所以,种植小麦别着急,缓几天再播种,等到霜降节气到来后还不晚。

1、烂种难出苗

从小麦种子自身的发芽过程中来看,如果田间土壤湿度过大,经过5-7天的时间后,会发现种皮破裂,胚乳发霉,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正常的发芽能力。

小麦种子想要正常发芽,需要充足的养分,如果田间土壤湿度大,土壤中的养分少,就会导致种子无法正常呼吸。

一旦呼吸受阻后,种子自身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降低了出苗率,造成缺苗断垄的现象。

2、根系发育不良

正常情况下,小麦播种发芽后,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但是,在过湿的土壤中播种后,根系生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比如根系分布浅,根系短而细弱,无法有效地支撑植株,也难以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除了上述提到的会抑制出苗外,即使是能够出苗的植株,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等问题,降低小麦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

3、苗期就容易发生病害

虽然在小麦播种前进行了拌种,能够预防一定的病害,但是当土壤环境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后,即便拌了种,也会出现病害。

而高湿度的土壤环境,就是一些土传病害发生的“温床”,比如纹枯病、根腐病等。

一旦小麦苗期就遇到了这些病害,会导致根系腐烂,严重的情况下,直接死苗了。

4、不利于整地和播种

小麦播种前,要进行深耕、旋耕等整地工作,如果急于播种,田间湿度大,无法进行整地工作,强行整地的话,又会破坏土壤自身结构,整了还不如不整。

如果不整地直接进行播种的话,播种机也无法正常进行播种。

比如可能会出现播种机陷进去的情况,或者播种深度无法准确控制,下种口也会由于湿泥土堵住,出现播种不均匀的情况。

这些都会影响小麦正常的发芽出苗,缺苗断垄现象严重。

就按照“宁可晚播十日,不可湿种一时”的想法,不要着急播种,等土壤适合播种了,再去播种。其实,也耽误不了几天,天气好的话,2-3天就可以了。

一、散墒

对于有积水的地块,需要尽快开挖排水沟,让积水排出。如果没有挖沟的条件,可以借助抽水设备,加快积水的排出速度。

对于没有明水但土壤含水量大的地块,可每隔2-3米开挖一条沥水沟。排水后,进行自然晾晒。

至于晾晒几天,要看当地的天气、温度、风等条件,一般情况下,砂土晾晒1-2天,壤土晾晒2-3天,黏土晾晒3-5天,等达到土壤“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时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如果田间能进去机器作业的话,通过深耕、旋耕土壤,加快水分蒸发。深耕深度25-30cm,旋耕深度一般在15-20cm。

对于秸秆还田量较大的地块,可增施秸秆腐熟剂或适量增加氮肥用量,促进秸秆分解。

二、可适当更换品种

由于小麦播种时间推迟,导致冬前积温不足,建议部分地区的农户,可更换抗逆性较强的品种,比如半冬偏春性或弱春性品种。

至于原因,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所需时间较短,能适应播期推迟带来的积温不足问题,实现晚播早熟。

同时,也要关注该品种的抗寒性、抗倒伏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比如抗纹枯病、茎基腐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品种。

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至于播种量的话,可以根据播期推迟情况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情况下,和正常年份相比,每晚播2-3天,每亩小麦的播种量了增加一斤左右。

但是要注意,播种量不要过大,如果过大的话,不仅会增加种植成本,等到后期出苗后,也不利于整体的生长。

同时,在确定播种量时,还需考虑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肥力较高的地块可适当减少播量,肥力较低的地块则适当增加播量。

四、播种前要拌种

为预防土壤湿度大,病虫害危害较大的情况,又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抗逆性,小麦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比如可根据当地的主要病虫害情况,选择含有戊唑醇、咯菌腈、三氟吡啶胺、噻虫嗪等有效成分的复配药剂进行拌种。

市面上有些拌种剂,还会添加含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成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病抗逆能力。

1、查苗补苗

等到小麦出苗后,及时去田间查看小麦的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严重(连续缺苗10厘米以上)的田块,要及时补种补苗。

由于今年小麦播种时间本来就晚,所以补种时间宜早不宜迟。

有些农户可能会通过移栽播种,可在小麦3叶期后进行疏密补缺,以“上不埋心,下不露节”为宜。

2、有田间的农户(种植面积小),可在3叶期后进行中耕划锄,降低地表板结的几率,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

如果出苗后,苗情偏弱,每亩可追施5-8斤尿素,促进弱苗转壮(底肥时磷肥钾肥不可少)。

3、小麦播种后,要根据苗情和墒情进行镇压,做到"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增强小麦自身的抗寒能力。

综合上述内容,黄淮海地区小麦还未播种的农户,不要着急播种。 老辈人说的“宁可晚播十日,不可湿种一时”,现在仍然值得节借鉴。

另外,老辈人还说, "地不等人,但等墒",小麦播种的核心是适期适墒,而非单纯抢早。

即便有些农户很着急,盼着尽快把小麦播种完毕,但是,与其播种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不如再等几天。

对此,你怎么看呢?

来源:湖北台农村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