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2R解码架构近年在HiFi领域再度受到关注,特别是那些喜欢“模拟味”的发烧友更是对其情有独钟。飞傲在去年推出入门级K11 R2R后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今年顺势带来了定位更高的K13 R2R解码耳放一体机。这款产品不仅延续了R2R数模转换带来的醇厚韵味,在功能配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评测】R2R解码架构近年在HiFi领域再度受到关注,特别是那些喜欢“模拟味”的发烧友更是对其情有独钟。飞傲在去年推出入门级K11 R2R后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今年顺势带来了定位更高的K13 R2R解码耳放一体机。这款产品不仅延续了R2R数模转换带来的醇厚韵味,在功能配置和做工设计上也有明显升级。
平时虽然喜欢玩玩HiFi器材,但笔者并不是器材党,更不喜欢在桌面上叠放一堆设备(太占空间);而这次拿到K13 R2R后,我发现它的小体积与我的MacBook Air特别搭配,手边正好有飞傲自家的FT13和前段时间借来听的Meze 105 SILVA两个头戴耳机。于是便来了兴致,用这套桌面组合试听把玩了几天。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使用感受和搭配心得,如果你正在关注这台解码耳放,这篇文章或许对你的选购有一点帮助。
时尚外观设计于轻薄机身
初见K13 R2R,颜值还是挺在线的。机身顶部镶嵌了一块直径约8cm的高透钢化玻璃天窗,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内部整齐对称排列的R2R电阻阵列模块。这一设计颇具仪式感,将电子元件之美直接展示出来,令K13 R2R在同价位产品中显得前卫而别致。
天窗周围以及正面两侧的音量和功能旋钮均配备了可调RGB灯效,且顶部天窗与旋钮的灯光既可联动同步,也可独立设置不同颜色和模式,满足不同用户对灯光氛围的个性化偏好。对于偏好低调的用户,遥控器一键“睡眠模式”还能将所有灯光关闭,实现零干扰的纯粹聆听环境。
K13 R2R的机身采用一体化铝合金加工,做工比较扎实。顶部玻璃与机身衔接严丝合缝,四周棱角处无任何可察觉的缝隙。整机尺寸约为210×188×42 mm,造型和体积看上去仿佛一台“加大号”的Mac Mini。放在电脑桌或音响架上非常融入环境,不会占用太多空间。
重量约980g,拿在手上有一定分量感——对于固定桌面使用来说稳重有余,但要像便携设备那样随身携带显然不现实(相比之下只有420g的K11 R2R在出差携带时会更轻松一些)。K13 R2R机身底部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多边形凸起底座,边缘开有镂空通风孔,帮助内部热量散发。经过连续数小时的播放后,用手摸机身仅感觉温温的略有余热,可见散热设计相当到位,日常长时间使用无需担心过热问题。
节省桌面空间的优选搭配
由于K13 R2R提供了侧面的USB-C接口,可临时连接移动设备,所以背后只需接好电源线和一根长USB线连向我的MacBook Air即可,桌面布线相对简洁。耳机插在前面板,插拔也方便,不会挡住其他接口。在实际办公体验中,这套系统丝毫不影响工作区域的整洁和美观,反而增添了一分科技艺术品味——通电后K13顶部那闪烁的灯环和隐约可见的电阻阵列,让好几位同事路过时都投来好奇的目光询问。
不过这里想给飞傲提一点建议,K13 R2R自带的遥控器按键手感清晰,切换输入时设备屏幕也会提示当前模式;唯一希望改进的是遥控器的做工略显普通,如果能升级为金属材质或背光按键就更好了。
作为一款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K13 R2R在接口配置上可谓面面俱到。背面提供了丰富的输入/输出选项:数字输入方面有USB Type-C接口、同轴和光纤各一组,以及支持高规格LDAC的蓝牙无线输入。模拟输出方面,则配备了一对XLR平衡输出和两组RCA线路输出,可用于连接有源音箱或后级功放。正面则集中了6.35mm标准单端和4.4 mm平衡耳机接口各一,常见的大耳和耳塞插头都涵盖其中。
这种设计令K13 R2R几乎可以兼容桌面环境下所有的音源和播放需求:无论是电脑USB直连、数字转盘(同轴/光纤)连接,抑或是手机/播放器的蓝牙串流,甚至连接模拟功放、主动音箱进行前级输出,它都能胜任。可以说,这台“小盒子”就是你桌面音频系统的核心中枢。
对了,K13 R2R还采用了“双供电”设计:内置有一组30W开关电源负责AC市电供电,同时机身后方预留了一个DC电源接口,可接入12V/2.5A的线性电源进行供电。飞傲为其内置电源部分还加装了合金镀镍屏蔽罩以降低干扰,并使用了多达18颗低噪声LDO稳压芯片和音频专用高品质电容来净化电源,力求提供纯净稳定的能量供应。当然,笔者平时主要使用标配的内置开关电源,供电过程稳定可靠,没有出现底噪干扰问题。
便捷的系统适配与连接体验
我发现在将K13 R2R通过USB Type-C接口连接至M4 MacBook Air时,全程即插即用,无需额外驱动。Mac系统偏好设置的声音输出中立即识别出了“K13 R2R”设备,选择它作为输出后,Apple Music播放的声音便无缝地通过K13传输到耳机。实测中,Apple Music的无损和高解析度无损音乐都能够正常输出,Mac端可以自动匹配采样率。值得一提的是,K13 R2R支持USB Audio Class 2规范,在macOS下本身就获得良好兼容,因此系统层面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一旦设置好输出,就能专注享受音乐。
蓝牙连接方面,K13 R2R内置了蓝牙5.4模块并支持LDAC高清编解码,可以作为高品质蓝牙解码器使用。配对过程同样简单,在Mac的蓝牙设置中找到“K13 R2R”点选连接即可成功。然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macOS对高级蓝牙编解码支持有限,大多情况下只能以AAC格式传输(不支持LDAC)。因此Mac通过蓝牙推送Apple Music时音质会受到AAC有损压缩的限制。如果希望利用LDAC获得接近无损的蓝牙音质,更好的做法是使用支持LDAC的Android手机或专业音乐播放器与K13 R2R配对。当然在笔者看来,K13 R2R的蓝牙功能更适合日常休闲聆听或背景音乐播放;但若追求高品质音质,使用USB连接本机进行解码无疑是更理想的选择。
听感分析:R2R之韵与声音表现
作为一台R2R架构的解码耳放,K13 R2R的声音风格给我的感受是:它并不刻意强调解析力或指标参数,而是呈现出一种暖润顺滑、耐听悠扬的调性,这可能也正是人们常说的“模拟味。”具体来说,K13 R2R三频均衡且衔接自然,整体偏中性略暖调,又不失活力。中频是它最吸引人的部分:人声和中频乐器有着略微靠前的结像和相当可观的厚度,听感非常醇厚有质感。这种赋予音乐“人情味”和共鸣感的表现,是K13 R2R声音调校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在具体聆听测试中,笔者重点考察了K13 R2R搭配两款不同风格耳机在流行、爵士、电子乐等不同类型音乐下的表现。另外,搭配的FT13和Meze 105一款为封闭式大动圈耳机,一款为开放式动圈耳机,各自特点鲜明。(注:这部分笔者默认使用USB连接M4 MacBook Air播放Apple Music无损内容为主。)
听感上,在播放流行、人声歌曲时,K13 R2R + FT13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既有情感浓度又有清晰度的听感。以王若琳的一首女声爵士《亲密爱人》为例,歌手的声线在这套组合下显得温暖悠扬,仿佛站在耳边低吟,背景伴奏的贝斯与钢琴则在稍远处清晰铺陈开来,舞台层次分明却又十分和谐。FT13封闭式结构带来的隔音,让我仿佛置身小型爵士酒吧的前排座位,现场感和凝聚力极强。
对于流行抒情曲,如张学友的《慢慢》,FT13封闭的特性赋予了人声高度凝聚的形体感,情感张力被充分保留;K13又适时柔化了齿音和过亮的部分,让听者能毫无压力地沉浸在歌声的故事中。即使是一些录音质量一般的老歌,这套组合也能宽容地呈现,让人更多关注音乐本身而非瑕疵。整体而言,K13 R2R和FT13在流行人声上相当讨喜——声音有厚度又不乏细节,无论男声的醇厚还是女声的甜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切换到电子、摇滚等强调节奏和低频冲击力的曲风时,K13 R2R + FT13同样玩得有模有样。FT13那颗60mm大动圈单元在K13高达2.4W×2(32Ω负载)强劲输出的驱动下,释放出了充沛的低频能量。试听Daft Punk的电子乐和Hans Zimmer的电影配乐时,最低频的合成音和鼓点都下探得深而有力,K13对低频瞬态的优秀控制确保了每一下鼓击都收放自如,既有量又不显拖沓。令人惊喜的是,K13的低频并非生硬直白的那种,而是带有空气感和一定残响铺垫的,这让电子乐的氛围更加浓厚,营造出一种包围感十足的低频场。
接下来,换到Meze 105 SILVA这款开放式头戴耳机,其采用50mm生物纤维振膜动态单元,阻抗42Ω,灵敏度高达112 dB/mW,非常容易驱动。声音上,它是一副风格活泼且干净耐听的开放式耳机。因为阻抗不高、灵敏度高,105 SILVA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都能推出不小音量,但想要压榨其潜力,还是需K13 R2R这种更好的前端来支撑。
由于105 SILVA本身调音略V字,在某些系统上中频人声可能略显后退;而K13 R2R天然带有的中频厚度和前倾感,恰好与之形成互补。听男女声流行情歌时,这套组合的人声位置适中不远,结像饱满度比单听105有所增强?。例如播放陈奕迅《好久不见》或邓紫棋《喜欢你》等人声抒情歌曲时,K13赋予歌声一种温暖的底色和实体感,让歌手的嗓音听起来更有“人情味”,而105开放式的通透度又保留了音场的开阔和声音的清晰。结果就是,人声既不会过分黏在耳朵上,也绝不显得单薄冰冷,而是一种温润而透气的质感,仿佛歌手在一个带有些微混响的舞台上为你深情演唱。
可以说,K13 R2R + Meze 105 SILVA这套组合非常适合流行、人声类曲目:声音清澈动听而不过度强调解析,长时间听也不累,特别是对于喜欢听现场Live或者Acoustic弹唱的听友来说,这种开阔又温暖的声音能带来相当棒的代入感。
古典乐方面,开放式耳机本就是为大编制而生,105 SILVA本身具备适度宽广的横向声场和良好的层次分离,而K13 R2R进一步加强了纵向深度和低频基础,让大型作品在规模感和氛围上更上一层楼。在播放马勒《第五交响曲》时,K13 R2R + 105 SILVA呈现出的舞台宽度达到两耳之外,尤其是弦乐和木管的铺陈非常舒展,从左至右有良好的连贯性;同时,纵深感也可圈可点,铜管和打击乐的位置略靠后,高声部与低声部在前后距离上分离明显。
当然,如果和更高端的台式系统相比,这套组合在极复杂场面的控制力上还不是顶尖——个别乐段当信息量过于庞大时,声音会稍显得松散,动态起伏也略显保守。但对于一般的大编制爱好者来说,这套组合的表现足以令人专注,不会觉得有什么明显缺憾。
值得一提的是,K13 R2R还提供了NOS(无过采样)与OS(过采样)两种采样率解码方式,可切换出略有不同的声音风格。笔者在以上试听过程中也尝试了这两种模式的对比。简单来说,NOS模式下声音更加绵密柔和,整体听感略偏温润朦胧;而切换到OS模式,高频的线条感和瞬态会变得稍明显一些,声音轮廓更为清晰。
考虑到K13 R2R本身调音已偏向柔和醇厚,笔者个人更常用OS模式来稍微增加一点清晰度的“调料”,但在深夜想放松听一听爵士小品时,换成NOS模式那份慵懒感也别有风味。模式切换在App中和机器菜单中都很方便,不同曲风下不妨多试试看,找到自己喜欢的设定。
强大的驱动力与控制力
飞傲K13 R2R在硬件规格上标称平衡口可输出高达2400mW + 2400mW(32Ω负载)的功率。这一数字放在便携一体机中相当可观,几乎达到了上代K11 R2R的两倍。在实际使用中,K13的推力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阻抗适中的FT13大耳,还是灵敏度颇高的Meze 105 SILVA,K13都能轻松驾驭。对于大多数常见耳机来说,K13 R2R都能给予充分的驱动,没有出现驱动不足导致的软绵或失真。这也意味着在日常使用中,K13 R2R有足够余量去应对音乐中的大动态峰值,不会轻易压缩信号,从而保持声音的从容和底气。
此外,飞傲还提供了FiiO Control手机App,用户可以在手机界面上对K13 R2R进行更精细的设置:包括查看当前工作模式、独立设置顶部天窗和旋钮灯光的颜色/亮度、调节十段EQ(PEQ)均衡器,以及固件更新等。
我的体验是:这些在App上的远程操控非常顺畅,在软件里调节参数后设备会即时响应,所见即所得。同时,一些隐藏功能如数字滤波器切换、DAC工作模式(NOS/OS)切换等,也可以通过App或设备菜单实现,让玩家充分挖掘K13 R2R的功能潜力。对于习惯了手机控制智能设备的新一代用户,这种软硬结合的体验无疑更加友好。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飞傲K13 R2R在2000元档桌面解码耳放产品中的表现很突出。就K13 R2R所在的价位而言,它几乎找不到直接的对手——能把R2R解码的韵味、多功能的便利和强劲的输出功率融合得如此好的产品并不多见。因此在我看来,这是一台兼具理性表现和感性魅力的“韵味机”,非常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玩音频经验、追求音乐美感的烧友们。如果你厌倦了冰冷生硬的数字声,希望在家中搭建一个长听不累的桌面听音系统,那么K13 R2R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核心。
来源:湖北台科技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