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东师,启航致远丨2025年暑期回访母校招生宣讲活动精彩回顾(西北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0 11:15 1

摘要:当兰州的蝉鸣撞进长春的杏雨,会宁的黄土坡遇见静湖的初雪,银川的枣香漫过钟楼悠悠……这个夏天,一群从西北走出的东师人,带着“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温度,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从黄河之畔到黄土高原,从线下教室到云端屏幕,我们把东师的故事说给学弟学妹听,也在这场双

北国南疆,西陲东海

我们跨千山万水

以暑期社会实践之名

赴母校宣传之约

把东师故事、成长经验

带给母校学弟学妹

当兰州的蝉鸣撞进长春的杏雨,会宁的黄土坡遇见静湖的初雪,银川的枣香漫过钟楼悠悠……这个夏天,一群从西北走出的东师人,带着“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温度,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从黄河之畔到黄土高原,从线下教室到云端屏幕,我们把东师的故事说给学弟学妹听,也在这场双向奔赴里,读懂了教育传承最动人的模样。

七月的兰州,槐花香顺着窗户缝飘进教室,我们的宣讲从 “东师是什么样” 开始。没有堆砌枯燥的校史数据,而是翻出手机里的日常照片:静湖冬天结着冰的湖面,图书馆落地窗边晒着太阳的自习位,食堂阿姨多给的一勺锅包肉,还有雪夜里和室友一起堆的 “东师校训雪人”。“原来东北冬天真的能在室外啃冰糖葫芦!” 台下传来小声的惊叹,我笑着补充:“不仅能啃,还能在暖气房里复习到深夜,一点都不冷。”

最热闹的是关于 “公费师范生” 的提问环节。有个女生举手问:“学姐,这个政策真的能毕业就回家当老师吗?” 我想起自己当初的迷茫,特意拿出实习手册:“你们看,我去年在长春的中学实习,从备课到上课都有老师带,毕业还能回甘肃就业。对咱们西北孩子来说,这是能稳稳抓住的未来。” 旁边的同学立刻追问:“那除了师范专业,还有其他选择吗?” 团队里学法学的学长接过话:“我学的就是非师范专业,以后能考法院、做法律顾问,东师的专业路很宽。”

宣讲结束后,有个男生攥着印着东师校徽的钢笔不肯走:“学姐,我也想去静湖看雪。” 我给他留了微信,告诉他:“等你高考完,我拍最新的银杏雨给你看。” 走出教学楼时,任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当年我也是这么被学长打动的,现在轮到你了。” 原来,教育的传承从来不是单方向的,就像黄河水滋养了兰州,东师的光也在这样的接力里,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的路。

会宁的夏天,阳光把红军会师旧址的砖墙晒得发烫。这是我们第二次回到会宁一中宣讲,从打磨PPT到模拟问答,我们总想把东师最真实的样子,讲给这片坚韧土地上的孩子听。

“师范学校一定要当老师吗?”“高考前睡不着觉怎么办?”站在曾经仰望的讲台上,学弟学妹的提问像小石子投进心里——那是三年前的我们,带着同样的迷茫和渴望。我们没讲大道理,只说自己当年怎么用错题本逆袭,怎么在模考失利后找老师谈心;说东师的23个学院里,除了师范专业,还有法学、经济学等非师范方向;说图书馆清晨的灯光,和社团活动里大家一起熬夜做项目的热闹。 有个学妹在宣讲结束后追上我们:“学姐,我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了。”这句话让我们红了眼。

在会宁一中的校园里,我们看到老师拿着改了又改的教案上课,看到实验室器材不够,学生们就分组轮流动手操作——这些场景让我们突然懂了“教育均衡”四个字的重量,也更明白东师“尊重的教育”理念有多珍贵。 团队里的刘亚博说:“我们曾是仰望未来的学子,如今想做照亮前路的微光。”会宁的黄土孕育了坚韧,东师的校训教会了担当,而这场宣讲,就是把这份坚韧与担当,一代代传下去。

秦安的夏天,桃林漫山遍野。当我们再次走进秦安一中的教室,指尖抚过曾经坐过的课桌,学弟学妹眼里的迷茫与憧憬,和当年的我们一模一样。

“学长,我怕努力了还是考不上怎么办?”宣讲时,一个女生的小声提问让全场安静下来。我们相视一笑,说起自己当年的焦虑:洪岩清讲自己曾因优势学科考砸躲在操场哭,杨期帆聊数学成绩波动时怎么调整心态,刘晶莹提过因记不住物理公式偷偷掉眼泪的夜晚——原来,把“优秀学长学姐”标签下的真实过往说出来,比任何鼓励都更有力量。 答疑环节成了“掏心窝大会”。有人问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就细细列举东师毕业生的去向:有扎根西部当老师的,有去科研院所做研究的,还有跨界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有人担心大学不适应,我们就说宿舍阿姨的关心,说专业课老师课后耐心答疑的温暖。

现在,我们的帮扶动态里还常有学弟学妹分享学习进度。就像黄土高原上的树,我们曾被前人的树荫庇护,如今也想为后来者撑起一片阴凉。这场宣讲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我们和学弟学妹一起成长——我们回望来路更知幸运,他们也在我们的故事里,找到了前行的底气。

当腾讯会议的对话框里弹出 “学姐,东师的暖气真的能穿短袖吗?” 时,我和团队成员都笑了。这次回银川一中宣讲,因为母校放假,我们特意采用 “线上直播 + 线下奶茶会” 的形式,就是想让学弟学妹们不管在哪,都能感受到东师的温度。

线上宣讲前,我们提前和高中班主任沟通,摸清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录取分数线、专业设置、校园生活及就业方向等。我们把这些内容做成图文并茂的 PPT,还特意加了 “银川学子在东师” 的板块 —— 有学长在丽泽湖旁拍的贺兰山同款晚霞,有学姐在食堂发现的 “银川风味” 凉皮,还有我们过年一起包饺子的照片。“原来在东师也能吃到家乡味!” 弹幕里瞬间热闹起来。

讲到东师的优势时,我们没说空话。“教育学、心理学是学校的王牌学科,师资力量特别雄厚,我们的实习都是去重点中小学,有老师手把手带。”“非师范专业也很强,法学、经济学、新闻学等专业建设成熟,能接触到丰富的实践项目,就业选择广泛。”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我们播放了校园文化节的视频:辩论队的 “神仙打架”,志愿者协会去社区教孩子画画,还有雪地里的趣味运动会。“参加这么多活动会影响学习吗?” 有同学提问,我想起高中班主任的话:“大学不是单行道,东师的老师会教你怎么平衡,就像我们当年用‘番茄工作法’提高效率一样。”

线下奶茶会更像朋友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聊东北的雾凇有多美,聊大学选课的小技巧,聊高考前怎么调整心态。有个男生说:“以前觉得东师离银川很远,现在觉得只要努力,就能考上。” 这句话让我们特别感动。曲兆沛说:“我们想把东师的爱与希望传下去,让学弟学妹知道,远方有一所大学,正和他们的梦想遥遥相望。” 这个夏天,从兰州到会宁,从秦安到银川,我们跨越2000多公里,把东师的故事讲给西北的风听。

那些递出去的明信片、钢笔,那些聊不完的家常与梦想,那些眼里闪着光的期待,都是教育传承最鲜活的注脚。 我们曾是西北黄土地上仰望星空的孩子,是东师的土壤让我们长成了能遮风挡雨的树。如今,我们回到家乡,把自己收到的光再分出去——或许未来某一天,会有学弟学妹带着东师的校徽,回到西北的校园里,成为下一束照亮别人的光。 这就是东师人的传承:把知识传递,把热爱延续,让教育的火炬,在西北与东北的联结里,永远明亮。

1. 宁夏学子问:公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有什么区别?

学姐答:2024年国家颁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公费师范生实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一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毕业后需要回宁夏中小学履约任教6年,有岗有编;公费师范生免学费、住宿费,每月有600元生活补贴。普通师范生需要自费,毕业后发展方向相对灵活,结合未来打算选就行。

招生办小贴士:公费师范生、部属师范大学和生源所在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明确三方权利和义务。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地(市、州、盟)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国家鼓励公费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2. 甘肃学子问:公费师范生的履约任教地点怎么选择?

学长答:公费师范生的履约任教地以高考当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为准,每个专业对应的履约任教地都是不同的,大家报考之前一定要查询清楚。

招生办小贴士: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在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根据本科以来的综合考核结果排序,按排序在录取当年公布的生源所在省份履约任教地(市、州、盟)范围内进行选择,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各地要统筹规划,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切实为每位毕业的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