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帮扶故事】青川县疾控中心:泥点车上的春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0 11:38 1

摘要:又是一个周五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发动那辆沾满泥点的白色轿车,开启了一天特殊的“采购之旅”。车身上斑驳的泥点像是一幅抽象画,记录着这两年来在新桥村走过的每一条山路。

又是一个周五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发动那辆沾满泥点的白色轿车,开启了一天特殊的“采购之旅”。车身上斑驳的泥点像是一幅抽象画,记录着这两年来在新桥村走过的每一条山路。

两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新桥村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是省上组织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作为县疾控中心的年轻干部,我被派到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脱贫村当驻村第一书记。记得那天,我的白T恤和黑皮鞋在泥泞的村道上显得格格不入,不远处有三五村民们站在院落观望,眼神仿佛充满了怀疑。

“又换驻村书记了?看上去就是个年轻娃儿哟,能为我们解决啥子问题嘛。”我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议论,心里像是被扎了针一样。

村委会旁的老村小学房子年久失修,墙皮剥落,屋顶漏水。我的第一晚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窗外的雨声和虫鸣音像是一首催眠曲,伴着我思考如何打开局面。

转机出现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走访脱贫户时,远远看见一个佝偻着背的中年男人坐在门槛上,十指翻飞地编织着什么。走近了才发现,那双手粗糙得像老树根,指节粗大,布满老茧,却灵活得令人惊叹。细长的竹篾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精致的竹篮底部。

“这是李茂辉,我们村的竹编能手。”陪同的老支书介绍道,“可惜是个聋哑人,从小就听不见也说不出话。”

李茂辉抬头看见我,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双手比划了几个手势,又低头继续编织。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那些深浅不一的皱纹里仿佛刻满了故事。

我跟着李茂辉的父亲走进屋内,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紧,墙角堆满了编好的筲箕、簸箕、提篮等,有些已经落满了灰尘。

“这些簸箕……”我刚开口,李茂辉的父亲就红了眼眶:“编了大半年,一个都没卖出去。他是聋哑人,我也老了……没法去赶场了哟。”

老人颤抖的手抚过那些竹编制品,声音哽咽:“茂辉从十几岁就开始学这个,手艺在方圆几十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以前还能靠赶场卖点钱,现在……我这腿脚……”

我蹲下身,拿起一个精巧的小提篮。竹篾编织得密实均匀,提手处还巧妙地编出了花纹,既美观又实用。我突然想起城里那些精品店里卖的竹编包,动辄几十上百,做工也许还没这个精细。

那天晚上,我在驻村日记本上画了无数个问号。半夜又突然坐起来,翻出手机给县城的同事、朋友挨个发消息:“需要竹编吗?筲箕、簸箕、提篮……纯手工的。”

回复出乎意料地多。县疾控中心的戴哥要两个簸箕,刚哥要两个筲箕,小王要一个提篮,高中同学赵蓉要几个筛子……我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天刚亮就跑去李茂辉家,用手势和纸笔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第一次带货那天,我的后备箱和后座塞满了李茂辉的竹编。后视镜里,我看见李茂辉扶着门框站着,第一次见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像是阴霾中的一缕阳光,照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渐渐地,我的“代购”名单越来越长。贾婶家的跑山鸡,李婆婆家的土鸡蛋,吴叔地里的土豆,刘阿姨的黄豆,何叔家扁担……每周五下班后,我的车就变成了一辆流动的“代扶专列”。同事们笑称我是“快递书记”,每周四晚上我就在微信群里发公告:“本周‘快递书记’即将发车,有需要土鸡、土鸡蛋、竹编、山货的速速下单!”

“曹书记,你这哪是来当书记的,分明是来做买卖的嘛!”村副主任何荣打趣道。

我笑着摇头:“这叫‘以购代扶’产业对接。村民们有好东西,城里人有需求,我只是搭个桥。”

最让我难忘的是前年冬天的那场暴雪。那天我答应给县里的一家餐厅送李茂辉新编的5个筲箕,早上出发时天空就阴沉沉的。老支书劝我改天再去,但想到李茂辉熬夜赶工的场景和餐厅老板期待的眼神,我还是毅然决然的出发了。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前行,雪越下越大,能见度越来越低。突然,车轮一个打滑,整个车身猛地一歪,右后轮掉进了路边的排水沟。我下车查看,发现轮胎也被尖锐的石子划破了。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徒劳地试图用千斤顶抬起车子,但地面太滑,千斤顶根本固定不住。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远处出现了几个晃动的光点-是村民们!

“曹书记!我们来了!”贾叔扛着铁锹跑在最前面,身后跟着五六个村民,连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李老师都拄着拐杖来了。

原来老支书见我执意要去,不放心,通知了山上的村民留意。看到我的车出事,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救援。

大家分工合作,有人铲雪垫路,有人帮忙换备胎,在零下几度的严寒中,这群淳朴的村民硬是用双手把车子抬出了边沟。

重新上路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想起李茂辉用手语告诉我“下雪天竹子最韧”时发亮的眼睛,现在我明白了,新桥村的村民们就像雪中的竹子,越是严寒,越是坚韧。

那次事故后,我和村民们的感情更深了。不再只是一个“外来干部”,而是成了新桥村的一员。村民们开始亲切地叫我“小曹书记”,有事没事都爱找我“摆龙门阵”。

而李茂辉的变化尤其明显。有了稳定的收入,他整个人都精神起来,编织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后来,李茂辉也注册了微信、抖音,拍视频展示制作过程,订单越来越多。

更令人振奋的是,知名网红李某柒、赵某玲等也陆续来访,并下了大量订单。县里也来拍摄纪录片,李茂辉的竹编技艺得到了更多网友的关注。

“现在的茂辉,天天笑嘻嘻的,不停的编织哟。”李茂辉的父亲拉着我的手,颤巍巍地说,“小曹书记,多亏有你哟,帮我们这么多!”

我摇摇头:“大爷,是茂辉的手艺好,我只是帮忙吆喝了两声,帮忙运输和传递。”

去年,李茂辉参加“‘涪江情扶残行’涪江流域川渝九地‘三上石椅杯’残疾人竹编邀请赛”荣获优胜奖。今年“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广元分会场系列活动暨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展示活动”,茂辉竹编纳入“四川省第五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名单”。

车轮碾过崎岖的山路,里程表上的数字不断攀升。代购总额约4万余元,这些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新桥村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我的泥点车,正载着这些期盼,驶向更远的地方。

每次看到后视镜里挥手道别的乡亲们,我就会想起当初驻村时立下的誓言:“要让每一份辛勤劳作都得到尊重,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生机”。

泥点车上的春天,正载着希望,一路向前。

编辑:阎婧钰

审核:汪 瑞

责任编辑:陶 伟

来源:健康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