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核聚变的消息越来越多,国内“人造太阳”能在1.2亿摄氏度下稳跑403秒,国外的ITER项目也在装核心部件,不少人说“清洁能源的终极时代要来了”。但更有意思的是,跟核聚变沾边的钨突然成了抢手货,相关企业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最近核聚变的消息越来越多,国内“人造太阳”能在1.2亿摄氏度下稳跑403秒,国外的ITER项目也在装核心部件,不少人说“清洁能源的终极时代要来了”。但更有意思的是,跟核聚变沾边的钨突然成了抢手货,相关企业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可能有人纳闷:核聚变是高科技,钨不就是做刀具、灯丝的普通金属吗?这俩咋扯上关系的?其实这里面藏着实打实的需求逻辑,不是瞎炒概念。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清楚,核聚变为啥离不开钨,普通人想把握机会该看哪些方向。
先搞懂:核聚变和钨,到底是啥关系?
要明白钨为啥突然吃香,得先知道核聚变有多“烧”材料。核聚变反应时温度能到上亿摄氏度,比太阳核心还热,任何普通金属往里面放,瞬间就化成气体了。而钨是所有金属里的“耐热冠军”,熔点高达3422摄氏度,还抗辐射、耐腐蚀,刚好能扛住这种极端环境。
就像给高温锅炉装耐火砖,核聚变装置也得有“防护层”:反应堆的“第一壁”要直接接触高温等离子体,偏滤器要导出反应产生的热量,这些核心部件都得用高纯度钨来做。一个中型实验堆,光第一壁材料就需要几十吨高纯度钨,要是未来商用堆普及,需求量更是没法算。
以前钨主要用在机床刀具、军工领域,需求稳但没爆发点。现在不一样了,全球在建和规划的核聚变项目有20多个,需求突然冒出来,而全球钨储量有限——我国占了全球52.5%的储量,但优质矿不多,矿山产量更是占了全球82.3%,供需一紧张,钨自然就成了香饽饽。
机会不在炒矿,这3个方向更实在
很多人一听说某东西抢手,就想“是不是能买矿”,但普通人根本没必要这么折腾。这波机会主要藏在产业链里,从材料到加工再到配套,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发力点。
1. 上游:有技术的钨材料企业,订单先涨
最直接受益的是能做“核聚变级钨材料”的上游企业。但不是所有钨矿企业都能分这块蛋糕,核聚变用的钨纯度得达到99.999%以上,还得做成特殊的板材、部件,技术门槛很高。
比如章源钨业,已经给BEST堆交付了钨铜偏滤器模块,9月股价单月就涨了38%,聚变业务占比已经到10%了[__LINK_ICON]。还有厦门钨业这种全产业链龙头,不光有自己的矿山,还能做高纯度钨粉,它的光伏钨丝全球市占率超70%,现在也在加码核聚变用钨材料。
这类企业的逻辑很简单:订单先落地,业绩后跟上。之前它们靠传统业务稳扎稳打,现在核聚变带来新需求,只要能拿到项目订单,营收和利润肯定有变化。不过得留意,得看企业有没有和科研院所合作,有没有实际交付案例,光喊口号的可不行。
2. 中游:做配套加工的企业,跟着喝汤
除了直接生产钨材料的,给核聚变项目做配套加工的中游企业也值得关注。毕竟把高纯度钨变成能装机的部件,还得经过焊接、成型、检测等好几道工序,这些环节同样少不了。
就像楚江新材,9月刚搞定ITER第一壁的批量化焊接工艺,单套部件价值量就有700万元[__LINK_ICON]。还有安泰科技,交付了全球最大的单体钨铜偏滤器,直径4.2米,在ITER项目里的份额占了80%以上,聚变业务占比已经达到22%[__LINK_ICON]。
这些企业以前可能做普通的机械加工,现在靠技术升级切入核聚变产业链,相当于拿到了长期饭票。而且它们的业务更稳,就算核聚变商用慢一点,还有传统制造的底子撑着,风险比纯材料企业小不少。
3. 区域龙头:跟着“聚变基地”走,错不了
核聚变项目不是遍地开花,国内已经形成了几个核心基地,跟着这些基地找本地龙头企业,也是个靠谱的办法。不同基地侧重不同,对应的受益企业也不一样。
比如合肥是磁约束托卡马克的核心,EAST、CFETR主机都在这,西部超导、安泰科技这些企业就常年给这里供货,订单能见度很高[__LINK_ICON]。上海搞高温超导紧凑型装置,联创光电、上海电气就成了主力,前者刚拿到上海聚变3亿元的磁体订单[__LINK_ICON]。成都的“中国环流三号”项目周边,国光电气、东方电气也吃得很饱,前者光微波加热系统的合同就有2.4亿元[__LINK_ICON]。
这些区域龙头离项目近,沟通和交付都方便,更容易拿到稳定订单。普通人看不懂复杂的技术参数,跟着“聚变基地”的选址找企业,反而能避开不少坑。
机会再好,这2个坑也得避开
虽然钨和核聚变的逻辑很顺,但也不是闭眼就能冲,这两个风险点必须心里有数。
第一个是“技术路线变数”。现在核聚变的钨材料有纯钨、钨合金好几种路线,虽然都在试用,但谁能最终成为主流还不好说。要是企业押错了路线,就算现在订单多,将来也可能被淘汰。
第二个是“商用周期问题”。现在的进展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距离,ITER预计2035年才试运行,真正的需求爆发可能要等十年以上。短期订单暴涨更多是实验堆带来的,要是后续进度慢,企业业绩可能会波动。
所以把握机会的关键是“看长期、选龙头”:优先选那些已经拿到实际订单、聚变业务占比超过10%的企业,比如安泰科技、西部超导;避开那些只靠概念炒作、没任何技术积累的公司。
总结:别跟风瞎炒,看懂逻辑再出手
核聚变带火钨,本质是“技术突破催生新需求”,不是凭空出现的风口。对普通人来说,没必要去赌那些小公司,盯着三个方向就够了:有核心技术的上游材料企业、能做配套加工的中游龙头、绑定核心聚变基地的区域公司。
为了帮大家更清晰地筛选,我整理了一份《核聚变钨产业链核心企业清单》,把各家公司的订单情况、技术优势都列清楚了,想了解的可以说一声。
你们觉得核聚变商用会比想象中快吗?身边有没有人已经关注这类机会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互相提个醒。
来源:财经大会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