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十亿美元砸下去,股价却像漏气的气球——这到底是出海封神,还是集体割韭菜?
“几十亿美元砸下去,股价却像漏气的气球——这到底是出海封神,还是集体割韭菜?
”
去年10月17日,五家药企同一天官宣license-out,朋友圈刷屏“中国创新药横扫全球”。
结果开盘一看,翰森-6%,奥赛康-4%,维立志博连跌三天。
热闹是别人的,股东只收到一碗面。
我当时把公告来回翻了三遍,发现猫腻藏在首付款。
翰森那15.3亿大饼,先给8000万,只占5%;奥赛康更狠,700万,连买台高端CT都不够。
机构用脚投票:嘴上说“里程碑”,心里当“空气币”。
半年后,剧情开始反转。
维立志博先动,2500万美元到账,美国IND提前半年,还顺手把适应症从“自免”扩到“皮炎+银屑病”。
翰森更硬,Ⅰ期胃癌数据甩出38%缓解率,比老药高出一截,罗氏爽快追加5000万,直接启动全球Ⅱ期。
钱和数字一旦落地,股价终于抬头,翰森从底部反弹18%,维立志博成交放量。
政策也在添火。
年初药监局发话:出海走绿色通道,审批材料砍一半,现场核查可远程。
翻译成人话:以后谈价能挺直腰,首付款比例有望拉回35%以上。
ADC圈子最先尝到甜头,Q1十五笔交易里中国占六席,平均首付32%,比去年涨了一截。
但别急着开香槟。
同样是Q1,靠PPT讲故事的那拨公司继续跌,没有临床数据护体,再多公告也救不了命。
资本现在只认一个理:把病人打服了,再谈钱。
数据好,钱袋子自己长脚;数据烂,故事再圆也是垃圾。
我盯盘的小本子记着一句话:差异化=议价权,同质化=内卷坟。
B7-H4、CD79b这些新靶点能抢高溢价,是因为外面真没几家能做;而HER2、PD-1这种老面孔,十条枪指着同一块蛋糕,首付能拿到15%就算赢。
下一步,联合开发会越来越多。
罗氏拉着翰森一起烧钱,里程碑对赌写进骨子里,风险一人一半,收益也一人一半。
过去“一锤子买卖”的蜜月结束,长期搭伙过日子才是新常态。
所以,别看公告字数多,核心就三行:钱到账没?
病人数据涨没?
政策给不给快批?
三盏绿灯全亮,股价才配谈梦想;缺一,都按投机处理。
出海不是魔法,是试金石。
真创新能把金子烧得更亮,假创新只能把泡沫吹得更大。
下一轮公告潮里,谁继续跌,谁一飞冲天,把这三行对照表一拉,答案比K线诚实。
来源:@沉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