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东区作为临沂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 “党建引领・国企赋能” 为核心战略,通过 “共富联合体” 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本报告基于河东区政府公开文件、实践案例及媒体报道,系统梳理片区建设的进展、经验与挑战。
河东区作为临沂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 “党建引领・国企赋能” 为核心战略,通过 “共富联合体” 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本报告基于河东区政府公开文件、实践案例及媒体报道,系统梳理片区建设的进展、经验与挑战。
1. 规划原则与目标
河东区以 “连片开发、产业协同” 为原则,将全区划分为汤头、太平、郑旺三大示范片区,覆盖 5-10 个行政村 / 片区,通过 “规划联定、资源联用、产业联盟、区域联建、治理联动” 模式,打造 “城郊型” 乡村振兴样板。目标是实现 “一年强基础、两年提品质、三年创品牌”,推动村集体年均增收 10 万元以上。
2. 重点片区与项目
◦ 汤头片区:投资 3.2 亿元建设田园综合体,流转土地 1400 亩种植水稻,配套稻米加工中心、科创温室大棚,融合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功能。
◦ 郑旺片区:依托 “百千工程” 整合资金 3.6 亿元,建设 26 公里优美环线,发展 3700 亩种业、3300 亩土豆、1500 亩蔬菜示范园,带动村集体年增收 1500 万元。
◦ 种业科技产业园:投资 2.58 亿元建设鲁南地区稻麦良种繁育基地,年生产销售种子 1500 万公斤,带动 35 个村集体年均增收 11.4 万元。
1. 产业振兴:国企赋能与三产融合
◦ 农业现代化:组建农发粮食种植区级联合社,连片种植 1000 亩黑小麦,开发黑小麦粉、面包等产品,集体增收 50 万元。恒韵联合社通过 “保底收益 + 二次分红” 整合土地 2 万亩,培育 12 个农产品品牌,粮食亩产提升 30%。
◦ 农文旅融合:汤头片区打造 “稻田文化” 主题田园综合体,配套观光步道、亲子农场;汤河镇依托 “海棠之乡” 建设电商直播产业园,年销售额超千万元。
◦ 共富工坊:盘活闲置宅基地建设 100 余家工坊,带动 7500 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近 2 万元。
1. 生态宜居:绿色转型与环境整治
◦ 环境整治:2024 年整合资金 1.56 亿元实施 116 个项目,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75% 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
◦ 绿色低碳:郑旺镇建设 4 兆瓦光伏大道,村集体年增收 23 万元;常旺村试点 “虚拟电厂微电网”,推动能源革新。汤河镇推广 “鱼藕共生”“稻蛙共养” 模式,打造省级生态农场 2 家。
1. 人才支撑:四雁工程与乡贤回归
◦ 四雁人才培育:建立 130 人在外人才数据库,回引归雁人才 11 人;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培训农民 1150 人次,培育 “鸿雁” 人才 4800 人。
◦ 乡贤参与:方城镇商会注资联建 6 个产业项目,覆盖 16 个村;汪沟镇发动本地施工方参与建设,增加群众收入。
1. 文化赋能:非遗焕新与品牌塑造
◦ 非遗保护:推广彩印花布、柳琴戏等非遗技艺,建设 25 处传习驿站,培育 17 名市级文化达人。老干部刘聚兴 40 年挖掘地方文化,建成首个农村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站。
◦ 品牌建设:注册 “汤头黑小麦”“八湖草莓” 等商标,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2024 年线上交易额突破 5000 万元。
1. 治理创新:数字赋能与村民自治
◦ 数字乡村:郑旺镇建立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农田精准管理;常旺村通过 “美德积分制” 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
◦ 村民自治:汪沟镇推行街巷长制度,选配 573 个胡同长;太平街道八间屋村划设 5902 个微网格,矛盾化解率达 90.8%。
1. 资金机制:多元融资与长效管护
◦ 政府主导:整合财政资金 1.56 亿元,发行 “人居环境贷” 2.4 亿元。
◦ 社会参与:引入国企参与土地托管,如农发集团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 “土地流转贷”,到位资金 900 万元。建立 “五有” 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基础设施持续运营。
四、典型案例1. 汤头片区田园综合体
通过 “国企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流转土地 1400 亩种植水稻,配套建设稻米加工中心和科创温室大棚。项目年接待游客 10 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年增收 3000 元。
2. 郑旺镇常旺街村
党支部领办鹌鹑养殖合作社,建设 12 个养殖棚,年营收 900 万元;土地合作社流转 1100 亩土地,村集体年增收 44 万元。同时,建设 3 处共富工坊,吸纳 120 人就业,年增收 240 万元。
3. 种业科技产业园
与大华种业合作建设良种繁育基地,通过 “六统一” 管理模式(统一品种、种植、施肥、管理、收获、销售),带动 35 个村集体年均增收 11.4 万元。自主选育水稻新品种 6 个,在黄淮稻区推广面积超 10 万亩。
五、挑战与对策1. 主要问题
◦ 产业同质化:部分片区特色不突出,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低。
◦ 资金压力:财政投入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度不足,长效管护资金缺口大。
◦ 人才流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1. 对策建议
◦ 差异化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培育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如汤河镇深化海棠产业、郑旺镇发展预制菜产业。
◦ 多元融资:推广 “政府 + 国企 + 社会资本” 模式,利用专项债、PPP 等工具,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 精准育才:扩大 “四雁工程” 覆盖面,与职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完善 “归雁” 创业扶持政策。
六、未来展望• 产业升级:建设 1.7 万亩食品产业园,招引千喜鹤等项目,推动食品产业产值突破 340 亿元。
• 数字赋能:推广 “数字乡村” 示范村经验,构建智慧农业、电商直播等数字化场景,计划 2025 年实现 50% 行政村覆盖智慧管理系统。
• 城乡融合:完善 “乡村振兴合伙人” 平台,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持续深化 “共富联合体” 模式,河东区正以片区建设为引擎,书写 “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 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