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同承担。3家单位共有10个团队、累计70余人参与研究。项目组通过情报引领、系统谋划和工程化管理,实施了一系列体系化课题研究。
蔡澎
2018年9月起,恩施州委、州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通过共同酝酿、实地调研和严谨论证,于2019年启动“硒与健康”专项研究。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同承担。3家单位共有10个团队、累计70余人参与研究。项目组通过情报引领、系统谋划和工程化管理,实施了一系列体系化课题研究。
研究重点包括:硒基化合物X对多种癌症的抑制作用;硒补充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发生发展的改善作用;硒补充对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的缓解作用;硒在缓解镉暴露引起的肝肾综合征中的作用等。
在不到5年的项目执行期内,项目组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截至目前,已发表论文或专著23篇(部),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1项为PCT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项。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正在投稿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项目组核心成员丁秋蓉研究员获得202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团队荣获恩施州“候鸟人才突出贡献奖”。
这些成果为未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提升恩施硒基产品的健康价值和市场价值赋予了科学内涵,初步构建起“硒与健康”研究的“四梁八柱”框架。“四梁”指硒应用的安全性、针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有效产物的检测与标准制定;“八柱”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拓展推进骨骼肌肉、心脑血管、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领域的硒基创新药物研发。
未来,恩施硒基产业发展应立足于科学研究引领和体系化开发,深化硒基化合物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持续深入研究硒基化合物抗恶性肿瘤效果;开展硒基化合物对多组织纤维化的功效、机制和量效关系研究;通过恩施人群队列研究揭示硒与健康的关系。在成果转化方面,应加强堇叶碎米荠中硒基功能分子的发掘与应用研究,推进肌肉骨骼增强、抑郁干预、视力干预等相关研究,开展富硒青钱柳血糖调节功效评价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
来源:恩施身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