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青岛人到德国传承武术,如今,他又带“洋徒弟”回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0 08:12 1

摘要:“注意脚下的步伐,腰腹要发力,出拳时要有劲!”10月16日,在青岛一处武术训练馆内,70多岁的吴宗林正耐心地指导着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身着武术练功服,神情专注,一招一式地模仿着吴宗林的动作,其中一位名叫胡特儿的德国女学员,额头上渗着汗珠,却依然反复练习着

“注意脚下的步伐,腰腹要发力,出拳时要有劲!”10月16日,在青岛一处武术训练馆内,70多岁的吴宗林正耐心地指导着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身着武术练功服,神情专注,一招一式地模仿着吴宗林的动作,其中一位名叫胡特儿的德国女学员,额头上渗着汗珠,却依然反复练习着“单飞脚”。这一幕,是德国武术爱好者在青岛学武的场景,而将他们引到这里的,是德国不来梅武术学校的创始人赵东。20多年前,青岛人赵东带着中国武术在异国扎根,如今,他又带领一批又一批德国学员跨越山海,回到家乡感受最纯正的武术魅力。

传承武术

青岛人到德国当教头

赵东与武术的缘分,始于年少时。十几岁的他,偶然结识了武术世家出身的吴宗林,从此便一头扎进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世界。在吴宗林的指导下,赵东苦练长拳等传统武术,一练就是七八年,这段习武经历不仅让他练就了扎实的武术功底,更在他心中种下了传承武术文化的种子。

赵东(前排左五)带领德国学生到青岛学武。

后来,赵东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毕业后又远赴德国深造,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初到德国,赵东并未因学业和陌生的环境放弃对武术的热爱,闲暇时依然会坚持练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德国高校的社团得知他会中国传统武术,便邀请他担任武术教练,为学生们传授功夫。这一教,便开启了他在德国的“武术传播之旅”。

2001年,赵东先是在德国不来梅大学开展武术教学,没想到中国武术的魅力很快吸引了大批爱好者。两年后,随着学员人数不断增加,他在当地成立了自己的武术俱乐部——不来梅武术学校。从2003年到2025年,20多年间,俱乐部规模不断扩大,学员人数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几百人,涵盖了各个年龄段,有六七岁的孩童,有十几岁的学生,也有40多岁的上班族,甚至还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专门来学习太极、八段锦。

德国学生来青学习武术。

今年49岁的赵东,在德国有着一份与武术毫不相干的主业,主要负责奔驰等知名汽车品牌的相关服务,但在工作之余,武术始终是他最坚定的热爱。他坦言,德国的生活节奏很快,要在繁忙的工作与武术教学之间找到平衡并非易事,20多年的坚持充满了挑战与压力,但每当看到学员们的进步,听到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喜爱,所有的疲惫便会烟消云散。更让赵东欣慰的是,他的学员不仅爱上了武术,还主动成为了“传播者”。他的两位得意门生,如今已分别在德国成立了自己的武术团队,将从赵东这里学到的功夫,传授给更多当地爱好者。“看到他们能把武术带向更多地方,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赵东笑着说。

四度返青

带“洋徒弟”学功夫

在赵东看来,武术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很多德国学员最初是通过中国影视作品了解到武术,但我希望他们能在习武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背后的中国文化。”赵东说。为此,他在教学中格外注重文化的传承,不仅教给学员招式,还会为他们讲解武术的历史渊源、礼仪规范以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哲学内涵。

赵东举例说,德国人做事严谨认真,学武术时也讲究“一板一眼”,每个动作的角度、力度都要问得清清楚楚。赵东一点点引导,让他们逐渐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平衡”与“和谐相生”的内涵。

在德国,赵东每年都会带领俱乐部学员参与中国文化活动。舞龙、太极展示、气功表演……这些充满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每次都能吸引众多的当地民众前来观看,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这让赵东更加坚定了“以武术为媒”的想法:“武术就像一座桥,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互相了解、互相欣赏。”

赵东还会定期组织学员回到中国“寻根”,“在德国教武术,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接近’传统;只有回到中国,回到武术的发源地,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魂’。”从2011年第一次带领学员来青岛,到2014年、2017年、2025年,每次来青岛,赵东都要提前做好详细的计划。赵东每次回国带领学员向吴宗林学习武术的同时,也向年过九旬的太极拳名师薛举进和他的传人薛美勤学习传统太极拳,还带学员们参观青岛的历史文化遗迹,感受东西方文化在这座城市的交融。“青岛既有德国风情的建筑,又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很适合作为德国学员了解中国的‘第一站’。”赵东说。

如今,赵东的武术俱乐部已经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德国人了解中国武术、喜爱中国文化,让武术成为连接中德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而那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根学武的德国学员,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德文化交流中最可爱的“使者”。

漂洋过海

中国武术绽放光彩

“这是我第4次来青岛了,每次来都像回家一样亲切!”在训练间隙,德国武术学员塞巴斯蒂安兴奋地说道。塞巴斯蒂安从14岁开始跟着赵东学武术,回忆起第一次接触中国武术的经历,他眼神里满是怀念:“小时候,我在德国看了少林武僧的巡演,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中国功夫,当时就觉得特别棒。”后来,他在不来梅大学看到赵东的武术课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一学就是十几年。

“赵东教得特别好,他总是尽最大努力把最正宗的武术教给我们。”塞巴斯蒂安说,在德国传授武术时,赵东会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复杂的招式,还会结合文化背景让学员们更容易理解。“那些传承无数年的武术功法始终令我着迷,也让我对亚洲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塞巴斯蒂安说,这次来青岛,他特意跟着吴宗林学“双刀”,虽然难度很大,但每天都觉得很充实、很开心。

和塞巴斯蒂安一样,达尼奥也是多次来青岛的“老学员”。年轻时,他在不来梅大学偶然看到赵东的武术课程,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来中国后我才知道,各个地区有非常多不同流派的功夫。”达尼奥说,练武让他变得更有耐心,也更自信,“武术真的很有趣,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武过程是对整个身体和心灵的锻炼。”这次来青岛,他学的是“双钩”,这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武术,“昨天第一次学,觉得很难,但吴宗林老师很有耐心,一遍遍地教我,现在已经能慢慢打出一套了。”达尼奥说。

让达尼奥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武术本身,还有中国的风土人情。“中国人特别友好,每次来青岛,赵东老师和他的朋友都会热情地招待我们,带我们吃美食、逛老城区。”达尼奥说,他以前对中国的了解来自新闻和电影,但来到这里才发现,中国比想象中更温暖、更有魅力。在德国,武术只是一项运动;但在青岛,达尼奥感受到了武术背后的文化——比如师徒情,比如朋友间的互助,这些都让他很感动。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德国学员不仅自己热爱中国武术,还主动将武术分享给更多人。塞巴斯蒂安在德国成立了一个小型武术小组,两年前开始教当地民众学中国功夫,这次来青岛,他还带了两位自己的学员。塞巴斯蒂安说:“虽然在德国武术还是‘小众运动’,可能1000个人里只有一两个人练,但只要有人感兴趣,我就会一直教下去。”在训练馆里,还有一位特殊的“小观众”——胡特儿的3岁女儿索菲亚。虽然年纪小,但索菲亚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大人们练拳,偶尔还会模仿着比划几下。“说不定以后她也会成为中国武术的‘小粉丝’呢!”赵东笑着说。

从青岛到不来梅,从赵东到他的学员们,中国武术正跨越山海,在异国他乡绽放出别样的光彩。(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于倢 江彩雯)

责任编辑:孙源熙

来源:观海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