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十年,在史书上是波澜壮阔的开国史诗,但在当时人的生活里,却是家破人亡的悲歌。
秦国扫平六合,花了十年。
这十年,在史书上是波澜壮阔的开国史诗,但在当时人的生活里,却是家破人亡的悲歌。
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个从地图上被抹去,过程绝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
要问这六家里,谁摔得最重,亡得最不是滋味?
这事儿没有官方统计,可你要是去网上转一圈,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的答案,出奇地一致。
几乎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名字。
那个名字背后,是一场战争,一场几乎抽干了一个国家所有男人鲜血的战争。
它让一个曾经唯一能跟秦国掰手腕的强国,在被正式宣告死亡前,先在绝望里,痛苦地流了几十年的血。
赵国的惨,得从一块别人送上门的肥肉说起。
公元前262年,韩国顶不住秦国的攻势,上党郡守冯亭做了一个决定,他不想把这十七座城池献给秦国,干脆转手送给了赵国。
这块“馅饼”砸到邯郸,朝堂上立马吵翻了天。
平阳君赵豹说这是祸水,是秦国扔过来的烫手山芋。
可平原君赵胜觉得,白送的地,不要白不要。
赵王选择了后者。这个决定,说不上对错。
上党的位置太要紧了,是秦国东出的门户,赵国就算不接,秦国拿下来,下一个收拾的还是赵国。
接与不接,只是选择了一种死法。
公元前260年,秦军来了。
老将廉颇很清楚,跟秦军硬碰硬占不到便宜,他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守。
沿着丹河东岸,他筑起百里石墙,任凭秦军怎么叫骂,就是不出来。
这一守,就是一年多。
秦军耗得起,赵国耗不起了。
前线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国库眼看就要见底。
赵王急了,再加上秦国那边派人来散播谣言,说秦军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
一来二去,赵王下了决心,换人。
赵括替换廉颇的那一天,赵国的国运,也就走到了头。
秦国那边也悄悄换了将,主帅变成了白起。
赵括不知道对手是谁,他一到前线,立刻推翻了廉颇的防御策略,全军出击。
结果一头扎进了白起张开的口袋里。
白起先是佯装败退,等赵军主力追击时,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秦军奇兵已经绕到了赵军后方,切断了退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则插进了赵军主力和辎重部队之间。
四十多万赵军,就这么被死死地困在了长平。
断粮四十六天后,军中断粮,甚至开始人吃人。
赵括组织了数次突围,均被击退,他自己最终也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
主将一死,剩下的军队选择了投降。
可投降,不代表能活命。
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将已经放下武器的数十万降卒,一夜之间全部坑杀。
四十多万,这几乎是赵国当时所有青壮男性的总和。
这一仗,直接把赵国的脊梁骨给打断了。
长平之后,赵国就像一头被砍断双腿的猛虎,虽然还趴在地上龇着牙,但再也站不起来了。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又顽强地支撑了三十多年。
直到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再次率军压境。
这一次,赵国最后的顶梁柱,名将李牧,又被秦国的反间计害死。
李牧一死,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
亡国之后,赵国的王公贵族被铁链穿着肩膀押往咸阳,百姓也被大量强制迁徙。
据说为了防止赵人复仇,关卡搜查极严,只要发现谁手掌虎口有老茧,便认定是练过射箭的,当场处死。
赵国的史书、图纸,在咸阳宫的广场上,烧了三天三夜。
聊完赵国,再来看看燕国。
燕国的悲剧,是被一次孤注一掷的刺杀点燃的。
图穷匕见的那一刻,荆轲虽然失败了,却也彻底激怒了秦王嬴政。
秦国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猛。
王翦父子的大军很快就攻破了燕国都城蓟。
燕王喜带着太子丹一路向东,逃到了辽东。
为了求和,燕王喜甚至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太子丹,把头颅献给秦国。
但这并没有换来秦国的原谅。
几年后,秦将王贲最终攻下辽东,俘虏了燕王喜。
燕国的宗室,遭到了近乎斩草除根式的清算。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这个立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国,它的历史,似乎被刻意地抹去了。
今天的人们翻阅史料,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关于燕国的记载少得可怜。
它的文化、它的故事,大量地消失了。
赵国的惨,是人没了,但悲壮的故事和不屈的精神,还在史书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而燕国的灭亡,更像是一种“格式化”。
秦国不仅要在肉体上消灭你,更要从记忆里,把你存在的痕迹都彻底清除。
跟赵、燕比起来,魏国和楚国的灭亡方式,也同样惨烈。
先说魏国。它的都城大梁,城墙坚固,秦将王贲围攻了很久都打不下来。
怎么办呢?王贲想出了一个毒计,水淹大梁。
他下令掘开黄河的堤坝,引来滔滔洪水灌入城中。
一座繁华的都城,就这么成了一片汪洋。
城里的军民,在被洪水浸泡了三个月后,眼睁睁看着城墙崩塌,最终只能投降。
这种用天灾般的力量,看着死亡一步步逼近的绝望,其残酷程度,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再说楚国。楚国是南方大国,民风剽悍,抵抗意志最强。
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狠话,就足以说明这个民族的血性。
一开始,秦国年轻将领李信夸下海口,说二十万大军就能搞定楚国,结果被楚国名将项燕打得全军覆没。
这是秦国统一战争中输得最惨的一次。
最后,秦国没办法,只能请出老将王翦,并且给了他六十万大军,这几乎是秦国能动员的全部兵力。
倾全国之力去攻打一个国家,这是灭六国里唯一的一次。
虽然史书没有细说最后一战的伤亡,但六十万虎狼之师和拼死抵抗的楚军,那场决战的景象,可以想象是何等的惨烈。
所以,要问哪个国家被灭得最惨,或许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韩王安被囚禁,魏王假被流放,齐王建不战而降,他们的亡国,更像是一场政治戏码。
但赵国,从长平的尸山血海,到邯郸的拼死抵抗,再到代郡最后的悲歌,一层层地被碾碎,前后死伤的军民,几乎是当时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种惨烈,给那片土地刻下了太深的伤疤。
后来的考古发现,在高平的尸骨坑里,一具十八岁士兵的遗骸,左臂骨骼有愈合的旧伤,牙齿磨损严重,显然是长期吃粗粮的苦出身。
可他死前最后一顿饭,吃的是白面饼。
那是赵国人省下来给守城士兵的好东西。
以至于后来刘邦当了皇帝,路过邯郸时,还特意问当地的老人,“要是李牧还在,我能得天下吗?
”。老人回答说,李牧要是在,秦国都不一定能统一天下。
刘邦听完,,沉默了很久,下令免了赵地三年的租税。
但有些伤口,是时间和税收都无法抚平的。
来源:瀑布前沉思的游人
